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四川豐都“鬼城地府”之謎是怎樣的

野史祕聞 閲讀(3.19W)

四川豐都一直都有着“鬼城地府”之稱,稱號的由來除了本地特有的氛圍,而且還有着深厚的文化淵源。古代很多著作像是《鍾馗傳》、《聊齋志異》都有豐都的影子。那麼豐都究竟有何神祕之處,我們一起去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四川豐都“鬼城地府”之謎是怎樣的

豐都位於三峽附近,是四川東部長江邊上一個歷史悠久、聞名中外的“鬼城‘。在《西遊記》第四回,唐太宗入陰司,遇豐都崔命判官保駕:《南遊記》則寫了華光大帝為母三下豐都大鬧陰司:《説岳全傳》寫何立在豐都地獄重見秦檜受罪;《聊齋志異》在”豐都御史'’節中稱豐都方‘冥府飛《鍾馗傳》第一回又講鍾馗到豐都收降鬼魔。

這些中國古典神話小説對’鬼城幽都“陰曹地府”作了形象描繪,再加上歷代封建統治階級與迷信職業者也着意渲染,鬼城豐都的名氣越來越大。“人死魂歸豐都,惡鬼皆下地獄”的傳説越來越神。加之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的香會(即現在的廟會),四方香客雲集,燭光映天,香煙繚繞,鐘鼓齊鳴,誦經之聲傳播數裏之外,更增添了“鬼城”的神氣。

豐都真的是“鬼城”嗎?

説到“鬼城”。就不得不提到名山。名山,原名平都山,海拔二百八十八米,因北宋大文豪蘇軾詩“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名山孤峯聳w,古木參天,直插雲霄。殿堂廟宇,飛檐流丹。下臨長江,煙波浩渺。氣象萬千。構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畫卷。名山又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這裏道觀梵宇,鱗次櫛比名山由來甚久,傳説頗多。

東漢劉向所着《列仙傳》,東晉葛洪所撰《神仙傳》,皆稱平都山(今名山)為陰長生、王方平成仙飛昇之地。隨着朝朝代代往來平都山探訪者絡繹不絕,陰、王二仙的故事也廣泛傳揚,後人誤將陰、王傳為“陰王”而説陰王乃“陰間之王”。陰王既然在豐都名山,“鬼城”、“幽都”自然當是在豐都了。還有人説,名山是豐都大帝管轄的陰曹。

清《玉曆寶鈔》載,“陰曹地府”的最高統治者是“豐都大帝”,他承天庭玉皇大帝的旨令,率閻羅王等座鎮鬼城,治理鬼國。該書杜撰了豐都“鬼城地府”的機構設置一一確定。殿及所轄十八層地獄,有枉死城,有奈何橋、血河池、望鄉台等,主要人物一首為豐都大帝,他管十殿閻羅、四大判官、!·大陰帥、城陛、無常、孟婆、大小鬼率以及各崗位職能、陰法刑律等。

名山經過歷代的演變和發展,至上世紀40年代末期己形成了天子殿、大雄殿、百子殿、玉皇殿、千年殿、九蟒殿等十二殿獄的寺廟和“陰曹地府”近百個鬼神鵰塑,在全國別具一格,在東南亞各國享有盛譽。為什麼古人對豐都的印象是如此陰森可怖的一番景象,實在讓人費解。每年前來探究“鬼城”的學者和遊人絡繹不絕。離名山不遠的地方。

還有一座雙峯對峙,雄姿挺拔的雙桂山,位於豐都縣城西北。這裏一派明媚的風光,一掃名山的鬼氣。歷史上。雙桂山曾稱為鹿鳴山。這裏。早在唐代就建立了“鹿鳴寺”,後到明朝天順丁丑年間(公元1457年),由邑進士官授江西按察司檢事楊大榮捐資擴建。寺廟宇雄偉。盛名遠揚,它分為上、中、卜三個大殿,飛檐斗拱,氣勢磅礴。

內塑有佛爺、觀音、地藏、十八羅漢等菩薩,兩廊並有歷代名流詞賦和碑林等珍貴文物。如觀音像石碑、其像是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繪,漢磚壁,距今己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鹿鳴寺結構精巧。依山傍水而立的“觀音閣丫道子堂”,在寺側顯目的位置,隔遠看,猶如鑲嵌在雙桂山上的兩顆明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寺內有一口常晶瑩、四時瀝滴的“玉鳴泉”。

泉水水質純瑕,潔淨甘甜,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長期以來,素有“老龍水、還童水、長生水”的美稱。為紀念蘇軾父子的“坡公祠”始建於明洪武初年(約公元1470年),後祠將紀,至清同治七年(公元1865年),縣人再聚資重建,並擴人了規模,改名為“蘇公祠”,增添了東坡樓、白鹿、東坡塑像和“洗硯池”。蘇公祠因風雨摧殘漸傾,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豐都知事汪貴之又捐重金作了補修。

“東坡樓”原為兩層結構,飛檐閣樓。樓中懸鐵鐘一口,由於年久失修,樓坍鍾毀,後又由縣裏紳民集資。於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去江西“金山寺”鑄合金鍾一口,名曰:“世界同孝豐都報恩冥陽普俐瑜伽洪鐘”。據稱,此鍾重一千公斤,從慕化制模,冶煉到鑄就運出,歷時十三年,鐘的外層全由文字幅面,鑄有“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伏法,度眾生”等佛言謐語。1988年,豐都人在名山和桂山之間建起了鐵索橋。起名“通仙橋”。使兩山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渾然一體。水乳交融,如此一來,名山的鬼氣也會漸漸消散了吧?

豐都鬼城的形成原因

關於鬼城的形成原因,説法非常的多,但總的説起來,一共有四點:

一、道教之説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這裏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説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鬼帝(土伯)之説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兩個部落。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別都,隨着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於是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蹟。

三、佛教“閻羅王”之説“閻羅王”本是梵文的音譯,願為古印度神話裏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説法,稱之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説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一切經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陰王成仙之説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説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就有關陰、王成仙的説法。傳説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於魏青龍初年,成仙飄然而去。後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歷史淵源,它們在流傳中逐漸變得神話。我們就是在這些傳説中感受豐都不同的魅力。現在流傳的很多關於豐都鬧鬼的傳説,只不過是受到了這些古代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