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張自忠殉國地被當地稱為“血窩” 家訓莫忘七七

戰史風雲 閲讀(2.09W)

在台兒莊戰役中,張自忠的59軍在台兒莊右翼的臨沂先後兩次進行阻擊戰,成功阻止了日軍“鐵軍”第5師團。

張自忠殉國地被當地稱為“血窩” 家訓莫忘七七

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張自忠戰死抗日沙場,於湖北宜城十里長山處殉國,時年49歲。

殉國地:當地稱為“血窩”

為控制長江交通樞紐,切斷通往重慶的水上運輸線,1940年4月,日軍駐武漢的第11集團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作戰。

1940年5月1日,日軍兵分三路向襄河東岸五戰區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棗宜會戰開始。

張自忠所率第33集團軍,擔任襄河150公里的河防以及大洪山的守備。5月7日,張自忠率手槍營、33集團軍的預備隊74師和蘇聯顧問,奔赴河東戰場。15日下午,經過9天浴血奮戰,他手中可戰之兵僅剩1500餘人,而包圍日軍則達五六千人。

16日7時起,張自忠率部與日軍一等師團39師團在宜城南瓜店長山激戰。中午,張自忠左臂負傷,仍督戰不退,下午4時許,身中七彈,以身殉國。此日總部及手槍營官兵一同殉國者達500餘人。

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為張自忠等殉國將領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題寫“精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輓詞。

7月份的長山鬱鬱葱葱,張自忠紀念園坐落在羅屋村邊的十里長山中。紀念園入口處,是白石雕刻而成的巨大牌匾,氣勢恢宏肅穆。

牌匾兩側,為董必武題寫的“裹屍馬革南瓜店,將軍忠勇震瀛寰”對聯,橫批為蔣介石的手書“英烈千秋”。研究專家向安友説,這副對聯是他所選,建園時刻上去的。

台階拾級而上,通往山頂張自忠紀念碑,台階旁粉紅色的山花格外鮮豔。距紀念碑大約一半的距離,台階正中央幾塊較大的外表帶褐色的石頭,被白石柵欄圍起一個長方形區域。

旁邊的銘牌上記載着: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的地方。當地老百姓在此處發現張自忠將軍印章和一攤血水。

據研究專家向安友介紹,打仗這一年,村民老許七八歲,當年在這兒放牛時,看到一處石叢裏有一攤血水,在石頭旁拾到了一個印章,上面的字是彎彎曲曲的(應是篆書)。當地一個稍識字的人説,章上刻的是“張自忠印”幾個字,他便拿回家藏起來了。

1985年,向安友在村民老許的帶領下找到了這片石叢,當地村民把此石叢稱為“血窩”。

2014年,宜城市決定擴建紀念園,根據上世紀九十年代張自忠衞士谷瑞雪的介紹,參考日軍運送遺骸的線路,專家認定這個地方就是 “血石、血窩”,也就是張將軍具體的犧牲地點。

向安友説,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座山峯一座碑,張自忠將軍倒在長山“血石”上,長山就是一座巍峨的豐碑。

公墓碑上500將士僅12人留名

十里長山的張自忠殉國紀念園於今年5月份開園。據記者瞭解,紀念園是在張自忠十里長山殉國處的紀念碑和山腳下同難官兵公墓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佔地142畝,從長山山頂的紀念碑到山腳下的牌坊,台階共1234級,長達811米,氣勢恢宏。

矗立在長山山頂的張自忠紀念碑,是在紀念張自忠殉國一週年時所立,紀念碑邊幾束紅豔的鮮花,在青灰色碑石的映襯下格外顯眼。碑的底座被清掃一新,但仍能看出歷經歲月後留下的年代痕跡。山頂微風吹過,掠過樹葉和野花,花香瀰漫在紀念碑周圍。

沿着自山頂紀念碑處而下的台階,走過牌坊,前方500米左右處便是同難官兵墓。公墓記上記載着:500餘位殉國者中,留下姓名的僅有張敬、洪進田、馬孝堂、史全勝等12人,絕大部分將士的遺骨在戰後由當地羣眾集中安葬於此。

向安友説,戰後不斷髮現遇難將士的遺骨,當地老百姓便用揹簍,送到同難官兵墓裏。

圓形的同難官兵墓,由高大的松柏緊緊包圍,樹上不時傳來鳥鳴聲聲,墓邊擺放着前來祭奠的人敬獻的花籃。對面的石牆上有幾處浮雕,再現了張自忠從1933年開始對日的一系列作戰歷程:長城抗戰、淝水戰役、馳援臨沂、隨棗會戰、棗宜會戰。

浮雕上,有的中國將士操起大刀,有的舉起手榴彈,有的拿着短槍,衝向日軍,彷彿又聽到當年將士的喊殺聲。

大風吹過山石,傳來嗚嗚哀鳴。長山腳下,羅屋村坐落在這裏,炊煙裊裊,一片安寧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