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熱河抗戰的尷尬結局 張學良宣誓死戰後迅速棄守

戰史風雲 閲讀(1.36W)

1933年3月4號下午一點,隨着隆隆作響的履帶聲,日本陸軍的鐵甲車開進了熱河的省府承德,至此,張學良組織策劃抗擊日軍的熱河戰役徹底失敗,這場戰役對外宣傳力度非常大,戰前張學良率領手下諸位將領,還搞了一個誓師大會,發表通電,誓言絕不低頭,與日寇決戰到死。這番舉動也引發了全國的矚目和高度評價,然而事實是殘酷的。熱河抗戰從開打到結束前後也就十來天,還沒有備戰的時間長。這場慘敗,張學良是脱不了干係的。

熱河抗戰的尷尬結局 張學良宣誓死戰後迅速棄守

早在戰前,熟悉熱河與華北戰略地理的丁文江就在《獨立評論》上發表了《假如我是張學良》一文,丁教授很明白的指出,一旦熱河有了軍事行動,北平天津是萬萬守不了的。我們真正的防禦、長期的戰爭不在平津而在熱河,假如我是張學良要預備積極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張家口,只要守得住熱河,放棄了平津是不足息的。只要當局有必死的決心,充分的計劃,熱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然而在看了張少帥的軍事不妨之後,丁教授連呼看不懂。他再次撰文指出,熱河部隊只有四步軍旅,六騎兵旅合計不過二萬隻支槍,朝陽,北原的守兵一共不及四千多支槍,日本如果在錦州,義縣進兵,該地防軍就沒有抵抗的能力,我們現在將二十旅兵力全部放在冀察兩省,而將熱河交給湯玉麟去防守,這是什麼戰略?我不懂!當然,張學良也有難言之隱,他倒是想把兵力放到熱河,可是管熱河的湯玉麟硬是頂着不讓進,對於這位湯主席張學良還真是無可奈何,誰讓他是自己父親張作霖的拜把兄弟呢?所以熱河之敗也不全敗於軍事,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敗於政治。

在過去的歷史書上,常常把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描繪成是一個準漢奸,彷彿他隨時準備投靠日本人,其實這種描述並不準確。熱河抗戰失敗,湯玉麟被國民政府通輯,隨後失去了兵權,在以後的歲月中,他一直在天津與寓公,直到1949年去世。抗戰期間,日本人一再動員湯玉麟出任偽職,都被他斷然回絕了。湯玉麟拒張學良與門外,是怕失去了自己的地盤,同樣,他也不會拱手相讓給日本人。既然不願意他人染指自己的地盤,那麼只有一條路就是動武,然後要論起軍事能力,湯玉麟手下的熱河軍與訓練有素的日本陸軍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