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徐州會戰時間及經過 徐州會戰爆發的歷史原因

戰史風雲 閲讀(8.45K)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莊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莊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徐州會戰時間及經過 徐州會戰爆發的歷史原因

戰爭開始

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第13師團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10師團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後,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團另3個旅團、2個支隊(相當於旅團)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徐州以南

1938年1月26日,日軍第13師團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守軍第11集團軍第31軍在池河西岸地區逐次抵抗後,向定遠、鳳陽以西撤退。至1938年2月3日,日軍先後攻佔臨淮關、蚌埠。9~10日,日軍第13師團主力分別在蚌埠、臨淮關強渡淮河,向北岸發起進攻。第51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傷亡甚重,12日向澥河、澮河方向撤退。第五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同時,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團軍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迴攻擊定遠日軍側後,迫日軍第13師團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雙方隔河對峙。

滕縣之戰

2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開始分路南犯。東路第5師從山東濰縣(今濰坊)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第59軍奉命馳援,3月12日到達臨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協同第40軍實施反擊,激戰5晝夜,重創日軍,迫其向莒縣撤退。西路日軍第10師長瀨支隊(相當於旅)從濟寧地區西渡運河,向嘉祥進攻,遭第3集團軍頑強抵抗,進攻受挫;瀨谷支隊(相當於旅)沿津浦鐵路南進,3月14日由鄒縣(今鄒城)以南的兩下店進攻滕縣(今滕州)。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英勇抗擊,傷亡甚重,苦戰至17日,該軍守城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殉國,滕縣失守。滕縣之戰,中國軍隊以7000之兵對付裝備精良的日軍數萬之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止日軍南下,延緩了日軍南侵的腳步,為調集軍隊守衞台兒莊的戰略部署贏得了時間。

台兒莊戰役

日軍佔領滕縣後,驕狂之極,盡其所有,直赴台兒莊。日軍兵力4萬餘,坦克車七八十輛,山野炮和重炮百餘門,並以大批飛機助戰,3月23日,衝到台兒莊北泥溝車站。24日凌晨,日軍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台兒莊防禦工事,隨後以坦克為前導,衝進城內。台兒莊一帶宅室多為石頭建築,故每一房屋皆為一堡壘。守軍據房為壘.至死不退。日軍猛攻三晝夜。與守城將士發生激烈巷戰。戰鬥持續到4月3日,守城將士傷亡已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陣地己為日軍佔領.台兒莊守軍仍據守南關一隅,拼死不退。日軍再次調集重炮、坦克猛轟、猛衝。李宗仁一面下令堅守,一面急令湯恩伯軍團火速南下增援。次日黎明時分,台兒莊北面炮聲隆隆,湯恩伯軍於日軍背後出現,日軍撤退不及,陷入重圍。台兒莊守軍全線出擊,殺聲震天。血戰經旬.敵軍己成強弩之末.狼狽突圍逃竄。除一部分突圍至嶧縣城固守待援外,日軍遺屍遍野,坦克車被毀30多輛,遺棄的各種車輛、彈藥、馬匹遍地皆是。台兒莊一役連同徐州南北各戰場共殲滅日軍10000餘人,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一次最重大的勝利。

撤離徐州

中國最高軍事當局令第五戰區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準備再次聚殲 日軍。1937年由王耀武第51師合編而成第74軍,74軍不久參加淞滬會戰。經過補充74軍先後參加徐州、蘭封會戰 。日軍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對方,主力向西迂迴,企圖從側後包圍徐州,殲滅第五戰區主力。日軍第10、第5師分別從山東嶧城(今屬棗莊)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南進,對守軍第2集團軍和第20、第3軍團及第27軍團第59軍實施牽制性進攻。守軍頑強抗擊,至月底,將日軍阻止在韓莊、邳縣(今邳州)和郯城一線。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面向徐州西側迂迴包圍。在南面,第9、第13師從蚌埠地區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屬河南)後,向江蘇蕭縣、碭山(今均屬安徽)進攻;第3師由蚌埠進入大營集地區,向宿縣(今宿州)進攻。在北面,第16師由山東濟寧渡運河,至14日,連陷鄆城、單縣、金鄉、魚台後,向江蘇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陷山東菏澤、曹縣後,直插河南蘭封(今蘭考);同時,第10師將韓莊、台兒莊地區的作戰交由第114師接替後,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屬江蘇)進攻。5月中旬,前方越來越慘烈的戰報不斷傳到武昌國民黨軍委會蔣介石的案前,徐州突然面臨的嚴重危機,使他那因台兒莊的勝利衝得有點暈乎乎的大腦一下冷靜下來。蔣介石突然意識到:日軍的意圖是要圍殲徐州中國軍隊主力。蔣介石立即叫來何應欽、白崇禧、陳誠、封裔忠等人一塊研究策劃。日軍的企圖已經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現實,何應欽等人亦主張趕緊突圍,決定放棄徐州。蔣介石口授給李宗仁的電令令其部力避決戰,撤離徐州,火速突圍。

16日,第五戰區命令各部隊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中國軍隊且戰且退,陣形不亂,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軍阻一處,中國軍隊衝一處,無所不破,大軍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結,各路都相繼衝出重圍。為避免與優勢之敵作消耗戰,當各路敵軍向徐州步步合圍時,李宗仁令所部各路守軍,作稍事抵抗後,即相機撤向山區、湖沼地區,進行“化整為零”的游擊戰,與敵人糾纏了月餘。李宗仁與長官部官兵一應人員700餘人,乘夜色經宿縣、蒙城,越過敵之包圍圈移駐潢川。留守徐州城的劉汝明部在蕭縣一帶伏擊日軍第9師團,對日軍造成重大傷亡。日軍見中國軍隊大部已走,企圖于徐州城圍殲劉汝明部。劉汝明部佯作死守狀,及見各路大軍撤盡,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放棄徐州城,巧妙地跳出日軍數十萬大軍的重圍,安全轉移。敵軍不但沒有擊潰劉汝明部,甚至連一個上尉也沒有捉到。日軍的華中派遣軍的13師團一路殺來,發現李宗仁唱了一出空城計,又令一心想爭功的華北方面軍大感挫折,日軍傷亡了萬餘人的代價,得到了一座空城。

保衞鐵路

1938年5月,日寇漸迫徐州,徐州機務段的鐵路員工不甘做亡國奴,他們駕駛機車分津浦、隴海兩線南撤。在南撤軍中,機車擔當了運輸軍事物資和遣送難民工作。因日軍不斷南侵,他們先後轉戰粵漢、湘桂兩路繼續為抗日運輸軍事物資服務,這期間經歷了武漢陷落及長沙、衡陽等各大戰役。廣大員工在戰鬥中盡忠職守,出生入死,顯示了鐵路工作特別能戰鬥的革命精神。8年抗戰中,有186名津浦鐵路員工為國捐軀。

會戰結束

5月下旬,各路大軍按命令的路線,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區。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佔領開封。1938年6月9日,為阻止日軍前進,蔣介石下令在鄭州東北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河水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會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