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備孕>

生產過程中會出現的10大意外(上)

備孕 閲讀(2.87W)

1、前置胎盤

生產過程中會出現的10大意外(上)

“前置胎盤”絕大多數發生在準媽媽懷孕28周之後,會伴隨出血現象,其特點是無痛性出血,常發生在半夜,醫師通常要依靠超聲波檢查來診斷,不過,有時候連超聲波都檢查不出。由於胎盤蓋到了子宮頸口,當胎兒要從子宮頸口出來時,一收縮子宮頸口就會擴張,一擴張就會與胎盤剝離而出血,大部分孕婦不會感到疼痛,但是,出血量卻是一次比一次多。

“前置胎盤”又可以分為四大類型:完全型、部分型、邊緣型及低位型。除了完全型和部分型前置胎盤的孕婦需要剖宮產外,邊緣型和低位型前置胎盤者可以考慮自然分娩。不過,出血量如果非常多,多到威脅了媽媽的安全,醫師都會施行剖宮產,並且儘量不安胎。因此,建議有前置胎盤的孕婦一定要多卧牀休息,少活動,儘量不要憋尿,這樣才能稍微控制出血。

2、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剝)”是非常難以診斷的一種情況。因為胎盤通常應該在胎兒出生後才與子宮分離,但“胎盤早剝”卻是胎盤在胎兒尚未出生前就已經剝離了。由於胎盤是胎兒營養和氧氣的來源,所以,胎盤一旦剝離後,就沒有氧氣輸送給胎兒了,胎兒會馬上出現缺氧現象。

“胎盤早剝”的最大特點是出血,並有劇烈腹部疼痛。如果發生在分娩的過程中,這種疼痛和分娩的疼痛混合在一起,會使醫師難以診斷;如果發生在孕期33-35周時,由於已經有很明顯的疼痛,而且整個子宮變得硬邦邦的,所以,醫師可以使用一些儀器和手段來決定是否需要緊急處理。

“胎盤早剝”常常和孕婦的高血壓、糖尿病和前置胎盤有關,但更多的是原因不明確。醫師除了靠母體羊水是否帶血來判斷外,有時還得靠超聲波檢查及臨牀症狀來診斷,例如:胎兒是否有心跳的明顯變化?即使不是胎盤早剝,但胎兒心率明顯變緩,醫師也會盡快施行剖宮產,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3、胎兒缺氧窒息

這就是所謂的“胎兒窘迫”,是指通過胎兒的心跳變化判斷出他有缺氧或不舒服的現象,也就是當胎兒血液中的含氧量低到一定程度時,胎兒的心跳就會變慢。

“胎兒窘迫”可出現許多不同的情況,例如:胎兒心跳變快、變慢、心率變化小、羊水裏有胎便,缺氧的原因主要有臍帶受到壓迫、子宮收縮太強、胎盤功能不好、臍帶繞頸、破水太久而沒有羊水等等。由於胎兒發生窘迫,其心跳會發生變化,所以,醫師會用胎心監護儀來觀察胎兒心跳的變化。正常的胎兒心跳應在每分鐘120-160次,並呈現上下波動的曲線。如果胎兒心跳每分鐘超過160次或低於120次,都提示胎兒存在宮內缺氧的情況。

當然,也不是每個胎兒心跳變慢都屬於窘迫,有的窘迫只是短暫的,很快就可恢復,醫師只須給產婦吸氧、輸注大量液體,或讓媽媽側躺就可以改善狀況了。萬一出現嚴重的胎兒窘迫,會危害到胎兒的生命時,醫師會採取措施,讓孩子儘快出生。

4、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如果婦女在懷孕的過程中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或其中的兩種症狀時,就被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徵”,那些孕前沒有高血壓,但在懷孕20周開始出現上述症狀時,就可以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當孕婦血壓太高時,會造成意識模糊、肝臟腫大、眼底出血、肝功異常、大腦病變等等,嚴重時會產生子癇,進而威脅母嬰生命。此時,醫師常常迫於形勢而提早協助孕婦將胎兒產下。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會先考慮催產,如果時間緊迫或催產無效,會立即施行剖宮產。

在治療方面,除了提早分娩外,醫師會建議孕婦要多卧牀休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以減輕水腫,儘量身處安靜的環境中,服用適當的降血壓藥物等。目前有研究認為孕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每天50-100毫克)或大量的鈣(每天2克以上)可能有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作用。

5、臍帶脱垂

“臍帶脱垂”絕大部分發生在胎位不正、破水的情況下。如果胎兒的胎位是“足位”,也就是在子宮內雙腳朝下,當一隻腳滑下時,臍帶常常會跟着滑落。如果胎位正常,但胎頭仍沒進入骨盆腔固定,此時如果發生臍帶脱垂的話,胎兒反而更危險,因為母體一旦出現破水,胎兒臍帶脱垂下來,胎頭可能因為往下降而直接壓迫到臍帶,也就是胎兒自己把自己的血液供應阻斷了,這會在3分鐘內造成胎兒極為嚴重的缺氧或死亡。

所以,醫師通常會讓產婦“頭低腳高”地躺着,好讓胎頭或胎兒身體離開壓迫位置,再將手伸入產道內,將胎兒往上頂,使胎兒不要壓迫到臍帶,然後趕緊施行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