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寶寶食譜>

寶寶飯桌上的“老大難”問題

寶寶食譜 閲讀(6.45K)

寶寶的吃飯問題想必是爸媽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有時候想盡辦法也只能哄得寶寶吃那麼幾口,而且還可能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媽媽可是又生氣,又憐惜。

寶寶飯桌上的“老大難”問題

飯桌變戰場

聰明寶寶的“飯桌戰術”

“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寶寶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如果寶寶不願吃飯,媽媽就要看看這些小傢伙是真的沒胃口,還是心裏正打着“如意算盤”?他可能想去玩了,他可能不愛吃,可能想你們喂他……這些都是“飽”的理由!

另外,媽媽對寶寶不肯吃飯的行為不瞭解和不放心,聰明的寶寶便會抓住媽媽的弱點,以“吃飯”作為與媽媽交換條件的籌碼。比如寶寶會説:“如果我好好吃飯,就答應我一會可以玩電動遊戲”!

飯桌上不是“商討戰術”的場合

“寶貝,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小明媽媽説你打碎了他們家的花瓶,你太不乖了,今晚罰你不準吃飯!”……這些都是飯桌上的“必答題”,而正是這些問題會把吃飯的氣氛變得非常糟糕。更糟糕的是:這些“必答題”會影響到寶寶的食慾,使寶寶產生對食物的抗拒心理。久而久之,吃飯對寶寶來説便不再是享受,而成了苦刑!

讓寶寶愛上吃飯

讓寶寶自己用手抓食物

有的寶寶在6~10個月時,已經有了“自主”意識,於是當媽媽把飯菜端到寶寶面前準備餵飯時,寶寶總是喜歡自己動手,還喜歡搶媽媽手裏的勺子,很多媽媽擔心寶寶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就會制止寶寶的這些舉動,把碗筷拿得遠遠的。其實,寶寶這樣的自然舉動正是為了以後自己吃飯作準備。

儘早讓寶寶自己吃飯

寶寶在12~18個月的這個階段,最喜歡模仿別人了,這時候教寶寶使用勺子,自己吃飯,不僅滿足了他們的“自主”意識,也減輕了媽媽照顧寶寶的工作量。有的寶寶雖然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偶爾還會想要媽媽喂,如果這時候媽媽給寶寶餵食,很有可能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如果寶寶能自己吃飯了,就不要再給他餵飯了。

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寶寶吃飯的問題上,媽媽的心態很重要。寶寶的胃口幾乎隨時會發生改變,所以當你精心製作了一頓他喜歡吃的飯菜,端到他面前時,他也許一口也不吃。這種時候,媽媽們千萬不要逼着寶寶吃,這樣會使寶寶對吃飯感到反感。

讓寶寶有飢餓

儘量不要在吃正餐前給寶寶吃小零食,喝飲料等,糖分的分解會降低寶寶的飢餓感。另外,下午3點以後可以帶寶寶出去散散步,有助於寶寶的消化,為晚餐“留肚子”。吃飯時,也可以只讓寶寶吃個7、8分飽,過幾天,寶寶就會覺得這樣吃不飽,主動要求加餐了。這時候,就可以多給寶寶一點飯菜,讓他自己吃,長期下來,就能改掉寶寶吃飯時的壞習慣。

吃飯不是“交易”

聰明的寶寶會拿吃飯這事兒跟媽媽做“交易”。這時不能任由寶寶提出無理的要求,若寶寶把吃飯當成“交易”,媽媽可以選擇讓寶寶餓一頓,不要心疼寶寶因為餓一頓就會影響身體,更應該讓寶寶明白的是,吃飯是他自己的事兒。

營造良好的吃飯氛圍

爸爸媽媽的態度在吃飯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無論如何,飯桌上都不是教育寶寶的場合。為了寶寶能更好地吃飯,請爸爸媽媽們給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吃飯氛圍,讓寶寶以輕鬆的心態看待吃飯,才能健康成長。

大洋彼岸的“吃飯教育”

在美國,寶寶吃飯時若弄得滿臉滿身,媽媽也不會管,而且從從寶寶上學開始,每天中午就在學校吃午飯,寶寶怎麼吃,媽媽一無所知,也根本不問。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不喜歡吃蔬菜。但美國的媽媽們絕不會逼寶寶吃他們不喜歡吃的蔬菜,儘管她們都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如果寶寶吃飽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離桌。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美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

寶寶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如果明明沒有吃飽,為了貪玩而不再吃了,那麼過一會兒他捱餓,那也是自作自受。美國人認為,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兒童教育學對這一認識也尤其重視。如果在吃飯問題上沒有約束,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寶寶,會從小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不想吃就説不想吃,吃飽了就説吃飽了,他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媽媽對他們有充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