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寶寶太聽話 影響創造力

幼兒教育 閲讀(2.09W)

“我家的孩子特別聽話,從來不做讓我們生氣的事情。”很多家長都願意把此作為別人面前炫耀的話題。生活中,大多父母也都認為聽話是孩子的優良表現。殊不知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患有“順從病”,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往往缺乏好奇心和創造力。所以,心理專家建議家長,要樂意接受孩子説“不”,這可能是孩子開始形成自我思維的表現。

寶寶太聽話 影響創造力

聽話 或是孩子在壓抑情感

隨着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比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並沒有想着如何讓孩子自由地成長,反而更願意按照自己的意願教育孩子。這些家長們總認為“我這麼做全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以“好好聽話”的方式回報父母。也就是説,父母並沒有理解到孩子的特性和成長速度,一味地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絕對正確,因此錯誤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絕對地聽從父母的安排。

在這種狀態下,為了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待,一些孩子們只好裝作既聽話又順從。但有研究發現,小時候絕對地服從父母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容易惹出更大的麻煩。因為他們一直很擔心自己會讓父母失望,因此儘量避免跟父母進行對話,一直抑制自己的慾望,在成年後,他們對父母的叛逆心理也越來越強烈。這種叛逆心理最終會讓孩子們經常説謊或者讓孩子們無法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過於聽話 易患“順從病”

孩子天生就有對“規則”的逆反心理,而是特別忠實於自己的本能。一般來講,絕大多數孩子根本無法接受父母制定的各種規則。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會很自覺地做作業、聽父母話,但是這種孩子只佔全部小朋友的1%。所以説,所謂的“聽話”就是嚴格按照父母制定的規則生活。父母經常要求孩子按時穿衣服、按時脱衣服、按時做作業、按時睡覺、按時吃飯、按時整理生活用品,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些規定只不過是妨礙他們進行感興趣的某種事情,即遊戲的主要因素。

也有一些孩子為了讓父母認可自己“聽話”,而在有意無意地抑制自己的情感。在醫學中,過於聽父母話的孩子被稱為患有“順從病”。正因為這樣,聽話的孩子有可能更危險。過於聽話的孩子會認為只有順從父母的意願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因此不管自己的意願如何,都會盲目地抑制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長期下來,這些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孩子説“不”家長應該高興

當孩子還是個不會説話、不會走路、一切都依賴父母的小嬰兒時,家長完全可以控制孩子,但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會越來越和父母的意見相左。從醫學角度分析,幼兒在學會走路之後,大腦中的運動神經飛速發展。在這個階段,兒童開始把自己和他人分離開,開始建立自我意識,也就是説,開始走向獨立。

身體的獨立、心理的分離、自我意識的建立,是責任感的必要基礎。心理學認為,在這個認知過程中,大約兩歲,兒童進入執拗敏感期,有了強大的自主精神,用“不”字與反抗來與父母建立心理疆界。由於兩歲左右的幼兒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所有的情緒都不經大腦皮層處理,而是通過肢體直接宣泄出來,那就是發脾氣。所以説,家長要和一個執拗期的兒童和平相處,首先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接受他們不同的觀點、意見、感受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