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孩子的心理該如何把握

幼兒教育 閲讀(1.27W)

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的心理該如何把握

教育學家們曾在一所國小裏做了一次調查,在這次調查中,有八成以上參與調查的女孩父母對自己的教女情況充滿了信心:比較瞭解女兒的個性、女兒有不高興的事會告訴自己、知道女兒的好朋友是誰、知道女兒愛看的書籍是什麼……

但教育家們則表示,很大一部分家長自認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融洽,但實際上他們卻並沒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説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爸爸媽媽是時常與我溝通,但他們的溝通內容僅限於“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之類的話題,他們與我溝通的目的性也太強了。

還有,我不喜歡爸媽媽總是拿我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什麼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誰誰又特別聽話懂事……一聽到這樣的話題我就煩。”

一般來説,上國小的女孩子基本上已經懂事了。如果家長與她談話時,常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總拿她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等等,這樣不僅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毫無益處,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那麼,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進女兒的心靈,和她成為朋友呢?

方法一:建立溝通渠道,隨時把握孩子的心理

父母要想與女兒交朋友,首先必須要了解孩子,瞭解孩子心裏在想什麼。但是,孩子的心理雖然不是深不可測,但很多家長常常也是琢磨不透。家長如何才能準確地瞭解孩子的心理呢?

一位女孩的爸爸給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

在我們家,有一個“親情寶盒”,俗稱“意見箱”。與女兒之間出現溝通障礙時,我們都是靠它來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女兒突然不開心了,我很納悶,問她也不説,就寫了個紙條丟進“親情盒”裏:“爸爸怎麼惹你不高興了,能給爸爸説嗎?”

一會兒,女兒也丟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字,説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寫好,還説我笨。”

有時,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她,她也不一定願意説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橋樑。

當然,當女兒慢慢長大後,家長還可以用與孩子交換看日記的形式來解決,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寫在日記裏,同時也要求孩子用日記來回答。這樣,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紙黑字地呈現在日記上,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進而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方法二:與你的女兒無話不談

和女兒做朋友,就要隨時與她保持暢通的溝通關係,不要因為她的話題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絕交談或毫無顧忌地駁斥。

只有父母能夠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無話不談,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引導她的思想漸漸步入正軌。

一位睿智的母親,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飯後,女兒問我:“媽媽,假如愛情和事業只能選擇一個,你選哪一個?”我心裏一驚,14歲的小姑娘怎麼問了一個成年人的大問題?看來得認真對付,我説:“我選擇愛情,有了愛情才會有温暖的家,即使事業不成功,也有個避風雨的港灣哪。”哪知女兒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選擇事業,事業成功了,愛情自然會來。”我思忖着説:“事業成功的喜悦也該有人分享啊……”

“可是,愛情太麻煩了,我不喜歡唯唯喏喏的男人。”女兒反駁道。

一語道破天機,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關係忽冷忽熱,並且她正為這似斷非斷的關係而煩惱。這不,自己就嫌煩了,我又不便於捅破。於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詞自編自唱:“愛情這東西,擁有了好麻煩,沒有了又拼命想,來早了添麻煩,來晚了又着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女兒會意地笑了。

我覺得,學着與女兒交朋友,學着與女兒平等對話,我與女兒的心更加貼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當孩子向母親提出有關愛情的話題時,母親像朋友一樣與她各抒己見,並且在談話的最後,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可想而知,這樣一個開明、睿智的母親,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此外,父母平時也應多抽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的情況,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這時,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有好感,或某男同學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她,要站在她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後告訴她該怎麼辦。這樣,女孩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她們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