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育兒>

寶寶兩歲零九個月的生長髮育標準-寶寶護理知識

育兒 閲讀(1.32W)

寶寶開始出現一系列情緒,包括喜悦與不高興、滿足與不滿。寶寶表達情緒的方式更加清晰了,他會用打哈欠、揉眼睛或臉、拒絕和你玩或顯得焦躁不安來讓你知道他有些累了。寶寶比較喜歡看近的東西,他可將焦點定在不同距離上。當寶寶趴着的時候,能夠用小胳膊撐着,把頭和肩膀高高地。寶寶不再像過去一樣“粘人”,如果寶寶有喜歡的玩具,他可以自己玩上一小會了。

寶寶兩歲零九個月的生長髮育標準-寶寶護理知識

兩歲九個月寶寶發育標準

語言發育

寶寶語言發育,第一階段是7-8月時咿呀學語,第二階段是1歲左右語言起步,第三階段是2歲左右語言爆炸。現在寶寶進入了第四階段——發現興趣。

寶寶開始在興趣引導下自覺地練習語言運用,是這個年齡段幼兒的顯著特點。3歲幼兒基本上能用母語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看法,並能和父母及周圍熟悉的人進行語言交流了。

身體技能

教寶寶穿珠子、剪紙,發展手的精細動作。讓寶寶跟你學如何將正方形的紙對摺成長方形,再對摺成小正方形等。寶寶可以畫四方形,並能封上口,但四個角都比較鈍。鼓勵寶寶用建築插接玩具搭出更復雜的結構,建築插接玩具需要加壓才能組合在一起。

讓寶寶參加家務小勞動,雖然他(她)常常越幫越忙,但還是要愛護寶寶的積極性,並適當地分配寶寶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運動能力

已能非常利索地跑步,還能用單腳跳着走。可以踮着腳尖走路。即使端着易碎的東西走路,也不會出事了。在遊樂場鼓勵寶寶參與跳、踢球、攀登、玩沙、玩泥等各項運動,提高動作能力。鼓勵小兒爬攀登架,能自己向上爬。可以教寶寶單足跳躍,左右都可以,不必勉強寶寶用左腳。寶寶可以接住從1米處拋過來的球

認知能力

寶寶對顏色的好惡感十分明顯,如有些寶寶喜歡紅色,有些寶寶則偏愛藍色。寶寶非常喜歡簡單的樂器,尤其愛聽樂器發出叮叮咚咚的悦耳聲音。已經具備分類能力,可根據大小、顏色、形狀及材料進行歸類。已經能將各種用途不同的物品分類,比如吃、穿、用、玩等。讓孩子試着從存在錯誤的圖片中,指出不合理之處。

情感發育

寶寶開始為自己完成了某個比較困難的任務而感到自豪,當父母對寶寶加以表揚時,寶寶也會為自己鼓掌。寶寶在一邊玩耍,兩個成人聊天聊到寶寶時,寶寶可能會豎起耳朵聽。寶寶聽到對他的表揚時,會露出歡愉的表情,這意味着寶寶開始學會自我肯定了。

社交能力

寶寶已經慢慢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尤其願意參與年齡相仿的幼兒之間的活動。寶寶現在可能已經意識到與小朋友的交往需要付出愛心,有了好吃或好玩的東西要學會與人共享。但還需要父母慢慢引導,言傳身教。

2歲9個月寶寶餵養提示

蔬菜重要性

國外兒科專家在調研中發現,兒童情緒不穩定大多是偏食引起,特別是不喜歡吃蔬菜的兒童。不喜歡吃蔬菜的兒童牙齒咬合力較弱,或蛀牙較多,因此不能用力咀嚼,而咀嚼可以緩和人的緊張情緒和焦慮。咬合力差還會減少腎上腺分泌“鬥爭激素”,致使緊張情緒得不到緩解。另外,蔬菜中的鉀有助於鎮靜神經,安定情緒,可把促使神經興奮的鈉順利排出體外。因此,媽咪一定要多動腦筋,吸引寶寶愛吃蔬菜。

3歲以下不宜吃巧克力

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會產生飽腹感,因而影響食慾,但飯後很快又感到肚子餓,這使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腸正常蠕動的纖維素,因而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容易使3歲以下的兒童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此外,吃巧克力還會發生蛀牙。因此,3歲以下小兒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點的孩子吃巧克力要適量。

兩歲九個月寶寶教育

幫助寶寶建立自信

1、多鼓勵和讚揚正面行為。不僅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要表揚,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後,儘管未達到預期的目標,也要進行鼓勵。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信念。孩子除數學外,各科學習成績都挺好。孩子有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笨學生。你是一名好學生,數學僅僅是幾門功課的一門,只要多花點時間成績會好的。

3、對孩子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愛。將孩子抱在懷裏告訴他你為他而驕傲,經常地、誠懇地給予表揚。

4、對孩子行為給予及時準確的糾正。不要説“你總是這樣看不仔細題目”。這會使孩子認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這次真的是看得太神速了,但如果你肯再看得慢些,我會非常高興的"。

5、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家裏沒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時,將會喪失自信心,如父母經常爭吵。讓你的家成為孩子的避風港,時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跡象。

建立寶寶自信的具體方法

1、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2、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

3、肯定孩子的成功

4、讓孩子迎接挑戰

5、以身作則,樹立典範

兩歲九個月寶寶注意事項

依賴VS獨立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是含在口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只要喊一聲“媽媽”或“爸爸”就萬事大吉。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競爭激烈、壓力重重,孩子一旦離開父母親人建造的水晶宮,走向社會,就會像離開水的魚一樣難以生存,難以適應社會需要。

1、超人型的父母:凡是孩子有任何困難,他都有辦法幫他解決。例如:孩子找不到玩具,就一定幫他找到,萬一找不到就會再買一個給他,讓孩子覺得任何難事,父母都可以幫他辦到。

2、馬上到的父母:孩子要他陪,馬上到,要什麼東西,馬上滿足他。

3、無微不至的父母:大人對孩子照顧太周到,什麼事都替孩子設想得好好的。例如:幼兒園要校外教學,大人一定事先幫孩子把要帶的東西都準備的好好的,孩子都不用想,也不用動手。

4、缺乏安全感與自信心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信任別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不信任別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因而不敢獨自做事而想依賴親近的人。

5、好逸惡勞的心理:好逸惡勞是人的通性,如果有人代勞,何必自己辛苦去做呢?這樣的心理讓孩子心存依賴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使然。

鼓勵孩子獨立的技巧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2、允許後果的發生。(放開手讓孩子去做,允許孩子做錯,允許一些自然後果的發生。關鍵的是後果發生後,如何讓孩子在補償後果中嚐到東西,如何去鍛鍊和實踐社會。)

3、別急着告訴他們答案。(“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你是怎麼想的?”在孩子自己第一次學習時,父母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自己學的習慣,遇到問題讓孩子學着自己去思考。)

4、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可以去動物園實地考察一下。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讓孩子學着自己去思考,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