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早戀可以當作是“早練”嗎?

學生保健 閲讀(2.42W)

一個家長苦惱地説起了她對待女兒的“早戀”,棒打不成反而弄巧成拙的故事。這個家長説,她發現讀八年級的女兒與同班的男生相互寫信、發手機短信“談情説愛”之後,如臨大敵,先是沒收了女兒的手機,然後把女兒寄託在班主任家裏。週末把女兒接回家後,為了防止女兒找機會與那個男生接觸,這個家長生意也不做了,就在家守着。最後,見女兒還不死心,竟將女兒轉學到了另一所學校。可是,家長這樣做,女兒的成績反而下降了,一方面,她心裏放不下那個男生,上課下課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另一方面,她因為擔心被説成是壞孩子,又拼命想壓抑自己的情感,自責控制力差而產生負疚感。看到女兒心情不好,學習也受到了影響,這個家長覺得自己很失敗。

早戀可以當作是“早練”嗎?

一名心理健康教師也談起學校裏發生的事情。一個13歲的國小六年級男生,喜歡在課間去摸摸女生的臉,有時還要當眾抱女生一下,甚至把自己的 qq簽名也改成了“我愛某某”。女生向老師報告了這個男生的“早戀”行為,後來,女生家長還鬧到了校長那裏,男生的家長也被請到了學校,雙方家長都感到很尷尬。

另一位心理健康教師則説出了自己的困惑,從學校的角度,對孩子的“早戀”都不得不“棒打”,但是效果卻不理想。特別是初、高中的“早戀”學生,好不容易苦口婆心地把他們勸分開了,可是一段時間後,又黏在一起了。

“早戀”是心理現象

不是道德問題

“家長和學校對‘早戀’為什麼要棒打?”

最擔心的自然是怕學生“早戀”會影響學習;學生“早戀”不符合社會規範;學生自控能力差,萬一行為出格會造成不良後果。大家的看法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那麼,“早戀”這個行為,是在什麼情況下會對學習產生影響呢?施承孫指出,其實,很多時候,“早戀”的孩子學習分心,除了注意力分散外,很大程度來自內心的掙扎:覺得“戀愛”不好,不應該,但又放不下。這種擔心和自我矛盾的心情所帶來的壓力,有時候比“早戀”本身的影響更大。

施承孫不建議將學生的異性交往輕易定位為“早戀”,他認為,更恰當的做法是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十一二歲的女生和十三四歲的男生逐漸步入青春期,他們對異性產生好感,説明他們的情感發展正常。學生的情感發展大致會經歷異性向往期、異性接觸期和異性戀愛期這樣幾個階段。國小高段和國中學生,很多情況下的異性交往不是早戀,而是對異性的好奇,即使是“早戀”,也只是心理現象,而不是道德品質問題。

施承孫建議,學校和家長應該正視和接受孩子情感的變化,為孩子的情感發展作好參謀和引導。作為學校,可以組織學生上輔導課,讓學生自己討論怎樣看待男女生交往,如何掌握交往的分寸,甚至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男生或女生。為學生創造這樣開放式的團體交往機會,允許學生健康地交流,讓學生對異性關注的能量得到適當的宣泄,就不會壓抑和積累。作為家長也一樣,對青春期的孩子應鼓勵他們多參加對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動,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發泄其充沛的精力。

把“早戀”變為“早練”

“讀懂孩子的青春期,引導學生把‘早戀’變為人際交往的正常‘早練’,是家長和學校應該做的工作。因為,少男少女的交往絕大多數都是‘非戀愛’性質,而只是漫長人生路上人際交流聯繫的第一步。”日前,全國着名婚姻家庭及青少年性教育學者陳一筠教授在華夏心理網給心理諮詢師上了一堂公開講座,陳一筠教授的觀點和建議,對現在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都很有啟發意義。

陳一筠教授認為,健康的少男少女之間的交往,具有三大功能。

首先是放鬆身心的娛樂功能。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可以滿足玩伴的需要、認同的需要和放鬆心情的需要,這在青春期後特別明顯。因此,如果學校或家庭能創設條件,讓少男少女在大庭廣眾下自然地交往,讓他們有坦蕩的、合理的機會接觸,不掩飾,不遮掩,他們反而能和諧相處。讓學生放鬆身心的集體娛樂項目,如校園集體廣播操、運動會、班級遊戲、遊園活動。相反,越禁止、反對,越是把異性交往神祕化,越會激發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使異性交往從公開轉為祕密。

其次,異性之間的交往有社會化的作用。少男少女在“非戀愛”性質的狀態下自然地交往,能使他們更好地瞭解異性,學會尊重異性,學會從異性的評價中瞭解自我,同時促進孩子對父母的分離,即第二次“斷乳”,從而完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

少男少女的交往還有“心理醫生”的作用。少男少女有很多成長的煩惱,如對自己的體貌煩惱,學習壓力的煩惱,人際關係的煩惱(今天與張三要好,明天又與李四要好),父母關係的煩惱(父母失和、離異等),與老師關係的煩惱等,這些煩惱會影響孩子自尊心的建立。按道理,孩子的這些煩惱應該由作為過來人的家長和老師來疏導,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向同齡同學傾訴,如果是異性的話,最能發現對方的變化,異性的安慰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包括在學習上的優勢互補。

正因為異性交往有這些功能,我們不鼓勵青春期的孩子“早戀”,但要引導少男少女學會建立友誼,在這個基礎上,再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進行愛的責任教育和異性交往教育,疏而不堵,學生才願意接受,明白春天做春天的事,夏天做夏天的事,秋天再收穫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