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新生兒護理 新生兒護理的方法有哪些

嬰幼兒 閲讀(6.52K)

新生兒由於剛剛出生,照顧新生兒的時候,家長就要顯得格外小心了,而對於護理新生兒應掌握的方法,也是家長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事情哦,那麼,新生兒如何護理呢?新生兒的護理需要注意什麼呢?一起來看看新生兒護理知識吧!

新生兒護理 新生兒護理的方法有哪些

目錄

1、新生兒五官如何護理 2、新生兒發燒如何護理

3、新生兒肚臍如何護理 4、新生兒痤瘡如何護理

5、新生兒如何正確護理 6、新生兒護理要點

7、新生兒護理禁區 8、新生兒護理誤區

新生兒五官如何護理

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新生兒的一些護理方法,避免造成身體受到感染,要注意孩子的耳朵護理,鼻子護理,這樣對調節身體才有效,同時,也要注意用潔淨的毛巾給孩子擦臉,以免造成細菌感染,那麼,新生兒五官如何進行護理?

新生兒眼睛的護理

新生兒出生後,醫生會向他的眼睛滴入特殊的眼藥水,以免發生感染。有時這種眼藥水會有輕微的刺激,但是在3天之內就會自行消失。有時新生兒的眼瞼會因為分娩時作用在面部的壓力而有一些浮腫。

在家為新生兒洗澡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新生兒眼睛的清潔。用一塊乾淨的面巾從靠近鼻子的內眼角向外眼角擦拭。如果新生兒的眼睛持續流淚,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他的淚腺被堵住了。這種狀況很普遍,並且在新生兒12個月時會不治而愈。有時新生兒的眼睛會有大量的黃色分泌物,但只要新生兒的眼球結膜還是白色的就不用擔心。

如果見到這種分泌物,記住要用蘸了温水的乾淨面巾紙從靠近鼻子的內眼角向外眼角擦拭,每天3次。在為新生兒清潔眼睛的前後,父母要將手洗乾淨,防止新生兒的眼睛受到細菌感染。如果新生兒的眼球結膜發紅或者有大量的分泌物,懷疑有感染的時候,父母應儘快和醫生取得聯繫。

新生兒耳朵的護理

使用質地柔軟的小毛巾對耳廓的外側及內面進行擦拭。如果新生兒因漾奶致使耳部被污染時,父母要及時用棉球蘸適量温開水將其擦乾淨。千萬不要輕易對新生兒的耳垢進行清理,以免傷到新生兒,而耳垢大多會自然排出耳外。

新生兒鼻子的護理

新生兒只能使用鼻子進行呼吸,如果鼻子被堵住就會阻礙呼吸,嚴重的可能造成呼吸困難。所以,父母要經常注意觀察新生兒的鼻孔,及時為他清理鼻垢和鼻涕,清理時要用手將孩子的頭部固定好,用棉籤在鼻腔裏輕輕轉動以清除污物,但是不要伸入過深。遇到固結的鼻垢和鼻涕,不可硬撥、硬扯,而應設法軟化後取出,在操作過程中切不可碰傷孩子的鼻腔黏膜。

新生兒冬季護理關鍵要點

1.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種疾病的多發時期,母乳中含有的抗體能幫助嬰兒減少生病的可能。有條件的媽媽,一定要堅持給寶寶哺餵母乳。

2.温度室內温度應該保持在25℃左右為宜。如果温度過高,可能導致新生兒體温升高,出現發燒現象,此時應及時給嬰兒補充水分。

3.洗澡洗澡時,適當升高室內温度,動作要快,時間要短,水要準備多些,水温在40℃上下,爭取10分鐘以內洗完,為寶寶迅速擦乾、迅速穿衣。

4.皮膚新生兒皮膚嬌嫩,尤其皺褶部位容易出現糜爛、炎症,所以不能馬虎。就算不能洗澡,也應該給嬰兒分上半身、下半身地擦身;特別是用尿不濕的嬰兒,要及時洗屁股。

5.如果室温達不到20℃,可能會使新生兒出現鼻子發堵現象。室温過低對新生兒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時應該設法使室內温度升高,並把暖水袋放在寶寶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緊挨着寶寶,讓小環境暖和起來就可以了。

希望大家有所認識,平時要注意孩子的變化,到了冬季以後,要注意通風換氣,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若是不注意皮膚的護理,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平時應該注意孩子的穿着,要注意避免造成皮膚乾燥,影響生活健康。

新生兒發燒如何護理

1、寶寶發燒為何會反覆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遭遇,白天剛帶寶寶去過醫院,把温度降了下來,可一到晚上寶寶再次發燒,一家人又手忙腳亂地把寶寶送到醫院。明明吃了退燒藥,體温為何仍會反彈?寶寶發燒是因為體內感染了細菌、病毒,出現了炎症。就算寶寶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但炎症並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燒藥也只是暫時將温度降下來,當藥效一過體温會再次上升。其實這種上升並非壞事,在此提醒家長,不要把“發燒”當成敵人,發燒並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發燒時寶寶體內白細胞殺傷力會提高,而細菌和病毒的活力則相應下降,有利於寶寶的康復。

2、寶寶燒到多少攝氏度才需要吃退燒藥

在一些媽媽論壇上,經常能看到有媽媽很抓狂地問,“我家寶寶發燒了,37.8攝氏度,吃什麼退燒藥好?”其實不是一發燒就需要立即吃退燒藥的。如果寶寶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如果體温沒有超過38.5攝氏度,首先考慮物理降温。比如可以給寶寶洗個温水澡,或用酒精擦拭腋窩、手心、腳心、大腿根處,都可以幫助寶寶降温。貼個退熱貼,雖然不能幫助寶寶降温,但可以使寶寶感到更舒服。多給寶寶喝水,讓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當體温超過38.5攝氏度時,再考慮使用退燒藥。

3、退燒要退到36.5℃才最好嗎

許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給寶寶吃了退燒藥後,一個小時後再量寶寶的體温,仍在37攝氏度甚至38攝氏度以上。有些媽媽會產生疑問,沒有降到正常體温,是否説明退燒不徹底,仍需再採取措施。專家解釋,寶寶退燒,不一定要退至正常體温,退至38攝氏度其實是最理想的。因為在38攝氏度時,機體的抗病能力最強,可以調動自己的免疫力殺死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而且這個温度又不會太高,讓孩子感覺難受。

4、有時吃了退燒藥為何降温效果不好

有的媽媽看到寶寶發燒,給寶寶吃了退燒藥,可是體温並沒有很明顯的變化。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種。比如有時退燒藥打開的時間過久,雖然沒有到保質期,但藥效已經受到影響。另外,幾乎所有的退燒藥都是通過讓寶寶出汗來達到降温的效果。所以説,在給寶寶吃退燒藥的時候,也要讓他多喝水,退燒效果才好。如果寶寶不想喝白開水,喝湯、喝飲料均可,都可以達到補充水分的效果。

5、打針退燒是否效果更好

在兒科門診中,經常也可遇到有家長要求醫生開退燒針,他們會認為打上一針會好得更快,其實這並非是明智的選擇。據瞭解,目前國內臨牀中仍在使用的退燒針。不過這些藥在部分發達國家已經禁止使用了,原因在於它們的退燒效果並不好過口服藥,但副作用較大。據專家透露,醫院兒科目前已較少在臨牀上使用這類藥物,除非病人症狀緊急或家長要求。

6、哪種情況再帶寶寶去醫院

對於大多數家庭,當寶寶人生第一次發燒時,都要被家長帶着跑三次醫院,即使是醫生家庭也不能倖免。寶寶發燒會反覆是正常的,體温再次上升並不是再跑到醫院的指徵。和體温相比,家長更需要關注的是寶寶的精神狀態,具體來説就是吃、睡、玩。如果寶寶不能進食、不能喝水,可以到醫院進行補液;如果寶寶睡覺時煩躁不安,或總是昏昏沉沉,很疲倦的樣子,需要及時就醫;小孩子是不會裝病的,他平時非常愛玩的 遊戲 或玩具突然不感興趣、無動於衷了,也提示寶寶的精神狀態不佳,需要請醫生再次診斷。此外,小孩的出疹性疾病較多,如果發現有新出現的皮疹也要及時就醫。

7、體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嗎

當寶寶的體温超過40攝氏度,很多家長會擔心寶寶會出現抽搐,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醫生解釋,5歲以下小兒高熱時,抽搐的發生率有5%,就是説100個孩子中可能有5個孩子會出現抽搐。但並不是體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是否抽搐更多的是與寶寶本身的體質有關,如果家族中有癲癇病人,或者寶寶的爸爸媽媽幼時容易高熱抽搐,那寶寶發生抽搐的概率就會比別人大。家長在護理時要格外關注。

新生兒肚臍如何護理

數據顯示,超過30%以上的新生嬰兒,在臍帶癒合的過程中出現過炎症,可見,出生後第一次“小傷口”的癒合也成為了新手爸媽的棘手事呢!

1、清理肚臍

每天在寶寶洗澡的同時也要清理寶寶的肚臍,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的肚臍傷口沒有長好,不敢清洗,這是不對的。

清洗後,以棉花棒沾95%的酒精於肚臍處擦拭,由臍帶根部(或凹處)開始向外擦至皮膚後停止;並可於每次更換尿布時,檢查臍部是否乾燥,若臍部潮濕,則重覆以上的動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

2、防止尿液污染肚臍

第一,尿布不宜過長,避免尿濕後污染傷口。第二,最好選擇可以留出臍部空間的尿不濕,為了防止尿液污染臍部,做好隔離措施。第三,及時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尿布勤更換。

3、保持乾燥

臍帶周圍的乾燥清潔是幫助痊癒的重中之重,一旦臍部潮濕,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臍炎。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保持乾燥是護理的首要原則。

4、讓肚臍通風

在保持乾燥的同時,還要注意肚臍的通風,不要蓋得過厚,防止產生水氣;一旦發現肚臍有潮濕狀況,應立即用棉布輕輕吸乾。還應選擇質地柔軟、透氣的衣褲減少局部摩擦。

5、擦爽身粉

千萬不要把爽身粉撒在肚臍周圍,不利於臍部的正常呼吸,不利於肚臍乾燥,而且有感染的危險。

6、塗抹護膚

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

7、用紫藥水

千萬不要用紫藥水,有的新生兒肚臍很長時間不脱落,或脱落後壞膿的,有些爺爺奶奶為了乾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紫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酒精的乾燥效果是從裏到外的乾燥。

關於臍帶常見的問題如下

新生兒的臍帶一般過了多久才脱落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後臍帶在24—48小時裏就自然乾癟,3—4天就掉了,並且會在10天到半個月裏癒合。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同的新生兒有差異,臍帶殘留也有長、短、粗、細之分,只要寶寶的臍部保持乾燥,粑粑麻麻就不要着急,可耐心等待寶寶的臍帶自行脱落。

如何可以讓新生兒臍帶加速脱落呢

假如新生兒的臍帶2周後仍未脱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只要沒有感染跡象,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就不用擔心。另外,可以用酒精給寶寶擦臍窩護理,使臍帶殘端保持乾燥,加速臍帶殘端脱落和肚臍癒合。

新生兒肚臍異常,周圍發紅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在臍帶殘端脱落護理的過程中,肚臍周圍常常會出現輕微的發紅,這是臍帶殘端脱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擔心。如果肚臍和周圍皮膚變得很紅,而且用手摸起來感覺皮膚髮熱,那很可能是肚臍出現了感染,就得立即去醫院了。

新生兒的臍帶流出淡黃色液體正常嗎

一般情況下,癒合中的臍帶殘端經常會滲出清亮的或淡黃色黏稠的液體,這是癒合中的臍帶殘端滲出的液體,屬於正常現象,用75%的酒精輕輕擦乾淨,保持臍帶部位乾燥即可。如果流出的液體呈膿液或者有惡臭氣味,説明臍帶可能受感染,應立即到醫院治療。此外,當給新生男寶包尿布時,應將陰莖朝下,以防解尿時臍帶碰到尿液,造成臍帶發炎。

每次消毒臍帶的時候寶寶都大哭,要怎麼辦

一般寶寶會在消毒的時候哭鬧,因為藥水是冷的,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心疼寶寶而給消毒打折扣。一旦消毒不好,臍帶出現化膿等情況,可能要住院什麼的,到時候寶寶會吃更多的苦。可以在住院期間多觀察護士如何給寶寶消毒臍帶。

新生兒打嗝如何護理

預防寶寶吐奶方法一

新生兒拍嗝的正確方法

1.媽媽五根手指頭併攏靠緊,手心彎曲成接水狀,拍在寶寶背上時不要漏氣;另外,拍的力量也應該能引起振動,但又不讓寶寶感覺到疼痛的程度為主。

2.每一餐可分2~3次來拍打嗝,不要等寶寶全部喝完才拍。遇到容易脹氣、溢奶、吐奶或寶寶很餓的時候,在開始餵食之後不久就要先幫他拍打嗝,這樣可有效避免脹氣或吐奶。

預防寶寶吐奶方法二

側睡少吐奶,保護小耳朵

專家表示:“不建議整天抱着寶寶睡。”寶寶睡着後,往小牀上放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一點,最好是採用側睡的方法,這樣可以減少吐奶的機會。一般來説,寶寶可以保持這樣的側睡姿勢2~3個小時。如果家長擔心寶寶的頭型和壓迫內臟的問題,可以在1小時後,給寶寶換個睡姿。

另外,還應該備一塊小毛巾,疊成三角形,從孩子一側耳邊搭到另一側,這樣就算寶寶溢奶,也不會弄髒枕頭或流到耳朵。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很重要,因為寶寶耳蝸淺,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預防寶寶吐奶方法三

每天一次游泳,消化功能好

對於運動功能不發達的嬰兒來説,能夠堅持游泳是很有益處。

嬰兒在水中可進行全身運動,水對於寶寶的身體還有温柔的按摩和撫觸作用;此外,游泳對寶寶的消化能力發展也很有幫助,可減少溢奶情況的發生。所以專家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位媽媽應多給寶寶遊游泳。

新生兒痤瘡如何護理

新生兒痤瘡的發生主要是寶寶在出生前從母體獲得了過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後會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寶寶的面部皮脂腺發達,分泌過多的皮脂會淤積在毛囊內,致使皮膚形成粉刺樣毛囊性丘疹,表現出來就像"青春痘"一樣,那麼,新生兒痤瘡為什麼會出現呢?

新生兒痤瘡出現的原因

1、嬰兒痤瘡的發病原因還是很模糊的,不能徹底的被發現,可能是因為寶寶在出生之時,雄激素過多導致的,也可能跟遺傳有一定的關係,這種疾病,會發生在3個月~2週歲的孩子身體上,而且男孩的發病率明顯的高於女孩,在最初期為黑頭粉刺,但也有少數的孩子會出現膿包現象。

2、嬰兒出現此病的部位一般是在兩頰,有的會出現在額頭上,若是粉刺消失的會快些,一般也就是幾周,但是丘疹和膿包卻需要半年以上會痊癒,很多的孩子會留下瘢痕,至少要持續一年才會消退,而且到了青春期,疾病又會出現。

3、因為孩子的皮膚很嫩,要是護理不到位,會導致孩子出現瘢痕現象,有很多的新生兒是不需要治療的,在症狀較輕時,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塗抹藥物,這樣只會導致感染,避免造成臉上出現小坑,導致孩子的形象受到影響,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治療。

新生兒痤瘡的診斷方法

發生在3個月以內者,幾乎均為男嬰。發生在3個月~2週歲,男嬰略多於女嬰。皮損開始為散在性黑頭粉刺,少數可發生丘疹和膿皰,偶有結節或囊腫。多發生於兩頰,亦可累及額部及頦部。粉刺可在數週內消退,丘疹和膿皰可於6個月內痊癒,愈後可留凹陷性瘢痕。少數可持續1年以上消退,並在青春期容易發病。

護理新生兒痤瘡,家長要注意以下事項

1、用温水給寶寶洗臉,洗臉毛巾要柔軟,不要過度用力,輕輕搓洗後衝淨,用潔淨柔軟乾毛巾吸乾臉上的水,以免造成寶寶皮膚損傷。

2、爸媽發現孩子面部長有青春痘時千萬不可用手去擠捏。可外用硫磺製劑,以促使皮脂分泌暢通。出現炎性膿瘡時,點搽氯潔黴素痤瘡水液,可減少脂酸形成,消除炎症。如果感染嚴重,應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3、給寶寶多喝白開水,不喂糖水或其他飲料,注意孩子大便通暢,防止便祕。

4、少吃糖果及甜食,不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及水果,這樣有利於乳汁的潔淨,孩子吃了這樣的乳汁,有利康復。

你知道怎樣護理新生兒嗎

你知道怎麼護理新生兒嗎? 迎接新生命,除了要為即將到來的寶寶準備衣、食、住、行等用品外,父母雙方也要在寶寶來臨前學會照護寶寶的種種方法,以免寶寶出生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第1門課

哺餵母奶或配方奶小叮嚀新生兒在餵食完後,拍打嗝的動作相當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寶寶吐奶與溢奶的發生率。“吸吮”是寶寶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通過吸吮,寶寶即可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

無論是哺餵母乳或是配方奶的新手父母,都應該有基本的哺餵觀念,才能讓你的寶貝吃得順利又健康。

1.以舒適的姿勢坐在牀上,或找一個有椅背及扶手的椅子靠着椅背坐下。

2.以舒適的姿勢斜倚牀上,腿部及背部墊枕頭,使寶寶的頭部躺在手臂上。

3.此姿勢適用於雙胞胎、嬰兒含乳有問題、乳腺管阻塞或是剖宮產的媽媽。媽媽的手臂環繞在寶寶身體的下方,用手掌及腕部拖住寶寶身體的下方,用另一隻手掌及腕部拖住嬰兒頭部,以整雙手臂支撐嬰兒的身體。

4.媽媽側卧,與寶寶面對面,媽媽的腹部接觸寶寶的腹部,寶寶頭部靠近媽媽的乳房。

沖泡配方奶在餵食寶寶配方奶時,建議新手父母遵循以下5步驟

1.準備器具消毒器及有蓋的大鍋、奶瓶、奶嘴、奶蓋,宜準備6~8支奶瓶、洗奶瓶用毛刷(1支)、鑷子(夾奶瓶、奶嘴用)。

2.消毒方法先用肥皂清洗雙手,用乾淨的消毒鍋加8分滿的水,準備加熱。耐熱的玻璃奶瓶、鑷子等器具於冷水時放入鍋內煮10分鐘,再將較不耐熱的器具包括奶嘴、奶蓋、奶圈等用紗布包着一起放入煮5~10分鐘。再將消毒好的奶瓶放置於乾淨的地方晾乾,以備使用。

3.温開水沖泡奶粉在奶瓶裏倒入需要的温開水(煮沸過的熱開水冷卻至40 左右)。不要用滾燙開水沖泡奶粉,易結成凝塊,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4.溶入奶粉用湯匙舀起奶粉,舀起的奶粉需鬆鬆的,不可緊壓,再用“D形罐口”刮平,對準奶瓶口倒入。

5.套上奶嘴並檢查温度及流速手不要碰到奶嘴,把它裝上去並試試牛奶滴出的情形。在手內側滴一滴,確定適當的温度。

第2門課

睡覺1個月大以內的新生兒,平均每天有15~20小時的睡眠時間,是成年人的2倍多。寶寶的睡眠週期循環相當頻繁,約每2個小時會有短暫的清醒,一個晚上約有7、8個週期,淺睡和深睡交替進行。

1.肚子餓新生兒的胃部容量較小,進食變得較為頻繁,有些新生兒在半夜還需要再喂一次奶,當爸媽忘了餵食自然會哭鬧不止。

2.尿布濕了新生兒每天大概需要換掉10片尿片,半夜寶寶哭鬧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濕了。尿液跟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質,容易使寶寶的小屁屁不舒服,換尿片不僅可以預防尿布疹,也可以減少寶寶半夜哭鬧。

3.脹氣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親餵奶的技巧不好、拍氣的方式不對等都會令寶寶出現一陣哭鬧一陣停止哭泣的脹氣症狀。這時,父母親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寶寶的腹部,來舒解寶寶因脹氣帶來的不適,若情況仍無法改善,則需要到醫院請醫生開藥消除脹氣。

4.皮膚癢、痛注意寶寶是否有被刺傷、被蚊蟲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傷口,甚至連嚴重紅腫的尿布疹及異位性皮膚炎,都會使寶寶突然造成身體上的不適而影響睡眠,這時,爸媽們最好詳細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瞭解使寶寶不適的原因。

5.白天睡太飽很多寶寶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無法入眠。所以白天儘量不要讓寶寶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鬧不休。

6.需要安全感寶寶太冷或太熱、奶嘴掉了、心愛的玩具沒在手邊或心理上感覺需要爸媽的關愛時,都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寶寶的睡眠環境温度要適當,不要蓋過量的被子,爸媽們適時地給予寶寶擁抱與安撫,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自然會減少哭鬧。

7.維持睡眠環境安寧父母的脾氣與生活習慣、家庭氣氛、居家環境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儘量維持一個安靜、祥和的氛圍,讓寶寶帶着好心情入睡。

新生兒如何正確護理

嬰兒脱離母體來到人世,這對於新生兒來説是個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媽媽在寶寶的成長髮育期間充當着重要的引領角色。

新生兒的正確護理要點

新生兒的護理需要特別細緻周到,護理新生兒初步要注意以下要點

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塗擦制黴菌素藥水。

新生兒的滴眼

初生後即用0.5%新黴素或0.25%氯黴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淨後再滴眼藥。

注意嬰兒的體位

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卧牀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卧位,尤其餵奶後應向右側卧,平時採取左側卧。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卧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注意居住環境。

新生兒的環境要求

新生兒卧室應安靜清潔,佈置優雅,陽光充足。有條件的話,寶寶室內温度可控制在21度—24度之間,濕度為60度—65度左右。

注意冷熱護理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乾,用潔淨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於23℃。生後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温,體温穩定在36.5℃左右時,以後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温低於36℃或高於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由於新生兒體温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時要根據氣温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着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釦子或用別針。要用温水擦洗皮膚皺摺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

注意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脱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脱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在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新生兒護理要點

1.口腔清理

嬰兒出生時,要迅速清理口腔,防止嬰兒誤吸羊水,導致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新生兒口腔皮膚嬌嫩,以免誤傷孩子。

2.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需細心護理,穿寬鬆衣物,隨時保持乾爽清潔。新生兒皮膚細嫩,不宜接觸尖鋭物體。

3.臍帶護理

配合醫生保持臍帶的乾燥清潔,如有發炎現象,要及時消炎。臍帶剪開幾日後會自行脱落,要小心護理。

4.睡眠護理

注意睡眠充足和睡姿。睡眠充足新生兒才有體力進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寶寶更好生長髮育。

5.眼部清理

為了防止新生兒患上眼炎,及時為孩子清理眼角周圍異物,保護孩子視力。

6.保持恆温

新生兒應在温室內放置一段時間再抱到自然温度下,温室温度應該控制在25度,嬰兒體温要保持在36.5度。

7.注意體位

要用正確的姿勢護理新生兒,儘量不要讓他人隨意抱起,不正確的抱姿會對孩子骨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8.健康環境

新生兒應在通風且無噪音的房間內休息。通風保持空氣清爽,無噪音讓新生兒安心休息,心情平和。

9.特殊生理現象

新生兒長“馬牙”、女嬰陰道分泌紅色異物、嬰兒生理性黃疸等都是正常現象,但若這些症狀長時間未消失,則需立即就醫。

新生兒皮膚護理常見3大問題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不必清除胎脂,這不僅因為胎脂具有保護的特性,而且也因為它在2~3天之內就自然地被皮膚所吸收。只有在新生兒皮膚的皺褶內存在大量胎脂堆積並可能引起刺激時,才應把它擦拭乾淨。

新生兒出生時也許皮膚乾燥、脱屑(最常見在手掌與腳底)。這既不是濕疹,也不意味着新生兒永久是乾燥性的皮膚。一般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乾燥性皮膚幾天內就會迅速消失。

新生兒身體上半部的皮膚也許表現為蒼白色,而下半部則表現為紅色,這是由於新生兒的血液循環發育不完善導致血液在下肢彙集造成的,這種上、下身皮膚顏色不同的現象可以通過移動新生兒的體位得到矯正。

新生兒的手或腳也會出現變藍的現象,特別是當孩子躺下的時候,這同樣是由於新生兒的血液循環相對不足所造成的,如果將新生兒抱起或移動體位,這種皮膚顏色就可以改變,這種藍點(亦稱“蒙古藍斑”)看來像挫傷,常出現在新生兒背部的下方並帶有黑色的皮膚色調,幾乎所有非洲和亞洲的新生兒都有上述斑點,這些斑點是無害的,會自然地消退。

1、胎記

在新生兒的皮膚,特別是在眼瞼、前額和頸後常可出現一些小紅色的斑點,這是接近皮膚表面的微血管擴張所造成的,通常在6個月內可以消失,個別小兒可延長至18個月才會消失。

還有一種常見的胎記稱為“楊莓狀痣”,於娩出後兩天出現,而於3年內逐漸消退。如果家長對這些胎記擔心的話,可以請教醫生消除疑慮。

2、斑點

新生兒的鼻樑上有個小白斑點,稱為“粟粒疹”。這些斑點並不是異常的,因此,千萬不要擠壓它,粟粒疹是由於汗腺和皮脂腺(產生皮脂以潤滑皮膚)短暫阻塞所造成的,粟粒疹一般在數日後自行消失。

3、風疹塊(蕁麻疹)和疹子

許多新生兒出現一種皮膚症狀,看起來很像蕁麻疹,稱為“新生兒蕁麻疹”。新生兒的皮膚出現紅色斑塊,並伴有很快出現接着又很快消失的白色小斑點。整個出疹過程只延續幾天並無治療而消退,如果有懷疑,可請教醫生。

冬天新生兒護理4要點

在冬季護理寶寶的時候,注意事項是非常多的,但是剛剛當上爸爸和媽媽的父母常常會因為經驗不足而手忙腳亂,所以説在護理冬天出生的寶寶時瞭解冬天新生兒護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温度護理

在冬天新生兒護理方法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新生的嬰兒因為剛剛脱離温暖的子宮來到嚴寒的世界上,如果温度不適宜,新生的寶寶很容易出現各種的狀況。所以説,寶寶出生之後為其營造一個温暖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剛出生的嬰兒在他周圍的温度應該保持在24攝氏度左右,室內的温度不能過高,因為這樣導致寶寶的體温隨室温的升高而升高,同時出現缺水的現象。如果室內的温度達不到20攝氏度的時候,寶寶是很容易感冒的,在低温環境下對寶寶是不利的,這時應該儘量將室温升高,或者是使用熱水袋將寶寶睡覺的小被子捂熱,防止寶寶受涼。

2、皮膚護理

新生嬰兒的肌膚是十分柔嫩的,在寶寶皮膚褶皺的部位也是非常容易出現炎症、糜爛的現象,所以在冬季新生兒護理的時候,皮膚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冬季不能給寶寶勤洗澡,但是也應該時時的為寶寶擦拭身體。一般嬰兒出生之後,父母們都會為寶寶使用尿不濕,所以在為寶寶擦拭身體的時候,也需要及時為寶寶清洗小屁屁。在給寶寶擦完身體之後,還可以使用潤膚油或者是乳液來保持寶寶皮膚的濕潤,媽媽們在為寶寶塗抹潤膚乳的時候需要級將潤膚乳倒在手心中均勻的抹開之後,再將其塗抹在寶寶身體的褶皺出和小屁股上。

3、衣着護理

一般在冬季出生的嬰兒,除非必要,很少會將寶寶帶出温暖的室內。在24攝氏度的室温下,寶寶只需要穿着薄薄的棉衣和一件小棉衫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避免寶寶受冷,也能讓寶寶不會感到過熱。寶寶蓋的被子不能過緊,很多父母害怕寶寶的被子漏風,很多時候再給寶寶蓋被子的時候就會將寶寶唔得嚴嚴實實的,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寶寶蓋的被子要適當的寬鬆和透氣,這樣才能避免寶寶因為被子唔得過於嚴實而導致呼吸不暢。父母們在帶寶寶出門時,需要給寶寶穿的厚實一些,不論是手還是腳都要保證不會受涼才可以。

4、環境護理

很多父母在進行冬天新生兒護理的時候,害怕寶寶受涼,總是將房間關閉的嚴嚴實實的。其實,冬天寶寶生活的房間中是需要進行通風換氣的,室內空氣的流通,不僅不會對新生的嬰兒產生壞處,還有助於寶寶呼吸的順暢。房間在進行換氣的時候,產婦和寶寶可以暫時的離開通風的房間,等到室內的空氣更換之後再回來,如果長時間房間內部的空氣得不到更換,房間中的空氣就會變得異常的渾濁,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利用產婦和嬰兒的健康的。愛吸煙的父親們也需要注意不能在房間中吸煙,這樣容易引起新生兒呼吸道的感染。

新生兒身體部位如何護理

對許多育兒新手爸媽而言,寶寶一舉手、一投足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是生理上正常、異常的表徵,都是一個難解的“結”。

全身護理要點摘要

頭部

頭型正常與否、前囟門是否凹陷或凸出、頭圍大小、顱骨骨縫閉合或隆起等,都是頭部正常與否的指標。

嘴巴

需注意舌頭是殘留白色的奶垢?小Baby是否有誤食其他東西的情形。

皮膚

胎脂在出生數週之後便會自動褪去,此時需注意保養的功夫。

臍部

新生兒臍帶約在一週後脱,落需注意保持乾燥。

四肢

新生兒由於中樞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常會有四肢抖動的現象。

生殖器官

觀察男女寶寶生殖器官有無異樣?平時需勤加清潔。

眼睛

觀察眼球、視力等眼部周遭的器官;是否有斜視的現象。

耳朵

耳型是否有歪斜的現象?需隨時注意聽力發展。

呼吸道

由於新兒的鼻腔及喉部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常易發出咕咕作響的聲音。

腸胃

出生時已具備吸吮及吞嚥反射,但腸胃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只能喂母、牛乳及水。

照顧新生兒重點詳析

常有許多新手爸媽們對寶所表現的一些現象不知所措,不知道小寶寶是生病了呢?還是隻是正常的生理表徵,例如:小寶寶的頭頂怎麼軟軟的?寶寶的尿布中出現粉紅色的黏液該怎麼辦?新生寶寶為何直睡個不停呢?他聽得到聲音嗎?小男嬰的陰囊腫脹是正常現象嗎?吐奶與溢奶有何不同?......等等諸如此類的疑難雜症均讓為人父母者充滿疑惑,再加上,有時父母不知如何去處理寶寶異常現象,一旦寶寶發生狀況時,往往手忙腳亂或過於緊張,因此具備基本的育兒常識與正確的觀念是每位新手爸媽不可忽略的。

頭部問題

由於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結合,所以形成前囟門及後囟門,前囟門大約在六個月左右就不易察覺出來;而後囟門因為僅有05~1公分左右,因此至寶寶二個月大時就會完全關閉。在新生兒健康檢查中,前囟門是必須檢查的項目之一,因為許多疾病可從此得知,如:嬰兒脱水時前囟門會凹陷;而腦壓增高時前囟門會膨起,另外,如果前、後囟門關閉的時間過晚都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觀察寶寶頭圍的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功課。嬰幼兒的腦部發育是否正常,可從頭圍的大小看出端倪。平均而言,出生時頭圍約35~36公分左右,到一歲時可達46~47公分,我們可由頭圍的大小發現寶寶是否有大頭症、水腦症、小頭症等疾病。平時父母們為寶寶量頭圍的方式為,將捲尺從前額眉間上繞過枕骨突起再繞回前額眉間。

眼睛問題

我們常發現新生娃娃容易有鬥雞眼的情形,這是因為嬰兒的兩眼內側因鼻樑較平,相對的中間的皮膚較寬,容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有鬥雞眼,此情形會在三、四歲左右得到改善。但如果父母懷疑寶寶有內斜視時,最好請醫師診斷;此外,因為嬰幼兒的下眼皮較肥厚,容易使眼睫毛向內卷,如此很可能因常摩擦眼球而導致發炎,如果長期沒得到改善則需治療。

出生寶寶的眼皮上常會沾上很多黃色的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阻塞的因素,遇到此狀況,父母可以每天幫寶寶在鼻樑按摩幾次,讓阻塞的鼻淚管維持通暢,眼屎必會減少。

耳鼻喉問題

嬰兒的鼻樑較塌平,加上鼻孔較小,因此當鼻腔有分泌物時就容易阻塞。此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嬰兒對外在的冷空氣容易過敏,特別是在早上或睡醒時,鼻腔分泌物更易增多,鼻塞的現象更明顯。當然除了正常因素外,一些疾病(如感冒、過放性鼻炎……等)也會造成小兒鼻塞,此時可就要請醫師幫忙了哦!

該如何替寶寶處理痰呢?如果寶寶餵食正常、呼吸順暢、活動力強,則此痰音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在4~6個月大時自動消失,但如果嚴重影響寶寶的日常作息,就必須請醫師診斷寶寶是不是感冒了,這時父母們就必須替寶寶拍痰。

皮膚問題

一半以上的寶寶在出生後48~72小時,皮膚會出現黃色,到了兩星期左右會漸漸消失,這就是所謂的“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無害的,但如果黃疸的時間過久或膽紅素特別高,則須至醫院檢查,必要時進行照光。

由於剛出生的小Baby全身附着着一層胎脂,使得皮膚看起來較不明亮,而胎脂通常在幾周內會自動褪去,此外,新生兒在出生24~36小時後會開始有脱皮的現象,並持續2~3周。由於新生兒的表皮角質層於出生時並未完全褪去,再加上油質分泌不足,所以以新生兒的皮膚較容易產生乾燥及皸裂現象,父母最好定時為寶寶擦拭嬰兒油以滋潤寶寶的皮膚。

排泄問題

一般而言,剛出生寶寶在第一天便開始排尿,如果寶寶在出生二天過後,仍無尿尿的現象可就要請醫師檢查了。新一天排尿6~8次,再者因為新生兒的尿液中含蛋白質、膿細胞……等,且尿酸的成份也很高,所以常會發現尿液中出現紅色液體,此為正常現象。

寶寶在初生時大便為稀軟的墨綠色胎便,到2、3天之後漸漸轉為黃色;此時的排泄習慣來自於大腸的反射,因此幾乎在喝完奶之後便會有排便的動作,一天約5~6次。

生殖器官

當父母看到家中的男寶寶陰莖出現一小塊突起時,可能會十分緊張,以為寶寶長了腫瘤,其實這是因為有些嬰兒的包皮過長,如果父母沒做好清潔的功夫,就容易囤髒東西而形成包皮垢;對於包皮過長的寶寶,一定要開刀割包皮,等寶寶年紀稍大些開刀為宜。

此外,男寶寶的陰囊太大,通常可能為陰囊水腫,檢查的方式為父母們可牀燈光調暗,以手電筒照射腫脹的部位,如果是透光則為陰囊水腫,正常的現象會在6~12個月大時恢復正常;倘若沒有透光則可能為疝氣,此狀況必須依醫師指示決定是否開刀治療。

有些父母會發現男寶寶的生殖器似乎過短,其實這是因恥骨的脂肪太厚,生殖器被包在裏面所致,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是正常的發展過程。對女寶寶而言,最常發現的是下體出現如月經的分泌物,這也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護理禁區

寶寶出生後,家人要用合適的護理方式,幫助新生兒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平時我們看似正常、沒有疑慮的區域,也許是護理新寶寶要嚴格避開的。現在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護理新寶寶的禁區呢?

禁區一:給寶寶墊塑料薄膜尿布

新寶寶大小便的時間不固定,尿液很容易浸濕寶寶衣服、屁股,所以有些家人就會給寶寶墊塑料薄膜尿布,認為可以保持寶寶臀部乾燥。塑料薄膜防水性確實不錯,但它的透氣性很差,用來包裹寶寶屁股,會將臀部周圍的皮膚與外界隔離,影響寶寶皮膚的新陳代謝。

同時,寶寶的尿液、汗液長時間浸濕塑料膜後,其中的一些成分會刺激寶寶皮膚,引起發紅、疼痛,而且塑料材質影響寶寶會陰部水分的蒸發,導致此區域長期濕潤,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潰爛等嚴重疾病。

禁區二:給寶寶頻繁洗澡

月子期保持寶寶皮膚清潔乾燥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寶寶皮膚髮育,但頻繁給寶寶洗澡也是不宜的。

因為嬰兒的皮膚還未完全發育好,角質層非常薄,表面血管豐富,頻繁洗澡或多次用香皂刺激,有可能會破壞寶寶皮膚表面的油脂層,從而降低皮膚抵抗能力。因此,給寶寶洗澡的次數要適宜,不能過度頻繁。

禁區三:月子期不給寶寶清洗頭部的污漬結痂

新出生的寶寶,頭皮表面有一層污漬或結痂。新媽媽感覺寶寶頭顱較軟難以清理,或家裏老人認為這些結痂能保護寶寶囱門,所以不能清洗。其實,這種做法不太科學。

因為污漬結痂是寶寶未出生時,頭皮細胞的代謝物質以及分泌的一些皮脂等,或寶寶出生後沾染的灰塵,所以應及時清理。不然它有可能會引起寶寶頭皮瘙癢、感染,影響TA寶寶睡眠。所以寶媽要及時給寶寶清理,可用柔軟的紗布輕輕擦去,避免按壓寶寶頭顱。

禁區四:給寶寶剪眼睫毛

有些媽媽聽説,寶寶剛出生時把睫毛剪掉,可以促進睫毛長的更長,長大後就可以有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其實,眼睫毛也有一定的生長規律,剪掉能刺激更長的更長的作用並沒有相關科學依據。

同時,睫毛具有重要的保護眼睛的作用,可以防止灰塵、異物等進入寶寶眼睛。

每一個新生寶寶都是上帝派來的小天使,牢記護理禁區,用心呵護,願每一個小天使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寶寶出生後,家人要用合適的護理方式,幫助他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平時我們看似正常、沒有疑慮的區域,也許是護理新寶寶要嚴格避開的。

新生兒護理注意什麼

初生嬰兒該護理之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新生兒護理的第一步,做好母乳餵養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説,當您生育出寶寶的半個小時之內,護士就會提醒您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了。為什麼呢?因為寶寶在剛出生的半個小時之內,吮吸奶水的慾望是最為強烈的,只需要您將乳頭輕輕放入他們口中,他們就會吮吸成功,這也是您第一次和寶寶進行如此親密的接觸,相信您一定會感到非常歡喜的。

除此之外,第一次母乳餵養,您對寶寶的愛撫也是非常重要的,您可以在餵養完成之後,親親他,抱抱他,這樣,寶寶也會和您更親近的。

初生嬰兒該護理之餵養姿勢

母乳餵養很重要,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餵養姿勢。在產後第一天,很多準媽媽們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並且身體也還未復原,較為虛弱,這個時候,您可以選擇卧位餵奶的姿勢。此時,您可以將用幾個枕頭支撐着您的背部和膝蓋,您就不會感到那麼難受。尤其是餵奶的過程需要時間,如果您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支撐,就很容易感到乏力與疲憊。

而到了第二天,如果您能夠下牀進行輕微的活動了,這時候,您就可以選擇坐着為寶寶進行餵奶了。您可以將脊背靠在椅背上,然後將寶寶抬高,或者您也可以在腳下墊一張小凳子,借力將寶寶支撐住。

餵奶的時候,您一定要抱好您的寶寶,用手托住寶寶的臀部,讓寶寶的胸腹部緊貼在您的身上,以免寶寶滑落。您還需要藉助您的手指將您的乳房托起,把乳頭輕輕放入寶寶口中,便於寶寶吮吸。

餵奶結束之後,您需要幫助寶寶排出吞入胃部的空氣,避免寶寶腹瀉。您可以將寶寶抱直,讓他身體前傾,然後用手輕輕拍他的背部,讓寶寶適當打嗝。同時,小編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們,寶寶吃飽了就喜歡睡覺,您應該儘可能讓寶寶採取右側睡,可以有效避免寶寶吐奶。

初生嬰兒該護理之抱好寶寶

有些媽媽們還不知道怎樣正確抱寶寶,小編告訴您。您在抱起寶寶的時候,可以先和寶寶輕聲打招呼,這樣會讓寶寶有親切感。同時,他們被您的聲音吸引,就不會對您挪動他的身體感到不安啦!這時候,您可以伸出一隻手到寶寶的臀部與下背部,用另一隻手托住寶寶的透露,慢慢的將寶寶轉移到您的臂彎處。這樣,寶寶的頭部有了支撐,就會有安全感。也就不會哭鬧啦!

新生嬰兒護理常識主要就是以上幾點,相信媽媽們只要細心耐心,一定就能夠掌握的。照顧寶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媽媽們多花一些心思,相信您一定可以照顧好自家寶寶的。

新生兒護理誤區

1、固定新生寶寶睡眠姿勢

“聽説寶寶側睡會造成偏頭,俯睡容易造成窒息,所以每次寶寶在我懷中睡着後,我都是輕輕放下寶寶,然後擺正他的頭,並在頭兩邊用小枕頭抵着。這樣寶寶很安全。”

正確做法:新生兒初生時保持着胎內姿勢,四肢仍然蜷曲,為了幫他把產道中嚥進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後24小時以內,仍要採取低側卧位。長期仰卧會使孩子頭形扁平,正確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這次睡覺左側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側卧,這樣才能使寶寶頭形長得勻稱好看。吃奶後要注意側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嗆到氣管。左右側卧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耳廓壓向前方,否則耳廓經常受摺疊也易變形。

2、喚醒熟睡中的寶寶把尿

“我怕寶寶尿牀,每隔幾個小時就把寶寶抱起來把尿,有時候寶寶被我弄醒後哇哇大哭,沒辦法,我可不想他的小屁屁被濕濕的尿布包着,得了紅屁股多不好。”

正確做法:寶寶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犧牲了寶寶寶貴的睡眠只為了不弄髒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償失了。選用優質的尿不濕保護寶寶的小屁屁,如果寶寶尿濕了很不舒服,他會用哭聲提醒你及時更換。兩三歲以後的寶寶夜裏小便時,有的已經知道叫人,有的會在有尿意時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寶寶弄醒不可。

3、開燈睡覺

“我喜歡在卧室裏留燈,一來方便照顧寶寶,另一方面讓寶寶有安全感。”

正確做法:關燈睡覺。牀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還會影響視力發育。任何人工光源都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微弱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長期存在,會使嬰幼兒焦慮、緊張,難於成眠。長期在燈光下睡覺,還會影響眼睛的網狀激活系統,導致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容易被驚醒。睡在燈光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4倍。

4、穿太多衣服睡

“我怕寶寶睡覺着涼,給寶寶穿一件薄毛衣睡,這樣就不怕凍着小肚子了。”

正確做法:睡覺不宜穿太熱。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徵”,可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脱。同樣,用電熱毯也容易因為温度過高引起輕度脱水而影響健康。

5、奶粉沖泡過濃

“我總覺得照説明泡出來的奶太淡了,所以都會自己加一些奶粉,這樣寶寶才能吃飽長胖。”

正確做法:奶粉不宜過濃或過淡。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引起諸如便祕、血壓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狀。

6、過早添加輔食

“我寶寶滿月後就開始喝果汁,這樣可以給她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正確做法:起碼等到4個月後再添加輔食。母乳是嬰兒最完美的天然營養品和飲料,可提供寶寶所需的全部營養,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維生素。所以,對4個月以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飲料。

7、過早餵雞蛋羹

“寶寶4個月後可以吃蛋黃了,我還蒸雞蛋羹給她吃,雞蛋羹比較好消化,營養更全面,應該沒事吧。”

正確做法:4個月內只喂蛋黃。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質,寶寶過早食用,容易引起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患有奶癬和尿布疹的寶寶,食用雞蛋羹後,會使症狀反覆和加重。

8、用奶瓶喂固體食物

“我發現一個喂寶寶吃飯的好辦法,把米粉、蛋黃糊等輔食裝進奶瓶裏,寶寶就可以吃快一些了。”

正確做法:用小勺喂固體食物。不少父母餵食怕麻煩,或者擔心寶寶吃得太少,把米粉等固體食物灌軟奶瓶裏來喂寶寶。這可能會增加寶寶的食量,導致體重過重,同時使寶寶失去了練習咀嚼的機會。其實,寶寶吃固體食物的一個重要目的——讓寶寶瞭解進食的過程。

護理新生兒不可如此做

小寶寶降生時身體非常嬌嫩,但很多爸爸媽媽缺乏護理的經驗,導致寶寶常被傷害到。下面就提醒一下新生兒護理中常見的誤區。

睡在大人中間

會使其處於一個極度缺氧而二氧化碳非常多的環境裏,使嬰幼兒出現睡覺不穩、做噩夢以及半夜哭鬧等現象。

用洗衣粉洗衣服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鈉,如果洗滌不淨,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對澱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着很強的抑制作用。

剪眼睫毛

給孩子剪眼睫毛,是不會使眼睫毛長得更長的。再説,眼睫毛可防止灰塵等物質直接進入眼內,剪掉後就失去了保護作用,從而引起各種眼疾。

新衣物直接穿

新買的衣服必須用柔和的清潔劑清洗以後再穿,因為新衣服中有漂白粉及其他染料的殘質,以免刺激嬰兒嬌嫩的皮膚。

久留頭垢

有人認為頭垢雖不雅觀但可保護囟門。實際上,頭垢是頭皮上的分泌物、皮脂,加添一些灰塵堆積而成,久留反會影響頭皮的生長。

拍打後腦後背

在後腦和脊椎骨的椎管內,有中樞神經和脊髓神經,如用力拍打孩子的後腦及後背,則會產生壓強和震動,易使孩子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

在卧室放花卉

花卉除了其花粉會使嬰兒過敏致病外,有些花卉還含有毒素。因此,花卉忌置放在嬰兒卧室。

過多洗澡

嬰兒的皮膚角質層軟而薄,血管豐富,吸收能力非常強,如果洗澡過頻,會因皮膚表面油脂被去除而降低皮膚防禦功能。

結語:剛剛升級為爸爸媽媽,卻對寶寶的護理問題不是太知曉,寶寶剛出生,身體比較弱,爸爸媽媽需要格外小心照顧才是,上文介紹了新生兒護理的方法和誤區,爸爸媽媽們,你們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