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孩子自閉 媽媽要從心理來安慰

嬰幼兒 閲讀(2.74W)

自閉,現在小孩自閉越來越多,自閉症的症狀是什麼?孩子有自閉症怎麼辦?其實是父母對他們太不擔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母親用母愛來引導他。

孩子自閉 媽媽要從心理來安慰

隨着越來越多孩子被鑑別為自閉症,我們聽到這個詞的頻率也越來越頻繁。對於該問題,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面對於自閉症小孩,有更很多人難以理解。當孩子的行為不被外界認同時,媽媽也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在日前的一次活動中,記者和100個自閉症兒童的家庭一起參加了香港迪士尼樂園的“藍色行動”—關注自閉症兒童大型倡導活動。

看到一羣天真爛漫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為踏上游玩的旅程而興奮。和家長們一起,有的孩子不多話,有的孩子比較大了還牽着媽媽的手,給人乖巧老實的感覺。雖然去香港過關需要排長長的隊伍,但是在一個小時的過程裏,只有一名孩子出現突然哭鬧的情況,其他孩子都維持正常秩序。在遊迪士尼樂園的過程中,許多孩子都興奮地體驗各種遊樂設施。直至整個活動過程結束,記者並沒有碰到極為孤立不與其他人交流的孩子。

為了走進自閉家庭生活,走出了以往看待自閉兒童的誤區,我們採訪了其中一位孩子的母親。

不要刻意的迴避和關心

亨亨是個靦腆好看的男孩子,也喜歡看動畫片。他知道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故事,對於這次去迪士尼遊玩行程充滿期待。在排隊過關的漫長時間裏,他就排在記者前面。他圍在媽媽身邊問東問西,好奇地打量四周,沒有吵鬧。記者笑着逗他玩,跟他眼神交流,他也不會迴避,只是略顯害羞地躲在媽媽身後。後來採訪她媽媽的時候,他會聽媽媽的話自己在一旁玩。

談到孩子的情況,亨亨媽很坦然。大概1歲的時候她就注意到孩子有些不同:如果有其他孩子出現,他非但不會和其他孩子玩,反而會拉着她的手往反方向走。白媽媽很苦惱,後來帶他到中山三院檢查確定了病情。“之前也上網找了很多資料,估計也是自閉症。不過聽到醫生確診還是會有點不開心。”亨亨媽一邊説,一邊給孩子擦汗。看着亨亨時而玩弄旁邊的遊樂設施,和媽媽擁抱、親吻,不存在與父母疏離的情況。

説到孩子,亨亨媽也經歷過一段急躁的時間。“那時候會強迫他學習,但沒有效果,”亨亨媽説,“現在是他自己慢慢學,不會干預。”

除了面對孩子成長的壓力,亨亨媽還要面對很大的社會壓力。簡單的親戚朋友吃飯對我們來説是歡聚的時刻,然而在她看來,坐席上有些人會刻意迴避,儘量不談及亨亨,有些人則會刻意讚揚,彷彿在不斷強調這個問題的存在。“可能是自己想太多吧,”她笑道。她希望社會能更好地接受這個問題,減少這種刻意的迴避和關心。

其實亨亨是幸運的。最近美國密蘇里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越早接受越密集的治療,對孩子的社交和溝通能力提高越有幫助。根據美國國家衞生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大部分自閉症孩子直到5歲以後才確診,在2歲前確診的不到2%。亨亨媽媽很早就帶他到工作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進行治療。她覺得廣州的組織與港澳台等外界交流更多,借鑑了先進的方法,課程的信息量更豐富。通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效果不錯。

“以前亨亨只會自己一個人玩,別人搶他的玩具他也沒有反應,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亨亨媽説。對她來説,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孩子的進步了。

家長首先要自我調節

針對這類家庭情況,記者採訪了家庭關係輔導師、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周曉青。她表示,自己更關注的是自閉症孩子的父母應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承受社會上的壓力。孩子最早是從家庭走向社會。如果在患病孩子早期,父母因工作忙碌而疏於對孩子的照料,缺少情感互動會對孩子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此外,女方盡心照顧孩子,爸爸也不宜疏遠,應給伴侶一定的支持。

當孩子出現異常行為,通常不易被社會所理解和接納。第一次為人父母,父母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去面對社會的激烈反應。倘若此時父母沒有準備好,不能調節自身情緒,便會顯得很無措,從而怯於把孩子帶入社會。這種無措會潛意識地傳遞給孩子。現在獨生子女交流的環境本來就比過去少,所以,在家庭裏面需要創造更多交流的環境,通過社會交往緩解自閉症孩子的焦慮。

同時,父母要注重社團的環境,如廣州市少年宮定期舉辦的“媽媽親友會”、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或者組織同質的孩子去迪士尼樂園遊玩等。因為同行者的相似性,將在孩子內心營造一個陌生又熟悉的環境,從而為他們搭建一個逐步融入廣泛社交領域的台階,減緩自閉症兒童內心的社交恐懼。

最後就是真正地把他們融入社會,以此不斷訓練他們的社交能力,鼓勵其脱離父母、老師為他們創造的人為的社交環境。

要強調的是,家長作為孩子台階式的引導者,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自身特性,逐步營造台階式的交流環境。這也為爸爸媽媽們創設了更多陪伴成長的空間,以更具發展性且個性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

社會需要普及自閉症知識

目前,對待自閉症,社會上主要有兩種體現:

一是對病症不瞭解,從而導致了更多誤解。人們唯有對某一事物有更多的認知、瞭解才能嘗試接納自閉症孩子所謂的異常舉動,而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二是社會上部分人所謂的“接納”其實是施恩式的,而不是處於平等位置的真正接納。社會呼籲有更多公益、更多關愛應是建立在平等關係之上。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並不願接受別人施捨的關懷,他們希望的是孩子能被社會所真正接納,而這正關乎一個人自尊的發展。

此外,談到自閉症或者殘障兒童的時候,我們常常有一種固化的思維,導致我們用刻板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導致你強迫地主導自己和此人交往的態度和行為。但每個孩子病情程度、性格、康復程度等各有差異。真正的尊重在於尊重個體的差異性。

最後,周老師認為,在深入的診斷和評估之前,我們首先要問: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診斷?診斷的重要性是什麼?診斷又包含哪些?家長或老師都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呈現的行為表現,多觀察、慎貼標籤。家長應明確診斷並非為了向老師(或他人)證明孩子是正常的。診斷僅是評估過程的一部分,它將阻礙我們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成長中的孩子,它將自動屏蔽掉孩子身上的優勢,轉而用盡心機地搜索用以驗證病症的“證據”。基於目前醫學界對此病症的診斷仍舊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在診斷過程中應堅持對孩子進行長期觀察,儘可能提供嬰兒期、幼兒期的行為錄像,並徵求多方專家的會診。

審慎評估、多方診斷、長期觀察,才是作為父母應該堅持的原則,也是作為父母保護自己孩子時應做的努力!

總結:現在父母每日忙着工作,對孩子太不瞭解,導致孩子不愛説話,慢慢久之,孩子患上自閉症的機率非常高,所以父母要多多的關心下孩子。(文章原載於《健康忠告》,刊期:2012.5-6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