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民俗>故事>

張獻忠的沉銀謎蹤

故事 閲讀(1.63W)

張獻忠,延安人,粗識文字,雅號靜軒。崇禎三年(1650年),張獻忠在陝西延安據十八寨起義,自稱“八大王”。

崇禎十六年(1643年)5月。張獻忠攻下武昌,隨即在武昌稱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權。次年(1644年),張獻忠帶兵入川,並於8月打下成都,掌控四川。

攻陷成都後,甲中年(1644年)陰曆十月十六,張獻忠登基,在成都做皇帝,國名大西,改元大順,建立大西政權,自稱“老萬歲”。

與寶藏相關的兩首歌謠

張獻忠的政權沒能維持多久。1646年7月,清軍攻打四川,張獻忠被迫撤出成都。撤退之前,張獻忠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在流經成都市內的錦江築起高堤,但並不是為了治理水災,而是在堤壩下游的泥沙中挖了個數丈深的大坑,將他搶來的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埋在坑中,然後重新決堤放水,淹沒了埋藏財寶的大坑,此舉稱為“水藏”。

據稱,張獻忠曾留有一張“藏寶圖”。他將劫掠來的金銀埋藏在成都的某處,並以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多年來,成都有童謠唱道:“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一首民間歌謠可能暗藏一個懸疑的寶藏祕密。長期以來,多少人空懷“買盡成都府”的妄想,卻苦於識不破這個祕密。

晚清時,有個叫楊白鹿的貢生知道了這個驚天祕密,晚年把這個祕密告訴了他的好友馬崑山,並把一張無價的“藏寶圖”給了他。馬崑山禁不住心花怒放,當即成立“錦江淘金公司”,招收工人,又訂購了金屬探測器等必要設備,於1958年農曆九月,轟轟烈烈大幹了起來。幾天後,果真挖出一個大石牛,還挖出了大石鼓!經理宣稱:“石牛、石鼓都出來了,‘萬萬五’還跑得脱嗎?”不久,又傳來驚心動魄的“喜訊”:坑旁安置的金屬探測儀突突直響。沒有金銀,哪來的響聲?旋即,狂熱的浪潮席捲整個成都。錦江淘金公司當即召開緊急會議,準備了大批籮筐扁擔,訂購了一部起重機,計劃金銀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運,直接繳存銀行。然而,歷史卻偏偏愛和人們開玩笑,工人們奮力挖出來的不是金銀,只有三大籮筐小銅錢。

在彭山縣江口鎮,人們發現在這裏竟也流傳着與寶藏相關的歌謠,產生了沉寶謎蹤的第二種版本。當地人這麼唱道:“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不同的是,石牛和石鼓換成了石龍和石虎,而歌謠的格式則一模一樣。在江口鎮為什麼也有一首類似錦江石碑上的歌謠,這難道只是單純的巧合嗎?

在江口鎮的石龍溝中,石龍石虎遙遙相對。石龍溝位於江口鎮石盤山,山上有石碑。刻有“石龍對石虎”的一段歌謠,在曲折的山路盡頭,一條石龍赫然立在巖壁上。

清政府曾組織過打撈行動

據《彭山縣誌》載:順治三年,明參將楊展與張獻忠部決戰於江口鎮,張部戰船被焚。沉沒過半,傷亡慘重。在張獻忠撤離成都時,因為旱路已被清軍封阻,只好改道由水路出川。張獻忠的船隊從成都啟程,沿錦江行至彭山縣江口境內時,遭到楊展部隊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滅,許多載滿金銀的木船就沉沒在彭山縣江口境內的水域中。難道這萬千沉銀就在彭山縣江口鎮?

1999年4月22日,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王綱宣稱,經過他多年的考察論證,神祕的錦江埋藏着一個天大的祕密: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至今仍沉睡江底!據王綱描述,500多年前,“好掠好焚”的張獻忠入川時,幾乎打劫了四川所有的官府和土財主,將川中金銀財寶悉數納入自己手裏。清順治三年(1646年),在清軍圍攻下,他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攜帶千船金銀,順水南下。船隊剛剛駛入成都70公里外的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一帶,突然前面殺聲震天,原來是明將楊展的地主武裝在將軍山設伏。一條條熊熊燃燒的火船順風飛馳而來,義軍船隊迅速着火。張獻忠在貼身親兵的護衞下,逃回成都,絕大部分金銀珠寶隨船隊沉落在江中……

按照清初四川富順人楊鴻基著《蜀難紀實》的説法,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銀兩多得木船載不下(“累億萬,載盈百艘”)。於是張獻忠就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裏面放入銀錠,讓它漂流而下。本來打算在重慶下游的巫山附近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把它們打撈上岸,可在江口鎮就遇到阻擊,大量金銀也沉沒於此。

雖然彭山縣境先後出現過與成都“錦江淘銀”類似的掘寶事件,但發現的金銀只是零零星星,非常之少。那麼,這一大宗金銀會流落到哪裏了呢?據《彭山縣誌》記載:張獻忠的船隊沉沒後不久,清朝政府就組織過大規模打撈行動,部分沉銀被打撈起來充實了國庫。如此一來,沉銀的去向變得清晰起來。

大筆財富沒有浮出水面

然而沉銀謎蹤卻並未就此結束。2005年4月20日,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河牀引水工程建設工地上,挖出一枚枚烏黑中泛着亮光的銀錠,銀錠身上“崇禎十六年八月,紋銀五十兩”的字樣清晰可見。出土銀錠藏匿於木簡內。木簡長118釐米,外徑18釐米,為兩個半圓形木樁,將內挖空把銀錠放入其中,然後合在一起,兩頭用鐵絲箍緊。

當地文物部門認為,這一意外發現可能為“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説找到佐證。

出土銀錠經四川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銀錠分別重1800餘克,呈船形。正面刻有銘文,如“沅陵縣徵完解司載充兵餉銀五十兩崇禎十年八月銀匠姜國太”;“京山縣十五年餉銀肆十兩”;“巴陵縣榆口餉銀五十兩”。從出土銀錠中的銘文可以看出這些是來自湖南、湖北地區,為索禎時期的税銀,與張獻忠轉戰路線及所佔地點十分吻合。

500多年來,張獻忠在江口鎮沉銀之説一直是一道謎團。此次挖掘出土的銀錠,無論從銀錠本身還是其外包裝,都與史料記載相吻合,從而證實了張獻忠在此沉銀之説完全符合歷史真實。可是,歌謠裏提到的大筆財富卻還沒有完全浮出水面。這筆財富究竟有多少,難道另外的地方還會有嗎?真是令人遐想不盡!

張獻忠的沉銀謎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