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流行語>

憤青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憤青是褒義還是貶義

流行語 閲讀(1.41W)

憤青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你知道憤青是什麼意思嗎?在生活中或網絡中,難免會碰到這些不常使用的詞彙,那麼這些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小編,通過查詢百度百科及其他媒體後,整理如下,並附上知乎上對於憤青的相關評論,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憤青等相關知識吧。

憤青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憤青是褒義還是貶義

憤青是什麼意思?

憤青(AngryYoungMan),全稱“憤怒青年”,指是在1990年代中後期成為流行詞的,但其實“憤青”現象在歷史上早已存在。

“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記述一班不滿社會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怒青年”的稱呼,後來該詞被簡稱為“憤青”。由於通信手段的進步和互聯網廣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參與到對歷史問題和國際局勢相關問題的討論中,這就為“憤青”羣體的產生和生長提供了物質基礎。顧名思義,“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緒化,有極端言論和行動的青年。

憤青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憤青是褒義還是貶義 第2張

憤青的由來定義

憤青(英文:AngryYoungMen),是“憤怒青年”的簡稱。“憤青”之名的由來,至今眾説紛紜。不過,英文“AngryYoungMan”這個專有詞組,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就已經出現,指的是一班思想激進的作家,其較著名的作品有JohnOsbourne1965年的劇作《憤怒的回顧》(LookBackinAnger)。

什麼是“憤青”,古代“憤青”與現代“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異之處?怎樣看待現代“憤青”現象?分析和梳理這些問題,對於我們辦好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彰顯大國外交的特色、風格和氣派,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什麼是“憤青”現象:

“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社會價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記述一班不滿社會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怒青年”的稱呼,後來該詞被簡稱為“憤青”。由於通信手段的進步和互聯網廣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參與到對歷史問題和國際局勢相關問題的討論中,這就為“憤青”羣體的產生和生長提供了物質基礎。

顧名思義,“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緒化,有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沙文主義思想、言論和行動的青年。

憤青基本分類

較為科學的分法是應用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根據傾向性將憤青分為A、B、C三類,即A型民族主義憤青、B型民權主義憤青和C型民生主義憤青,由此便可以用數學的方法推導出四小類即AB或BA型民族民權主義憤青、AC或CA型民族民生主義憤青、BC或CB型民權民生主義憤青和綜合ABC型的三民主義憤青。二十一世紀的“憤青”大多上網,但也有一些“憤青”依然會走上街頭,激烈表達自己的主張和情緒。

憤青辭典

憤青即憤怒青年,英文TheAngryYoung,中文稱謂發明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指某個躁動社會種羣,或指個人一生之中的某個階段,通常與荷爾蒙相關。不同時代不同憤青,“文革”憤青是造**有理的紅衞兵,80憤青是搖滾青年,90憤青是頂雞冠頭的朋克。新世紀憤青為網絡拍板塊者。

分50後,60/70後和80後三個世代。50後如牟其中、楊小凱們年少時曾寫下《中國將向何處去》,80後韓寒、郭敬明們會寫暢銷書。50後下過鄉、進過廠、扛過槍,80後上過學、跨過洋、泡過網,當這兩代父子關係的憤青掐在一起時,60/70後在一旁勸架。

憤青性質

此外,也有一種説法,“憤青”一詞的詞義應當定性為奮鬥的青年。年輕人要有一種向上的奮鬥激情,不畏強暴,勇往直前,敢於與社會不良的現象作鬥爭。祖國的未來,全都寄託在青年人的身上。

但總體來看,年輕人應該多去研究一些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對國家和社會的深層次理解。而執政者也應當從青年人的思想中發掘出新的歷史觀念和新的發展戰略。對年輕人的思想定性,要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給以正確的引導。

憤青基本特徵

“憤青”同時具有四個基本特徵:

一是思維的情緒化、非理性化、簡單化。“憤青”容易衝動,容易被激怒,喜歡謾罵,不喜思辨,不善於推理論證。

二是標榜愛國。中國的“憤青”認為中華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中國文化是最偉大的文化,中國將很快成為世界強國乃至第一強國。他們不喜歡取得西方國家國籍的華人,也不喜歡別人對中國人、中國政府及中國文化的批評,不管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誰,也不管人家的批評是否出於善意,更不管批評得有沒有道理,一遇批評,馬上反駁甚至謾罵。這些“憤青”仇恨西方國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奪本性,亡我中華之心不死。

三是輕言戰爭。主張採取極端措施,甚至主張以暴力改變社會。

四是拒絕妥協。對外交往一味主張強硬。

“憤青”雖是現代詞彙,但“憤青”現象卻古已有之,不絕於史。中國千年外交史上的“憤青”現象,無論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幾個共同特點:在心態問題上,一直處於心理上的優越高位,以“天朝大國”的心態君臨天下;在名實問題上,重虛名,喜高調,脱離實際,不接地氣;在和戰問題上,一味主戰,誰主張和,誰就是賣國;在對外交往問題上,一味主張強硬,遇有談判,不顧自身實力和對方訴求,漫天要價,獅子大開口,視任何妥協為軟弱;在人際關係上,自以為高人一等,標榜愛國,憑個人好惡劃線,誰不與其站在一邊,誰就是叛國賊;在思想方法上,超越實際,極端偏激,唯我正確,有濃厚的“左”的色彩。

憤青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憤青是褒義還是貶義 第3張

“憤青”並非“憤怒”與“青年”的簡單之和,把“憤青”理解為“憤怒的青年”不完全準確。比如,人們並不願將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視為“憤青”,即使他藉着酒勁正在街上大耍威風;人們也不情願將一個正對村長髮脾氣的農村青年(姑且假設是張藝謀影片中的秋菊)看成“憤青”。

“憤青”的憤怒對象,通常得與家常行為、世俗生活拉開一段距離,具有超越現實功利的特徵,比如為了聲援巴勒斯坦人而上街遊行,為了反對政府濫用權力而與警察展開街頭巷戰,都是國外當代“憤青”的常規舉動。與國際“憤青”一樣,中國“憤青”同樣熱衷於針對重大的社會或國際事務宣泄不滿,表達仇恨,呼喚正義。“憤青”的憤怒,原本就帶有“義憤”色彩,體現着青年人天賦的正義感。

知乎上關於憤青的評論

評論一

我覺得憤青應該是個中性詞。

百科上説,憤青本是褒義詞,但是現在在網絡輿論中,感覺越來越把憤青當做一個貶義詞。甚至有人喜歡把憤青作為一頂帽子扣在別人身上,以彰顯自己的冷靜和理智。(此處不針對任何人,只是感覺有這個傾向)

對社會不良現象表示憤怒,並且大家團結起來通過種種途徑改變這個現象。這不是於社會有益的嗎?

也許大家定義的貶義的憤青就是在前部分做得過度了,對每個現象都要表示不滿,而憤怒完之後呢,又不思考去如何改變,只是在嘴上爽爽,好像睥睨了整個中國一樣。那麼這裏就是一個行為程度的問題了。

其實作為一個公民,對不良現象,我們能做的真的太少了。我們能行使的權利就是發表輿論進行監督,或者找相關部門反映。

我想一個人無論多大的年紀,保留對醜惡現象的憤怒之心都是要有的。

如果哪一天我們沉淪在社會的種種骯髒和污濁中,不再思考如何改變這個社會,而是在其中苟延殘喘。那不是戴着鐐銬跳舞,而是可怕的麻木。

評論二

『憤怒青年』這詞,全是徹底被網絡暴民給毀了。

這詞本意是和革命學生/革命工人接近的,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急先鋒,是時代中最有思想的一波人。

結果到現在這詞就是個垃圾筐,什麼暴民噴子都能往裏裝,我感覺實在很悲哀。

評論三

憤青在我看來應該解釋為憤怒的新生代,其中憤怒是對生活現狀不滿,新生代是指願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羣

我國一大特色:形式主義憤青

我國自高速發展以來,拋下了大批跟不上步伐的社會中下層。這個羣體積累了大量的不滿。不敢罵zf,怕被查水錶。不敢罵高官,怕被人整治。不敢罵老闆,怕被穿小鞋。甚至碰上橫的都不敢罵,怕被人打。

故,披上一層憤青的皮,罵一罵八竿子打不着的國外,發一發邪火。就是有的自我催眠的比較厲害,覺得自己是個憤青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跳的比較厲害。

至於真正的憤青,是不站任何立場的。

小編認為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正經詞語都被網絡污化、娛樂化了,比如小姐,鴨子,老司機,開車等等等很多詞,所以,網絡不可全信,要學會正確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