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流行語>

網絡實名制是什麼意思?網絡實名制的利與弊

流行語 閲讀(1.47W)

面對目前互聯網用户各心理、行為問題,網絡實名制作為一種以用户實名為基礎的互聯網管理方式,可以成為保護、引導互聯網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並保護青少年免受網絡不良因素影響。但是該條件下,如何保證網民的監督權和言論空間,也產生了很大爭議。

  網絡實名制的起源

  中國網絡實名制的源頭,一般都認為是2002年清華大學新聞學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談及新聞改革時提出建議“中國人大應該禁止任何人網上匿名”。2002年4月29日,廣州電視台《都市在線》欄目在邀請李希光做了一期訪談節目。談到網絡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時,李希光提出了“人大應該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網上發表東西”的觀點。他認為網絡也應該嚴格的受到版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網上寫東西要負法律責任。”“包括傳統媒體,應該提倡用真名,不用筆名發表文章。利用假名發表東西是對公眾的不負責。”

  他的這番言論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被稱為“李希光事件”。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言辭激烈的爭論,但是隨後並沒有相應的措施出台,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之後李希光自己也稱已經對網絡實名的話題喪失了興趣,“禁止網上匿名是非常不現實的,在法律上和技術上都行不通。”

  網絡實名制的積極意義

  網絡實名制最主要是為了防止匿名在網上散佈謠言,製造恐慌和惡意侵害他人名譽的一系列網絡犯罪。網絡實名制是網絡文化中爭議較大的一種,習慣了在網絡這種虛擬空間中生活的民眾反對實名制,但同樣有網民實名制能有效遏制網癮,並使網友看到更有責任的言論,有利於建立社會主義信用體系,提高個人信息的準確度,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將更方便安全

  網絡實名制的基礎前提

  VIEID即俗稱的網絡身份證,VIEID的普及是互聯網實名制的根本前提。VIEID是互聯網絡信息世界中標識用户身份的工具,用於在網絡通訊中識別通訊各方的身份及表明我們的身份或某種資格。據CNNIC發佈的《互聯網發展及誠信狀況熱點數據》顯示:35.2%網民對目前的互聯網誠信狀況感到不滿。被調查網民中,從未被仿冒網站欺騙的不到10%;網民賬號及個人信息被盜改者佔44.8%,誘因為“訪問假冒網上銀行、網上證券、電子商務等網站”的佔16.8%。有專家甚至表示,全國每年因各種失信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可見,網絡安全令網民對網絡購物嚴重缺乏信任,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最大的“票房毒藥”。而互聯網身份證VIEID的推出有望使網絡誠信問題從根上得到解決。

  網絡實名制的發展進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各地的網吧管理部門要求所有在網吧上網的客户必須向網吧提供身份證,實名登記,以及辦理一卡通、IC卡等,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

  2004年5月13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標準》(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實名制並且強調電子郵件服務商應要求客户提交真實的客户資料,該資料將是判斷郵箱服務歸屬的標準。9月26日中國共產黨團中央所主管的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成立了遊戲專業委員會,並決定在今後一年裏,建立中國青少年全國遊戲玩傢俱樂部,為網絡遊戲中實施實名制打下基礎。

  2004年5月18日,實行全站實名制的網站出現。

  2005年2月,信息產業部會同有關部門要求境內所有網站主辦者必須通過為網站提供接入、託管、內容服務的IDC、ISP來備案登記,或者登錄信息產業部備案網站自行備案。無論是企、事業單位網站,或是個人網站,都必須在備案時提供有效證件號碼。通信管理局將對截至6月30日24時仍未向備案管理系統報備相關信息的網站實施暫時關閉,通知相關接入服務提供者暫時停止其接入服務。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敦請被暫時關閉的網站務必在7月10日24時前補辦備案手續,否則將被關閉。

  2004年,中國教育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在高校教育網實施實名制,併成為中國教育部對中國高校進行審核的重要依據。至2005年3月,以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為首的一批各大高校的BBS向僅限實名制校內交流平台的轉變。

  2005年7月20日,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公司騰訊發佈公告稱,根據深圳公安局《關於開展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場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配合中國有關部門對騰訊開展的網絡公共信息服務進行整理,對QQ羣創建者和管理員進行實名登記工作。而此時正好媒體報道韓國網絡實名制的情況,因而騰訊的這一舉措被廣泛看作是“中國全面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序幕”。

  2005年7月22日,新華網稱從7月22日起至9月底,中國深圳警方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場所清理整治工作。其中,警方將對BBS、BBS的版主進行實名登記,並校驗身份證號碼。8月5日中國文化部、信息產業部聯合下發《關於網絡遊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該意見稿稱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於網絡遊戲中的殺怪練級,要求“PK類練級遊戲(依靠PK來提高級別)應當通過身份證登陸,實行實名遊戲制度,拒絕未成年人登陸進入”。

  2006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提出對博客實行實名制,在網上引起很大的反對聲音。2007年3月,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出消息稱中國互聯網協會在推進博客實名制,被媒體認為博客實名制已成定局。而此前,中國已經有博客服務商推出全站實行實名制註冊的博客網站。

  2007年5月28日,中國有網站已實行實名制三週年。

  2007年8月,《博客服務自律公約》鼓勵博客實名制。互聯網協會和多家互聯網廠商將逐步引導、鼓勵博客走向實名制。新浪、搜虎、網易等十多家知名博客服務提供商在互聯網協會的牽頭下共同簽署了《博客服務自律公約》。互聯網協會希望通過廠商的規範作用,鼓勵、引導博客作者逐漸走向實名制。此外,《公約》還要求博客服務提供商制定有效的實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護博客用户資料。

  2008年1月,“兩會”召開,網絡實名制立法進程啟動,再度引起關注。先是1月底,寧夏、甘肅兩省推行版主實名制。之後,吉林省也宣佈要搞版主實名制,並明確跟帖一律先審後發。2月15日,公安部機關報《人民公安報》刊髮長文,首次確認要在全國推廣版主實名制。2月18日,重慶市成為第四個公開宣佈推廣版主實名制的省市。2月19日,北京市宣佈年底前實現全市網吧上網登記實名制。這些地方的實名制先行之舉,表明大範圍的網絡實名制漸行漸近。

  2008年8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答覆網絡實名制立法提案,雖未獲通過,但表示,“實現有限網絡實名制管理”將是未來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方向。

  2009年1月,某網開始執行IA實名機制標準;IA實名機制標準是一種絕對實名機制,將真實姓名、身份證號、手機、地址一次性檢核。

  2010年4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林永青:網絡實名制利弊之辯。

  2010年4月29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五講專題講座,主講人是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他從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現狀、互聯網發展趨勢和麪臨的主要挑戰、進一步推動我國互聯網科學健康有序發展等三個方面作了詳細講解。在這次講座中,國新辦首次透露此前已在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並稱取得實效,同時,這也是國新辦首次公開確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及推動論壇、BBS等各種網絡互動環節的普通用户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利與弊

  網絡實名制有利有弊,推行的必要性和可實施性值得探討。對此世界各國都在分析研究,謹慎慢行。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韓國政府下決心將網絡實名制付諸實施。韓國信息通訊部調查發現,實名制實施後,誹謗跟帖數量從13.9%降到12.2%,減少了1.7個百分點;但是,以IP地址為基準,網絡論壇的平均參與人數從2585人減少到737人,實名制明顯抑制了網上交流溝通;同時也存在有人盜用他人的身份證號碼進行註冊情況。更大的問題是,實名制信息使韓國各大網站成了黑客們攻擊的主要對象,2011年7月,韓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外泄案件,不少民間組織和專家認為是“互聯網實名制”惹的禍,要求廢除實名制的呼聲高漲。韓國行政安全部2011年8月已經表示,政府擬逐步取消網絡實名制。在我國民主制度尚不健全,政府與公民溝通渠道還不暢通,官員腐敗難以遏制情況下,公民通過微博客參政議政、通過網絡輿論監督官員行為,甚至通過網絡敦促政府解決一些經久不決的具體的或個人的問題,微博客為他們提供的平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果推行網絡實名制,或許會減少些網上發牢騷、造謠傳謠的言論,但同時將對網民參政議政、監督政府的積極性產生傷害;就算是誠信守法的網民,出於自我保護,也會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被利用、或者被打擊報復而減少註冊或減少發言。對想方設法逃避管理的人,即使實行實名制也難以達到約束目的。網上發言者如果製造社會事端,惡意進行人身攻擊,干涉他人的自由,等等,有多種途徑追究其責任,使之受到法律制裁。

  網絡管理是集社會、經濟、倫理、管理、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課題,相關制度的建立不僅是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也是事關全局的大事;不是某個時期或階段的權宜之計,而是未來信息社會的基礎。面對無邊界、扁平化的網絡社會,網絡法制建設需要全國統一、甚至需要與世界接軌,國際合作進行“頂層設計”。

網絡實名制是什麼意思?網絡實名制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