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排行榜>

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 石像鬼制導炸彈從未準確命中過目標

排行榜 閲讀(1.34W)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是什麼樣子?反艦導彈(Anti-shipMissile)是指從艦艇、岸上或飛機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常採用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固體火箭發動機為動力裝置;採用自主式制導、自控飛行,當導彈進入目標區,導引頭自動搜索、捕捉和攻擊目標。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等相關內容。

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 石像鬼制導炸彈從未準確命中過目標

石像鬼制導炸彈

提起導彈,也許你聽説過世界上最早的導彈,那你知道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是哪一個嗎?1943年,在太平洋戰場的德國軍隊使用了新研製出的HS-293和FX-1400(弗裏茨X)制導炸彈,這對太平洋聯合海軍作戰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面對此種新鋭武器,美國海軍不僅採用了引導戰鬥機攔截、對抗措施,例如添加干擾機,還開始研製自己的反艦制導炸彈。因為已經有B-1/2制導炸彈的設計經驗,所以美國海軍在1943年很快委託了麥克唐納公司開始麥克唐納25型炸彈的研製工作,即石像鬼制導炸彈。

1943年10月,美國海軍開始尋找讓他們印象深刻的、類似於弗裏茨X炸彈的飛艇反艦武器,並將其命名為“石像鬼”。石像鬼必須可以被船載俯衝轟炸機(比如SB2C或F4U)攜帶升空,在俯衝時可以被指揮和打擊。設定目標後,海軍在1944年6月發佈了招標,一個月後,麥克唐納成功競標型號為model25的炸彈,它贏得了一個LBD-1的海軍編號,並開始推廣石像鬼項目研究。

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 石像鬼制導炸彈從未準確命中過目標 第2張

1944年10月,海軍參觀了石雕鬼模型,與原型model25的設計相比,根據海軍的建議,它裝備了自動駕駛系統,並且對幾處機身設計作了改動。石像鬼配備了一個美國Aerojet公司的8AS-1000噴氣助飛固體火箭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廣泛應用於航空噴氣公司的早期產品,它可以在8秒的時間裏提供1000磅的推力,這樣一來導彈便可從載機上發射。與其他制導炸彈相同的是石像鬼尾部也提供了明亮的信號彈,以便操作人員在飛機上觀察導彈的位置,使用機載無線電指揮設備來遠程遙控導彈。

總的來説,石像鬼是一個相對簡單和實用的解決方案,它迎合了海軍的想法,即它可以很便宜。石像鬼在設計方面很保守,是那時候常見的配置,鋁框總共有10英尺(3.08米)長,8又1/2英尺寬(2.59米)寬的翼展,有一個1000磅(454公斤)的穿甲導航安裝在導彈頭部,最高速度可以達到950公里/小時,最大射程8公里,總重量1600磅(680公斤)。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尾部有一個非常獨特的v形尾翼,以滿足飛機的安裝要求,這是制導炸彈的一個重要特徵。

相比舍爾公司的HS-293,石像鬼的重量更低(650公斤對1045公斤),但是有一個更大的戰鬥部(454公斤穿甲戰鬥部對295公斤高爆戰鬥部),因為在機身和螺旋槳上的HS-293消耗了更多的重量。HS-293所使用的沃爾特火箭發動機可以在10秒內產生400公斤到600公斤(峯值)的推力,以至於HS-293的最大射程達到8.5公里,比石像鬼多0.5公里。兩者都由MCLOS(手動指令至瞄準線)制導,一般來説,和石像鬼的對手HS-293相比,石像鬼導彈更有優勢,它是由大量鋁合金組成的,其使用的引擎重量更輕,以至於它兼具了更輕、更大的戰鬥部,與此同時,只有少量射程被犧牲了。

1944年底,石像鬼炸彈交付海軍,海軍方面在45年4月邀請了麥克唐納公司一起參與了其飛行測試,專注於改進自動駕駛系統。戰爭結束後,仍在測試的石像鬼炸彈從戰術反艦武器轉變為無人駕駛的測試載具,1945年10月編號開始改成KSD-1反艦導彈,第二年又改成了KUD-1。

早期石像鬼的飛行成功率很低,甚至在1946年7月之前都沒有使用過。海軍也不想繼續在這個看似沒有未來的項目上繼續投資,在1947年已經生產了200個石像鬼導彈被命名為RTV-2測試載具,計劃對其他部件進行測試,結果到了1950年,計劃被終止,所有剩餘的導彈被銷燬。

反艦導彈的組成

反艦導彈一般組成數個主要的部分:彈頭段,導引段,推進段

彈頭段

彈頭,也稱戰鬥部,是提供破壞力的主要來源。戰鬥部根據殺傷方式的不同分為兩類:半穿甲型戰鬥部、爆破型戰鬥部。半穿甲型戰鬥部的最前端一般採用鈍形的高硬度鋼製成,採用延時引信,在導彈擊中目標後,彈頭前面的鈍形鋼可以撕裂艦體,等待導彈的戰鬥部完全進入船體之後,延時引信起爆。這種戰鬥部對艦體內部的殺傷效果非常理想,爆炸產生的巨大氣壓會導致船體結構受到嚴重損壞,被擊中船隻即使不會立即沉沒,也要經過長期而又繁複的修理工作才有可能恢復戰鬥力。爆炸式戰鬥部一般採用接觸即爆或者預設炸高,爆炸之後往往伴隨着大量的破片,對甲板上的人員和精密的雷達天線具有非常好殺傷效果,不過對艦體本身的殺傷並不嚴重,即一般不致使艦隻失去航行能力甚至沉沒。一般來講,彈頭重量愈高的導彈破壞力雖大,但也會嚴重限制可以發射的載具大小。

導引段

導引段是協助導彈追蹤目標和進行控制的部分,常見的導引方式包括乘波導引、主動雷達導引與紅外線導引等。根據制導方式的不同,導彈也具有不同的彈道。最早期的無線電制導導彈在發射之後受到發射者的無線電指令的引導,調整彈道,攻擊目標,一般彈道比較簡單,但是抗干擾能力較差,只要在制導的無線電波段上進行干擾,導彈幾乎無法命中目標。主動雷達導引的的導彈的彈道一般由計算機根據彈上的電子海區圖預設,發射之後一般先爬升到經濟飛行高度,以一定的速度飛行,當接近目標時,彈上的雷達開機,鎖定目標,同時導彈進入攻擊狀態。攻擊狀態的彈道有兩種,一種是導彈降低到海面10M以下飛行,躲避對方雷達的偵測和防空導彈的攔截,同時加速,直至命中;還有一種是導彈先降低高速,在距離目標5公里左右的距離是突然爬升至具海面幾百米的目標上空,然後突然掉轉向下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加速俯衝,這種末端彈道利用大多數軍艦的防衞武器的盲區在頭頂的特點,攻擊成功率較高。

推進段

推進段提供導彈飛行的動力與改變航向與姿態的能力,常見的推進方式分為火箭發動機和渦輪發動機兩種。火箭發動機是反艦導彈最初的形態的發動機,在動力艙內預置氧化劑和還原劑,發動機工作不依賴外部的空氣。這種發動機的的優點是具有較好的加速性能,很容易達到超音速,一般採用這種發動機的導彈全程平均速度較高,但是由於火箭燃料技術的限制,這種動力艙的價格非常昂貴,且體積巨大,一般的中近程、中小威力的反艦導彈不適於採用。目前,採用這種推進方式的導彈集中於俄羅斯生產的遠程、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中(這種導彈是蘇聯時代對抗美國航母的專用導彈)渦輪發動機的原理與噴氣式飛機上的渦輪發動機原理相似,有渦輪風扇發動機和渦輪噴氣發動機兩種。這種動力段內只攜帶燃料,化學反應中的氧化劑由外界的空氣中的氧氣提供,所以採用這種發動機的導彈一般有明顯的進氣口。由於對空氣的依賴和加速性能上的不足,一般這種發動機的導彈不具備超音速能力。渦輪發動機最值得稱道的是飛行的經濟性和穩定性,這使得這種動力段能夠幫助導彈以相對較小的體積飛行較長的距離,同時在飛行過程中也便於制導和控制。北約國家生產的反艦導彈一般採用渦輪發動機。

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反艦導彈 石像鬼制導炸彈從未準確命中過目標 第3張

攻擊過程

發射反艦飛彈攻擊目標的第一個步驟是標定作業。其內容包含三部份:

1、偵查(detection)——首先發現遠處一個目標。

2、識別(identification)——繼而辨識所發現的目標是己方(或友方)的船艦,或是敵方的船艦,或僅只是商船。

3、定位(location)——若判斷目標是敵方的船艦,且值得以反艦飛彈攻擊,則必須時時能測得其位置座標,不斷輸入射控系統與飛彈之導引系統。

完成這三個程序的標定作業,而透過射控系統所發射的反艦飛彈,才有可能命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