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世界之最>

世界最有名的毛筆 宣筆的歷史悠久

世界之最 閲讀(1.11W)

世界最有名的毛筆是什麼毛筆?宣筆產於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筆”),是中國四大名筆之一。據韓愈《毛穎傳》記載,公元前二三年,秦將軍蒙恬南下時途經中山(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發現這裏兔肥毫長,便以竹為管,在原始的竹筆基礎上製成改良毛筆。盛行於唐、宋,均有制筆名手。元代以後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有名的毛筆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有名的毛筆 宣筆的歷史悠久

世界最有名的毛筆

毛筆的歷史更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對毛筆的叫法不一,楚國稱毛筆謂“聿“(籲),燕國稱筆謂“弗”,秦朝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毛筆才有了統一的名稱。宣筆可以説是毛筆的起源。因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穎之技先天下”之説。

關於宣筆的由來,自古就有蒙恬造筆説法。唐代韓愈所著《毛穎傳》記載,公元前223年,秦將蒙恬率軍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區(即宣城境內),具體方位有兩種説法,一説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區和涇縣一帶;另一説中山在今江蘇省溧水縣境內。據《元和郡縣誌》二十八卷記載,中山在宣州溧水縣東南十五里處,因唐宋時期宣州府地域廣泛,溧水縣屬宣州管轄。

世界最有名的毛筆 宣筆的歷史悠久 第2張

蒙恬發現中山兔肥毛長,質地最佳,於是以竹管為筆桿,兔毛(又稱紫毫)為筆頭製作毛筆,世人稱“蒙恬筆”,為宣筆的鼻祖。

關於蒙恬造筆之説,史界有爭議。據考證,秦之前已有毛筆。如1954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戰國墓就出土了楚國毛筆,該筆長462.5px,直徑10px,筆鋒長62.5px;筆桿系竹製,筆頭為兔箭毛,與蒙恬筆的區別為該筆用傳統的夾纏法固定筆頭,即將筆頭夾在劃為四片的竹杆頭上,以麻絲夾纏,並塗上漆汁。從這裏可以看出,蒙恬並不是毛筆的發明者,而是對毛筆的製作進行了歷史性改良。即將筆桿一端鏤空做成筆腔,再將筆頭置入腔內,這樣製出來的毛筆與夾纏法制出來的毛筆相比有三大優點;一是筆頭整體固定在筆腔內,可以長期保持渾圓狀態,利於書寫;二是筆頭可以保持端正的位置;三是更具有穩定感。所以毛筆至今一直延續蒙恬創制的筆腔式樣不變。

古代毛筆與現代毛筆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古代毛筆為了便於人們別在頭髮或冠巾上隨身攜帶而將筆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筆”之説。

自秦到唐宋制筆主要集中在宣城,並與宣紙一起長期被列為“貢品”。宣筆的製作一向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據考證,製作上乘的宣筆所用之兔毛應為秋天所捕獲的長年在山澗野外專吃野竹之葉,專飲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選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彈性極強的雙箭毛。可以説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這樣的兔毛所製成的毛筆才能達到尖、齊、圓、鋭的要求,也才能被書畫大家視之為“掌上明珠”,稱之為“珍寶”。

所謂尖、齊、圓、鍵是這樣的含義;

尖:筆鋒要尖如錐狀,功用為利於書寫鈎、捺等筆畫;

齊:筆毛鋪開後,鋒毛平齊,功用為利於吐墨均勻;

圓:筆根為圓柱體,圓潤飽滿,覆蓋之毛均勻,功用為書寫時流利而不開叉。

鍵:筆鋒在書寫繪畫時有彈性,能顯現筆力。

兔毛(紫毫)之珍貴,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紫毫筆》詩為證: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州之人採為筆,千萬毫中揀一毫,每年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

兔毛(紫毫)之珍貴更有唐律為證。唐律中把“宣筆”列為“貢品”,並作出“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三兩”之明確數量規定。用兩為計量單位,且只有六兩和三兩在唐律所列出的“貢品”中可能是僅此一項。

歷代文人雅士盛讚宣筆。以詩詞歌賦來表達自己對宣筆嚮往,或表達使用宣筆的感受,或表達從朋友處獲得宣筆的激動心情。

以大書法家黃山谷《謝送宣城筆》詩為例,詩人寫道:

“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須,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從該詩的三四兩句可看出當時宣筆的代表作——諸葛筆只能從朋友處獲得饋贈,即使花上千金,在市面上也買不到,用如今的話説,諸葛筆是特供品。

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盛讚宣筆,隨書“宣筆縱橫,蟬蜕龍變”八個大字贈與涇縣宣筆廠,並親自監製蓮蓬鬥筆。

自秦到唐宋,宣城制筆名家輩出,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諸葛氏。史料記載其家族大多操持此業,所制之筆均為東晉和唐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等購用的寶品,此二人均向諸葛氏寫過“求筆帖”求筆,或贈友或自用。古人讚譽這種諸葛筆為“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

宣筆歷史上也與許多名人有故事。僅舉兩個成語故事,其中的主人公與宣城有密切關係。一則為“夢筆生花”。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李白才華橫逸,一輩子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為什麼呢?據説李白小時侯,曾夢見所用的筆頭生花,醒後便文思敏鋭,以斗酒詩白篇之豪氣聞名天下,人稱“詩仙”。酒喝多了,朦朦朧朧中都能作詩。

世界最有名的毛筆 宣筆的歷史悠久 第3張

另一則為“江郎才盡”。《夢求注》記載,南北朝有一個人名叫江淹,其年少時曾夢見一人送給他一枝五色筆,其人自稱郭璞。江淹從此以文章聞名天下,但此事不見史傳。雖送筆無記載,但還筆卻有記載。據《南史·江淹傳》記載:江淹曾夜宿冶亭,夢一老人,自稱郭璞,他對江淹説,我有一支筆在你手中,已用了多年,現該還給我了。江淹便從懷中取出五色筆還給老人。從此,江淹便才思衰竭,再無美文佳句傳世。“江郎才盡”就成為人們才情文思衰退的代稱。

到了元代,宣筆因統治者的輕視,再加上當時宣城一帶戰事頻繁,筆工紛紛南流避難,宣筆隨即被湖筆取代,這種局面至今未能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