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休閒>世界之最>

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的"神舟五號"

世界之最 閲讀(2.54W)

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那艘?載人宇宙飛船(mannedspaceship),能保障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執行航天任務並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等相關內容。

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的"神舟五號"

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神舟五號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從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神舟五號在軌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做任務後,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陸場。軌道艙留軌運行半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成果。這標誌着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的"神舟五號" 第2張

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一人一天飛行,主要任務是考核飛船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數據,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

任務概覽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在軌運行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與四號飛船基本相似,由推進艙、軌道艙、返回艙和附加段組成。所不同的是五號的頭部是圓柱體,而四號的頭部是半球體。神舟四號飛船裏面裝滿了實驗儀器和物品,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艙內只有航天員,幾乎是空蕩蕩的,為的是儘可能給航天員留出空間,其空間的平面大約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納3名航天員。此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還留有將來與空間實驗室對接的接口。飛船的手動控制功能和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為航天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飛船由長征2F運載火箭發射到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傾角42.4°初始軌道,實施變軌後,進入343km的圓軌道。飛船環繞地球14圈後在預定地區着陸。[4]在此次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中,長征2F火箭的逃逸系統將首次為航天員的安全提供保護。在發射前15分鐘,火箭上的自動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可以自動進行故障檢測,一旦有問題便會自動報警。

任務過程

準備情況

根據工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在2003年10月中旬實施的計劃安排,工程總體已經確定了總體技術方案,明確了技術狀態,制訂了技術要求,完成了系統間的技術協調和審定了測發工藝流程、飛控方案、故障模式及對策預案等飛行文件。組織各系統對四次無人飛行試驗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判讀,進一步加強了系統間測試和對重要狀態的複核、複審。成立了航天員生存環境、逃逸與應急救生、安全性、軌道複核、軟件和元器件等6個專家組,對總體和各系統重點工作進行專題評估和審查,所有複核工作將在飛船進場前完成。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於2003年2月完成了裝船產品的交付和總裝;3月完成了全船供電檢查和分系統匹配檢查;4月完成了電性能綜合測試和人船、箭船、船地、人船地聯合測試檢查;5月完成了整船振動、噪聲試驗,6月上旬完成了真空熱試驗和迴歸測試。7月中旬完成出廠準備,7月底通過各級評審後進發射場。CZ-2F遙五火箭在8月上旬完成所有試驗並通過各級評審後進發射場。

航天員的選拔、訓練工作已經完成了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航天環境適應性、救生與生存等學習與訓練;人船聯合測試項目;飛船訓練模擬器和手控訓練模擬器訓練。6月末根據考核情況,優選出6名預備航天員進行強化訓練,9月完成強化訓練後確定首次載人飛行3人航天員梯隊。

發射場、測控通信、着陸場系統,根據前四次飛行試驗的情況,進一步完善了技術狀態,落實了任務實施方案,按計劃進行設備的複檢、標定、維護,進行演練、聯調。對航天員實施醫監醫保和醫療救護的方案已經確定。這幾個系統的準備工作在9月底完成,確保10月執行任務。

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的"神舟五號" 第3張

為了確保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工程總體在2003年又重點安排了大量的可靠性、安全性驗證試驗,如飛船、火箭的發動機可靠性試車,飛船各種火工機構、火工裝置的點火試驗,各種活動部件的壽命及可靠性試驗,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增長試驗、綜合應力試驗,飛船防火、防潮、防結露措施驗證試驗等。針對無人飛行試驗無法考核的人工手動功能,安排了地面大量仿真和試驗,如:火箭逃逸仿真,飛船應急救生和在軌自主應急返回仿真,人工控制功能仿真,系統級故障模擬與對策驗證仿真等,特別重視了與航天員安全相關的飛船艙內有害氣體消除和防護、脈衝噪聲、座椅提升和緩衝性能試驗及着陸衝擊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