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職場>攻略>

職場人士30歲實現“質變”的途徑

攻略 閲讀(1.01W)

職場人士30歲實現“質變”的途徑

職場人士30歲實現“質變”的途徑

職場人士30歲,何去何從?

30歲的比爾-蓋茨,成功推出了Windows1.0;松下幸之助註冊了“NATIONAL”商標;李嘉誠建了第一座工業大廈;斯皮爾伯格在籌拍《第三類接觸》;楊志遠的YAHOO開始成為網絡神話的標誌。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的30歲都如此幸運。處於30歲的從業人羣,隨着生活的沉澱,開始第一次有時間停下慌亂的腳步,對自己依託的行業認真總結回顧“人生的價值”和“自己的定位”等深層次問題。30歲的女人面臨着工作的定型期,她們期盼一份穩定且待遇頗豐的工作。比起女人,30歲的男人似乎要尷尬一些,領導見面打招呼還是叫“小趙”、“小劉”,新進員工則跟在屁股後面一口一個“老師”。

夢想開始褪色,危機已經顯現。職業生涯中的“去”和“留”成為自我價值體現中最糾結的選擇。如何取捨?職業生涯應該怎樣規劃呢?

寬度,還是深度?

“一年前,我們受一家着名服裝運動企業委託尋找市場總監,最終確定了兩個候選人。”某顧問總經理任戈回憶説,其中一個來自世界500強飲料公司,工作了9年,從基本策劃開始一直做到全國市場經理;另一個也曾經在世界500強的日化企業工作了4年,後來換至一家全球500強的快消企業,工作經驗一共也是9家。任戈説,兩個人都非常優秀,不相伯仲。當時很多人以為,在日化和快消都有從業經驗的第二位候選人會略有勝出,因為他了解不同行業和品牌的運作。“但出人意料的是,客户最終選擇了第一位候選人。”

“我們事後與客户討論這個話題。”任戈説,對方給予的答覆其實很簡單。市場總監,不在乎其去了多少家企業學了多少不同的東西———因為這種學習實際上只是在寬度上的擴伸,從本質上説是在企業同等條件和發展階段中相同經驗的重複。這家服裝運動企業希望的市場總監是在同一個崗位或同一個企業對事物理解有深度的人,他要具有企業在不同階段處理不同問題的經驗和能力。以第一位候選人的經歷看,通過9年時間的不斷積累,他已經把市場營銷研究到了相當深度。

任戈表示,這個案例的啟發是:一個員工的職業發展一定要注意有三專:專職、專注、專業。從事某一職位,只是專職;在這個領域全身心投入精力,這是專注。專職是別人給的,專注是把自己的態度拿出來,最後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專業。這樣的人才能進入獵頭的視線。

“我們會盯住那種在企業很有價值、並有可能成為行業專家的人。”某企業華南區區域總監廖繼斌亦表示,這些人會有好的職業品牌,責任感很強,經驗豐富。

實現“質變”的途徑

與埋頭苦幹型人才被獵頭關注相對應的是,經常跳槽的員工很難引起獵頭的興趣。

任戈説,他碰到過這樣一個應聘者———世界知名飲料企業的管理培訓生,華南理工大學畢業,有紮實的技術背景。當時在大學生眼裏,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成為這家公司的培訓生,是一份相當讓人羨慕的工作。但任戈發現,僅僅3年時間,這位當年的華工畢業生就換了三份工作。第一年,在那家知名飲料企業做管理培訓生;第二年,在一家IT企業做工程師;第三年,在一家保險公司做壽險業務員。

“我非常好奇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職業路徑選擇。”這位應聘者告訴任戈,他在第一家公司做管理培訓生時,獲得了一些知識,也得到了一些培養。但由於在大學裏是學技術的,他一直很想在技術上有所斬獲,所以轉行IT。但做了IT工程師後,他又很快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能用到的有限,而且技術行業似乎也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於是他又轉行保險,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想鍛鍊自己的表達和吃苦能力,但一年之後他再次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