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國外養生:保、活、轉、參、睡、調、聽

養生保健 閲讀(9.92K)

其實養生不僅是在國內,在國外如今同樣注重養生。德國一位醫學專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最近告誡中老年人:想健康長壽,務必動用“保、活、轉、參、睡、調、聽”這七個字。

國外養生:保、活、轉、參、睡、調、聽

“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用進廢退,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説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散步、做體操等是較好的轉換活動方式。

“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脱離孤僻的生活環境。積極有趣的體育活動,可促進疲勞消除,體質增強,身體更健康。

“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8小時(老年人10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調”是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幷蓄,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葚、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豬腦、豬心、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道教養生:現在道教養生最有名氣的老師是:

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着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風水)學、道家養生學術。在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在大學任教及調科研機構工作時期,利用假期、業餘時間在下農村,走城市,採藥、療疾的實踐中,善於結合中西醫理論診斷病症,長期運用食養、食療、點穴、鍼灸、中草藥等施治病症歷經數十年。曾給中央領導幹部治癒過多種疑難疾病。同時有多國國家元首、政府要員慕名就醫,得到良好醫治。朱老為將畢生所學傳授於後人,總結前人經驗,將自己有關養生、中醫行醫心德先後着書,廣泛流傳於社會。在着書的同時朱老在香港《信報》寫有“養生之道”“拉闊健康”專欄、在香港《東方新地》寫有“玄鶴子傳奇”“素男玄女”“耳聽八方”專欄。在香港《東方日報》寫有“飲寶食補”專欄等。通過現代傳媒傳播中華養生、醫學、武學文化,眾多海外媒體(如美國CNN、日本NHK、英國BBC、亞洲電視、無線電視、華娛電視)對其進行採訪及專題現場直播。

近30多年來,朱老曾多次應邀赴東歐國家講授運動醫學。定居香港後,多次應邀赴日本、美國、泰國、新加坡、德國、柬埔寨、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英國、韓國等國家及台灣、香港地區講學,並受到高度讚揚。

在研究中醫學的同時,朱老還不斷研究周易及中國古代道家——玄學文化,並不斷以科學的方法將其融入到中華醫學、食療學、養生學和武學中。朱老尤擅道家祕傳點穴和養生療法,同時配合食療等方法從而收到獨到的奇特療效。此外對風水和養生及未來學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

中醫養生音樂

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聯繫。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着《黃帝內經》中就記載着:“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行”。

養生箴言

1、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2、名過傷肺,色過傷腎,財過傷肝,食過傷脾,睡過傷心。

3、肺病者宜逃名,腎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財,脾病者宜節食,心病者宜減睡。

4、減食以助藥,增睡以節耗。舒以養體,緩以卻勞。

5、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

6、病有百藥不痊者,當靜室問心,知因達果,可以無惑。治法宜在懺悔中求之,體力不足,輔以心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雲:致心一處,無事不辦。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為艮,陽氣在外,陰體未成,最忌陰氣感召。是以遇少女則為損,遇長女則為蠱,遇老女則為剝,皆陽損陰傷之象也。當以師友之道導之,使進於學,則遇中男為(開)蒙,遇長男為頤(養),遇老男為大畜(存),皆陽生陰長之象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之謂歟?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腎病者宜戒色,色鬼每虧精,精虧則損腎氣;肝病者宜散財,財主每使氣,氣盛則損肝氣。脾病者宜節食,食客每多納,納多則損脾氣。心病者宜減睡,睡蟲每多眠,眠多則損心氣。

9、雨,天氣之降也,過降無疏泄之途,則發為澇,在人為水腫,治當温升地氣,宜真武湯之屬;雲,地氣之升也,過升無斂降之路,則發為旱,在人為氣脹,治宜涼降天氣,宜生脈散之類。腫脹關乎陰陽升降,天地交通,宜於根本處求之,不可見腫但言利水,見脹惟知破氣也。萬病皆當作如是觀。

生活細節巧養生

以坐養神 適當地靜坐休息,能使人心平氣和、精神愉快、煩悶消除等。坐姿可端坐、靠坐、盤坐等,但每次坐的時間不宜過長。入座時,動作要輕、平穩,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鬆,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

以立養骨 適當地站立,可使骨骼肌產生縮張運動,激發身體的新陳代謝,疏通經絡,還能使氣血下行,血壓降低,有利於大腦的休息。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受力均勻,不宜固定某一側。

以卧養氣 卧姿一般以向右側卧,雙腿微彎最合理。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可使全身自然放鬆,心臟不受壓,有利心臟排血,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吸收大有益處。

以行養筋 不拘形式的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鍛鍊,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並能提高機體的抗病作用。

養生-飲食方式

營養組合+巧選脂肪+三餐定量+涼吃有益+細嚼慢嚥+多吃多動+少食多餐+攝足微量營養素=健康+健美

肥胖是人體健康的大敵。為保持身材的苗條、健美而過度節食,又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後果。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有着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營養組合:埃及着名學者努福爾經過長期研究指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對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關鍵在於巧妙組合,即將富含油脂的食物與豆類蔬菜組合,儘量避免和米、面、土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這樣既能增加養分攝入,又有利於減肥。

巧選脂肪:完全不吃脂肪既不可能、又損害健康,興利除弊的辦法是巧妙選擇。據營養學家分析,脂肪分三類:第一類可大量增加人體脂膽固醇含量,如各種畜肉及其製品,奶油與乳酪中的脂肪;第二類對人體膽固醇含量影響甚微,如雞肉、蛋類和甲殼類動物脂肪;第三類是能夠降低膽固醇的脂肪,如橄欖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

三餐定量:合理掌握三餐的進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關鍵。不能因個人的喜好,而導致每天的進食量相差懸殊。據測算,青年男女一天的進食量大致如下:糧食500克,蛋1個,瘦肉100克,魚150克,豆類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

涼吃有益:熱食可增加人體熱能,吃冷食要先經過熱化才進入消化過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熱量。就是説,冷吃耗能,特別身體較胖者在炎熱的夏季更應多采取涼食。但應注意涼食不能過冷,過冷的食物刺激胃腸。

細嚼慢嚥:咀嚼能夠消耗一定的熱能,吃同樣的食物,細嚼慢嚥比狼吞虎嚥更有利於保持體重適中。據日本瑪麗娜醫科大學營養學教研室中村丁次觀察,肥胖男子用8至10分鐘吃完食物,瘦人需咀嚼13至16分鐘;對同一種食物,肥胖者只咀嚼7.7至8.1次,瘦人卻要咀嚼8.9至9.4次。限制胖人進食速度19周後,男子減重可達4000克,女子減重達4500克。

多吃多動:雖然暴飲暴食不利於體重穩定,但有不少人難以避免,怎麼辦呢?合理的辦法是犧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攝入的過多熱量。為了不影響健康,以犧牲晚餐為妥。一來偶爾餓一頓對人體無礙,二來晚上入睡後消耗的熱量很有限。而最根本的辦法是多運動,研究表明,胖人與瘦人在夜間消耗的熱量大致相等。關鍵是在白天,胖子活動少,身體內部活動趨於緩慢,以至熱能積存轉化為脂肪。

少食多餐:將同樣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養分攝取不受損失,但體內產生熱量要少得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每天進餐少於三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膽固醇增高;進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發生率為28.8%,膽固醇偏高者僅為17.9%。原因在於,每餐進食量減少,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從而增加脂肪酸燃燒。

攝足微量營養素: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肥胖與某些微量營養缺乏有關,如維生素B1、B6與尼克酸等,它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劑”。鈣、鐵、鋅等礦物元素也是體內能量轉化的必需物質。這些微量營養素主要分佈於粗糧、野菜、綠色蔬菜及乾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樣化,堅持葷素搭配、粗細相間的搭配原則,餐外也可以吃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瓜果、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