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健康生活不得不知的日常養生常識

養生保健 閲讀(5.83K)

目錄

健康生活不得不知的日常養生常識

第一章:你不知道的快樂養生常識

第二章:“三歲男童之死”背後的冷思考

第三章:應要改正的五種不良生活習慣

生命是人們的根本,是人們每時每刻都在用心保護的東西。那麼,只有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的養生,才能讓生命更長久。那麼,下面就來學習小編為你盤點的快樂養生知識、延年益壽祕笈吧。

你不知道的快樂養生常識

1歲半兒童已懂得“公平”概念

伊利諾大學與賓州大學通過兩項實驗,觀察孩子是否會對不同的行為產生反應。在第一項實驗中,有兩隻長頸鹿玩偶分別接受主持人給予的禮物,第一次主持人公平地分配了禮物,第二次則是隻給其中一隻。研究人員發現,當19個月大的孩子看到所有玩具都給了其中一隻長頸鹿時,他們中的3/4都目瞪口呆。

第二項實驗則針對21個月大的兒童,讓他們觀看2位大人收拾玩具。當兒童看到懶惰的人獲得與收好玩具那個人同樣的獎賞時,孩子們露出了不可置信的反應。對此,研究人員表示,資源要公平分享的觀念是天生的。”

女性排卵期聲音最動聽

一項研究指出,男人能分辨出女性聲音的微小變化,排卵期時,女人的聲音對男性最具吸引力。

美國亞當斯州立學院的心理學家內森·皮託內和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戈登·蓋洛普教授共同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對10位女性進行了錄音,每人4段,分別來自於完整月經週期的不同時間段,如排卵期、安全期、月經來潮時等。之後三組男性分別聽這些錄音,並且給出評價。結果發現,同一個女人,在排卵期與月經期的聲音獲得的評價大不相同,對男人的吸引力也不同。在男人看來,女人排卵期時聲音最動聽。

年輕時睡不好 老了易痴呆

一項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差的人,年老時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測試了100名45歲—80歲人的睡眠情況後發現,失眠對人有着長期的影響。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差的人,年老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研究表明,大多數人8個小時的睡眠實際只有6.5小時,因為在夜間通常會中途醒來,睡眠中斷。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每小時醒來5次以上,大腦就會有澱粉樣蛋白斑積聚,並隨着年齡增大,慢慢導致痴呆症。研究還發現,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痴呆症。

打太極可有效減輕帕金森症狀

一項研究發現,太極可改善帕金森病患的平衡能力和運動功能,減少跌倒的發生。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個研究機構完成。他們將195名患者分成3組,分別接受太極訓練、抗阻訓練和牽拉訓練,患者每週接受2次、每次60分鐘的訓練,訓練24周。

結果顯示,太極訓練組在各方面均優於牽拉訓練組和抗阻訓練組。此外,太極組受試者的訓練還額外持續了3個月,沒有不良副作用發生。研究發現,太極訓練能夠降低輕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問題,提高患者運動功能。研究人員認為,太極是非常低成本的運動,簡易好學,可作為帕金森患者家庭運動、康復治療的一部分。

只要運動就能降糖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目前的指南建議糖友每天堅持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這給那些無法完成這一目標的糖友不小的壓力。不過,一項來自英國最新的研究表明,其實糖友只要抽空進行鍛鍊,就能“化零為整”,達到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幫助降低血糖的目的。

研究負責人、威斯敏斯特大學理查德·麥肯齊博士設置一個類似高原地區的低氧環境,讓8名2型糖尿病患者先後完成“60分鐘內持續運動”、“間斷性運動”,以及在正常氧供環境裏的間斷性運動。結果發現,這三種方式都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其中,在適度的缺氧條件下運動效果更佳。雖然不同運動方式的效果有些差別,但糖友只要運動就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手腳力量竟然事關痴呆

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對2400多人的走路速度、手部握力及認知功能進行了測試。這些人的平均年齡為62歲,研究人員還掃描了他們的腦部結構。這項研究持續11年之久。研究期間,共有34人患了痴呆症,70人出現了中風。研究人員發現,中年走路速度較慢者未來較易患痴呆症,患痴呆症的風險要比走路較快者高1.5倍。另外,手部握力較強者65歲後較不會患中風或出現短暫性腦缺血,患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的風險會下降42%。

研究人員還發現,走路速度較慢者的大腦體積較小,在記憶力、語言能力、決策能力測試上表現較差。而手部握力較強者,其大腦體積較大,認知測試成績則較好。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發現在評估病人患病風險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常服安眠藥會增加死亡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在2002年到2007年間調查了1萬多名經常服用安眠藥的人的情況,並與其他2萬多人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服用安眠藥的人羣死亡風險是其他人的約4倍,並且服藥越頻繁,死亡風險上升的幅度就越大。

研究還顯示,服用安眠藥可能會增加癌症發病率。上述兩組人羣在調查開始時癌症發病率並沒有明顯差別,但一段時間後,那些服用安眠藥比較頻繁的人癌症發病率就明顯高出其他人。研究人員認為,安眠藥增加死亡風險的原因可能包括藥物影響大腦的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從而增加發生意外的可能性等。

體形偏瘦的人更應多運動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將110名男性分為三組:36人體形偏瘦,每週做3次有氧運動;46人同樣體形偏瘦,但不運動;另外28人為沒有運動習慣的肥胖者。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兩組瘦人的體重和身高相差不多,但有運動習慣的人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含量明顯低於不運動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此項研究還表明,體形偏瘦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雖然脂肪沒有胖人多,但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卻沒有改變,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病風險與胖人無異。其原因是,心臟病與膽固醇含量緊密相連,尤其當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含量高時,容易促使動脈硬化。

數學好的人決策更理智

一項研究發現,對數學敏感的人,在做決定時通常更理智、更準確。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召集一批學生評價其他人的學習成績。善於處理數字的人對獲得74%正確率和26%錯誤率的人同等看待;而對數字不敏感的人認為獲得74%正確率的人,比有26%錯誤率的人成績更好。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艾倫·皮特博士表示,其實類似這樣的數字分析在日常生活的決定中非常多見,比如一種藥物10%的副作用發生率與90%的安全性是相同的,但對數字不敏感的人會認為,90%的安全率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頻繁照鏡子會滋生焦慮、抑鬱情緒

照鏡子固然可以審視自己的容貌舉止是否得體,然而,照鏡子時間如果太長、頻率過高,反而容易引起焦慮。

英國利茲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招募了一些志願者,首先,讓他們對着鏡子觀察25秒,併為自己的滿意度打分;接着讓這些志願者再次盯着鏡子至少觀察10分鐘,並再次評分。結果發現,隨着照鏡子時間的延長,人們的自我滿意度反而下降。當對着鏡子反覆端詳超過10分鐘後,人們的焦慮感和煩躁感非常明顯。

心理學家安德魯·希爾等人表示,照一會兒鏡子,有利於發現自身優點、增添自信。可如果老在鏡子面前左看右看,人們容易發現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滋生焦慮、抑鬱等情緒,進而影響自信心和判斷力。

治牙周病可改善肝功能

日本一研究小組日前報告説,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攜帶牙周病致病菌的比例是健康者的近4倍,通過治療牙周病,能夠大幅改善肝功能。

研究小組在調查102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的牙周病致病菌時,發現約有52%的人攜帶這種致病菌,這一比例是健康人的3.9倍。

研究人員讓肥胖的小鼠感染牙周病致病菌,3個月之後,它們的肝臟平均變大至原有水平的1.5倍,肝炎症狀也有所惡化。 研究人員還對10名同時患牙周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的病人進行治療,清除他們的牙石或用抗生素抑制牙齦炎症。3個月後,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基本都恢復正常。

幽默的男人更易俘獲女人心

加拿大心理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男人有點幽默感,更容易獲得女人芳心。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專攻男女心理差異的兩名教授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他們首先調查了一個約會網站上人們發佈的交友啟事。研究數據共採用了266人的檔案,男女各半,年齡從21歲—35歲。研究者分析了男性交友啟事的特點,其中一些人突出了自己風趣幽默的特點,語言詼諧;另一些人則顯得循規蹈矩。結果,前者受到的約會邀請明顯多於後者。在女性當中,80%的人在交友啟事中都提到,“希望對方有幽默感”。接下來,研究者又找了一些大學生志願者進行試驗,結果發現,有幽默感的男性明顯更有女人緣。

“三歲男童之死”背後的冷思考

3歲男童小強(化名)高燒不退,手、口、腳分別出現皰疹、紅斑和水皰。父母帶着小強輾轉天津和北京的三家醫院,先後遭遇誤診、轉院、醫院未予重視等情況,小強最終病死。小強的父母將天津市薊縣桑梓鎮衞生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告上法院。市一中院按照鑑定結論,終審判決天津市薊縣桑梓鎮衞生院賠償2萬餘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賠償17萬餘元。

遭遇基層醫生的誤診,到兒童專科醫院二次就醫,卻人滿為患,在知名的三甲醫院就醫,卻沒有得到及時辦住院。這是當下很多人就醫時,時常遇到的尷尬經歷。發生這樣的悲劇後,把問題歸咎到某個醫生及某家醫院很容易,但卻根本解決不了現實的問題。

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再經過幾年努力,基本形成統一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名~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更好地為羣眾提供連續協調、方便可及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全科醫師培養已在路上,在北上廣等多個大城市,全科醫師已經初顯規模。但首診在基層、雙向轉診、分級診治的探索之路卻依然還在迷茫中。去年深圳市政府曾提出醫療機構聯網運營模式和三級醫院取消普通門診的設想,讓每個組團的大醫院花費3~5年時間取消普通門診,但卻遭遇了異常之大的阻力,最後不了了之。首先,牽涉到的是大醫院羣體的經濟利益,他們難以下定決心割捨;其次,在基層衞生建設長期乏力,醫療人力嚴重欠債的背景下,基層醫生能否勝任把關的角色?這也讓很多民眾心生疑慮與顧忌。

無論如何,這一不應發生的個案應該提醒決策者,醫療的軟件改造應該再提速,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應儘快出台新的就診管理辦法,結束這種患者無序流動,“有病亂投醫”的“看病亂”局面,從而避免這種因為“看病亂”而帶來的悲劇。

應要改正的五種不良生活習慣

一、高温烹飪。

高温烹製往往會引發炎症化合物,並是致癌的因素之一。預防應要稍低點的温度來烹飪食物,並在烹飪時應要增加水分。

二、爬坡跑健身或爬樓梯。

並非所有人健身方式都是有益的,尤其是爬坡跑。這往往會增加對膝關節的壓力,引發軟骨損傷。建議跑步應要在平坦的地面進行。

三、聽音樂聲音過大。

長期處於高音環境會導致永久性聽力喪失。在處於噪音環境中時,應要做好聽力保護,如戴耳塞。

四、不正確的使用電腦姿勢。

當人們在玩電腦時,長時間會導致含胸與脖頸拉傷。建議將電腦放高點的地方,身體坐直,十分鐘就要起來走走。

五、不愛戴太陽眼鏡。

在長時間停留在光線充足的環境時,又不採取保護措施,往往會增加患白內障、雪盲等機率。到室外活動時應要戴太陽眼鏡。

總結:人們在苦苦追求能夠使得自己生命更長久的祕方,殊不知,長壽祕方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當中。那麼,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擁有健康心態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文章原載於《中外健康文摘》、《健康報》,作者:吳帥,刊號:2012年4月號,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