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生活小常識 從食品標籤看出健康保健

養生保健 閲讀(1.65W)

生活中,我們在看食品標籤,是不是有點感覺摸不着頭腦,甚至很多人只是簡單看一下保質期就可以了,或者多數人可能只瞭解水和蔗糖等一些簡單的配料,而對於一些專業的名詞卻不太瞭解。今天就由小編給大家解讀一下經常出現在配料表上的晦澀名詞吧。

生活小常識 從食品標籤看出健康保健

專家教你看食品標籤遠離潛在危害

明膠

所謂的明膠就是動物的皮、骨和韌帶等物質裏邊含的膠原蛋白,在經水解後就會得到的高分子多肽物質,也就是生活中豬皮凍的主要成分。在食品中,它經常被用作增稠劑,廣泛的用於冰淇淋和果凍等食品中。

一度沸沸揚揚的“毒膠囊”事件的主角,雖然也是明膠,但其實是工業明膠,含重金屬,而食用明膠則安全無毒,消費者可放心食用。

植脂末

它的味道近似牛奶,所以也叫奶精粉,可用於冰淇淋、巧克力、蛋糕和速溶麥片中,可以起到增加香味的作用,而且它的口感滑膩,可減少牛奶或奶粉的使用量,從而降低成本。植脂末的主要成分包括乳蛋白和氫化植物油還有麥芽糊精等。

其中植物油的部分氫化會產生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已被證實可能增大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與植脂末類似的配料還有“植物奶油”、“人造黃油”、“起酥油”等。

麥芽糊精

它是以澱粉為原料,經水解、精製、噴霧乾燥製成的澱粉分解產物。麥芽糊精比澱粉大分子容易消化吸收,添加到某些營養食品中,對於手術後消化能力差的病人等有一定益處。

很多廠商將其添加到糊粉類的無糖食品中,而實際上麥芽糊精升血糖速度極快,並不適合糖尿病病人和減肥者食用。另外,麥芽糊精作為填充劑添加到蓮子粉、山藥粉等食品中,會降低天然食材的比例。與麥芽糊精類似的還有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玉米糖漿等配料。

食品標籤如何看:學會這6招

為了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的品質和內涵,各國都制訂了相關法律,要求加工食品在包裝上明細產品信息,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消費者其實是不看包裝上的產品信息的。而會關注配料表和營養信息的比例不足20%左右,而其中表示能夠看懂的還不到四分之一的人數。那麼,食品標籤應當如何讀呢?不妨按以下項目來看看。

看食品類別

標籤上會標明食品的類別,類別的名稱是國家許可的規範名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

例如,你可能看到一盒飲料上註明“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牛奶產品?如果看見標籤上的“食品類別”項目註明“調味牛奶”,你就會知道,這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而不是水裏面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如果是後者,那麼在食品類別上就屬於“乳飲料”,而不屬於牛奶了。

看配料表

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於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後一位。

例如,某麥片產品的配料表上寫着“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説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燕麥和核桃都很少。這樣的產品,營養價值可想而知。如果產品的配料表上寫着“燕麥、米粉、蔗糖、麥芽糊精、核桃……”其品質顯然會好得多。

同時,目前對食品添加成分的標註也越來越嚴格了,不能簡單用“色素”、“甜味劑”等模糊的名稱,而必須註明其具體名稱。這樣,消費者可以從配料表中直接看到一些自己平日見不到的名稱,比如“檸檬黃”、“胭脂紅”、“阿斯巴甜”、“甜蜜素”等,這些通常意味着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劑。

看營養素含量

對很多食物來説,營養素是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而對於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説,也要小心其中的熱量、脂肪、飽和脂肪酸、鈉和膽固醇含量等指標。

例如,如果購買一種豆漿粉產品,顯然是為了獲得其中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那麼,通常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產品,表示其中從大豆來的成分越多,健康作用也就更強。因此,一個蛋白質含量≥20%的產品,通常會優於一個蛋白質含量≥16%的產品。

看產品重量和淨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產品看起來可能便宜,但如果按照淨含量來算,很可能會比其他同類產品昂貴。

例如,一種麪包產品的價格可能令你心動,體積也差不多大。但是一種產品的淨含量寫着120克,另一種寫着160克。實際上,前者可能只是發酵後更為蓬鬆,但從營養總量來説,顯然後者更為合算。

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保質期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過期品質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夠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後食用期限則表示過了這個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質期之內,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雖然沒有過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畢竟隨着時間的延長,其中的營養成分或保健成分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例如,某種酸奶的保質期是14天,但實際上,即便在冰箱中儲藏,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數量都在不斷降低。所以,為了獲得其中的健康益處,最好能夠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酸奶。

看認證標誌

很多食品的包裝上有各種質量認證標誌,比如有機食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無公害食品標誌、QS標誌等,還有市場準入證明。這些標誌代表着產品的安全品質和管理質量,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查詢其具體意義。在同等情況下,最好能夠優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

解密6大食品標籤

食品包裝上的標籤是否有點讓你摸不着頭腦呢?近日,美國《真簡單》雜誌為大家逐一地進行了解讀。

“有機”:該食品的原料通過有機方法種植,它至少包含95%的有機成分。有機食品不受殺蟲劑、化肥、人工合成激素等化學物質的污染。

但是它的價格比普通食品最多可高出50%。如果囊中羞澀,選擇普通方法種植的水果和蔬菜也可以。

“100%純天然”:該食品不包含人工合成色素、香料或防腐劑等人工合成成分。不過“純天然”並不能和“有益健康”劃等號。它可能含有過量的糖分和卡路里。

“不含脂肪”:該食品每份的脂肪含量低於0.5克,而“低脂肪”的標準是每份少於3克。人體25%—30%的能量來自於脂肪,所以脂肪必不可少。

另外,食品生產商為了讓產品更美味,會在不含脂肪的食品中添加多餘的糖分或澱粉,誘使你多吃。所以選擇“低脂肪”的食品比較合理。

“0克反式脂肪”:該食品每份的反式脂肪含量低於0.5克。雖然反式脂肪能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但是一些食品用飽和脂肪,如棕櫚油、椰子油代替它,並不健康。

“有益心臟”:該食品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和鈉元素含量比較低。不含反式脂肪,並且每份含有不低於0.6克的水溶性纖維。

不過,吃“有益心臟”的食品和“減少心臟病患病風險”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容易得心臟病,這些食品只是不會增加你的發病機率罷了。

“不含抗生素”:你經常在紅肉、家禽和牛奶等食品上看到這個標籤。它表明動物在飼養中沒有用抗生素來保持健康。

動物用的抗生素會讓它產生抗藥性,不過沒有研究表明,它對人類也有影響。

“不含麩質”:該食品不含一種多見於小麥和其他穀物的蛋白質——麩質。對小麥過敏或有胃腸疾病的人應該選擇這類食品。

“不含糖”:該食品每份的糖含量低於0.5克。但是“不含糖”並不意味着“低卡路里”。 生產商通常會在不含糖的食品中加入乳糖醇、木糖醇等人工甜味劑或者澱粉,無形中增加了卡路里。所以不含糖食品也要適可而止。

結語:看了本文,大家是不是可以再以後的生活中,理智的正確的看清和辨別這些食品標籤裏的小祕密了呢?其實,在生活中還是要了解一下的,畢竟買回家的東西都是要進入我們的身體的,要格外的重視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