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運動障礙疾病怎麼治

常見疾病 閲讀(2.24W)

正常的進行運動是我們人類社會越來越重要的一項技能,在我們自己想要做運動的時候不費勁的達到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身邊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羣人,他們往往缺乏這種能力,甚至是完全喪失了這種能力,這就是醫學上定義的運動障礙疾病。很多人因為這樣的疾病飽受着苦不堪言的折磨,下面給大家加以講解。

運動障礙疾病怎麼治

疾病病因

運動功能的調控是由錐體系統、基底核和小腦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完成的,這三者並非是各不相關的獨立系統,而在功能上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運動障礙疾病(即錐體外系疾病),主要源於基底核功能紊亂。

2發病機制

基底核具有複雜的纖維聯繫主要構成三個重要的神經環路:①皮質-皮質環路:大腦皮質-尾殼核-內側蒼白球-丘腦-大腦皮質;②黑質-紋狀體環路:黑質與尾狀核殼核間往返聯繫纖維;③紋狀體-蒼白球環路:尾狀核殼核-外側蒼白球-丘腦底核-內側蒼白球。

在皮質-皮質環路中有直接通路(紋狀體-內側蒼白球/黑質網狀部)和間接通路(紋狀體-外側蒼白球-丘腦底核-內側蒼白球/黑質網狀部),環路是基底核實現運動調節功能的解剖學基礎這兩條通路的活動平衡對實現正常運動功能至關重要。

黑質-紋狀體DA通路變性導致基底核輸出過多丘腦-皮質反饋活動受到過度抑制使皮質運動功能易化作用受到削弱,產生少動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紋狀體神經元變性導致基底核輸出減少丘腦-皮質反饋對皮質運動功能易化作用過強,產生多動性疾病如亨廷頓病因此基底核遞質生化異常和環路活動紊亂是產生各種運動障礙症狀的主要病理基礎。運動障礙性疾病治療無論藥物或外科治療原理都基於對遞質異常和環路活動紊亂的糾正。

3臨牀表現

運動障礙疾病的臨牀表現主要為:

1.不自主動作。

2.動作缺失或緩慢而無癱瘓。

3.姿勢及肌張力異常。

間接通路的功能亢進引起動作缺失與僵直,間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引起舞蹈症及投擲症;直接通路的功能亢進引起肌張力障礙手足徐動症或抽動動作,直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則引起動作緩慢。

4併發症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明顯某些運動障礙疾病同時伴有智能障礙和(或)精神行為障礙。

5醫學診斷

1.病史

(1)發病年齡:常可提示病因如嬰兒或幼兒期起病可能為腦缺氧、產傷、膽紅素腦病或遺傳因素,少年期出現震顫可能是肝豆狀核變性;也有助於判定預後,如兒童期起病的原發性扭轉痙攣遠較成年起病嚴重致殘率高;相反的老年發病的遲發性運動障礙較年輕發病頑固。

(2)起病方式:常可提示病因如急性起病的兒童或青少年肌張力障礙可能提示藥物不良反應,緩慢起病多為原發性扭轉痙攣、肝豆狀核變性等;急性起病的嚴重舞蹈症或偏側投擲症提示可能為血管性病因,緩慢隱襲起病可能為神經變性疾病。

(3)病程:對診斷也有幫助,如小舞蹈病通常在起病6個月內緩解,與兒童期起病的其他舞蹈病不同。

(4)藥物如酚噻嗪類及丁酰苯類可引起運動障礙。

(5)某些疾病如風濕熱甲狀腺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可伴舞蹈樣動作。

(6)家族史:有診斷意義,如亨廷頓病、良性遺傳性舞蹈病、特發性震顫扭轉痙攣、抽動-穢語綜合徵等有遺傳背景。

2.體檢可瞭解運動障礙症狀特點明確有無神經系統其他症狀體徵如靜止性震顫、鉛管樣或齒輪樣肌強直提示帕金森病角膜K-F環提示肝豆狀核變性,亨廷頓病和肝豆狀核變性等除運動障礙,常伴精神和智能損害。

有了這樣的講解,可以説是運動障礙疾病患者的福音,對於運動障礙疾病患者來説能正常的進行活動將對他們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好,請不吝推薦,幫助運動障礙疾病患者早日走出病痛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