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急救>

臉部“危險三角”真的危險

急救 閲讀(3.15W)

最近,某局機關女公務員劉娜娜因劇烈頭痛。發高燒和左面部麻木而被家人送進了省城醫院急診。據悉,今年32歲的劉娜娜近日面部和鼻根部生了癤子,有點疼癢。劉娜娜為了在同事面前保持面部美,中午便在房間裏對着鏡子自個兒用指甲擠壓起來,將癤子擠得冒出了黃水,被擠壓的部位也感覺到火辣辣的。當時她也沒在意,下午還到機關上班了。誰知到了晚上9點鐘左右,被擠壓的部位腫痛明顯,手碰一碰上嘴脣以及鼻根部,都感覺到疼痛。一會兒,她又開始嘔吐,並頭痛難忍,左側面部還陣陣麻木。劉娜娜自覺不妙,掙扎着叫醒了家人。家人一見,立即急呼“120”,才將她急送,醫院搶救和住院抗感染治療,半月左右才基本痊癒。劉娜娜就因那一擠,“擠”出了“左上脣癤腫併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差點將命“擠”掉。

臉部“危險三角”真的危險

我們人體口腔頜面部血管豐富,有深、淺兩個靜脈網互相吻合交通,卻都沒有靜脈瓣,血液既可向心迴流,也可離心反流。所以,面部口角兩側至鼻根部,被稱為“危險三角區”。如果這個部位感染如長癤、癰等,隨意搔抓、擠壓,或意外損傷等,最容易導致炎症迅速擴散蔓延。因為擠壓癤,癰時,可使膿液和靜脈內含大量細菌的栓子進入顱內海綿竇,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和腦膿腫,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所以,當我們這個“危險區”發生癤腫時,頭腦裏還真得有個“危險”概念呢!那麼,怎麼樣才能從“危險”的陷阱裏脱離出來呢?有關專家諄諄告誡道,當面部尤其是“危險三角區”發生癤腫時,早期可用2%碘酊塗抹患處,連續數次,並保持局部清潔,這樣癤腫一般可逐漸消散;如果癤腫繼續增大或周圍紅腫,疼痛,這時可局部外敷中藥,常用的有二味拔毒散、金黃散或紫地丁等,將藥敷在癤頂周圍,每日2~3次,可促使炎症消散;若膿頭潰破,或有膿栓形成時,局部加用高滲鹽水紗布持續濕敷,以利引流;若膿栓阻塞,引流不暢,則可在潰破處加用少量化腐丹,以促使壞死組織溶解,使膿栓液化脱出,同時可選用青黴素或磺胺類藥物以控制感染,不可隨便手術:另外,還要多休息,多飲水,多食蔬菜,少説話,戒煙酒等。

在這裏強調的是,處理“危險三角區”中的癤腫,切忌搔抓,更不能擠壓,嚴禁過早使用桃治。切開等方法,以免炎症擴散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感染侷限,已形成明顯的皮下膿腫,而又久不漬破的,方允許在儘可能小的創傷條件下,切開膿腫表面的皮膚,以利引流:必要時也可用吸引器吸出膿液,千萬不可擠壓膿腫,以防膿液被擠入周圍血管,引起危及生命的膿毒血癥。最後要強調一下,“危險三角區”中的癤腫不要自己隨意採取措施,要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