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誤區>

體檢最好中西結合 中西醫體檢不可相互替代

養生誤區 閲讀(2.24W)

中醫中也是有體檢的只不過中醫的體檢和西醫檢查的方向不一樣,中醫重在預防用中醫的話説就是治未病。在體檢時我們應該選擇中醫還是西醫呢?

體檢最好中西結合 中西醫體檢不可相互替代

儘管中醫體檢花錢少、結果出得快,對養生保健、調理氣血陰陽有明確的指導作用,但中醫體檢並不能檢查出所有的疾病。有人以為中醫體檢可以“包看百病”,甚至想以中醫體檢來替代西醫的全面體檢,這種看法是不現實的。

中醫診斷主要是通過了解受檢者的各種外在表現,來推斷受檢者五臟六腑的氣血、陰陽、寒熱、表裏、虛實等變化,給出一個診斷。如果在病變早期,人體尚未出現體外表現、生理功能的變化,那麼中醫很有可能就查不出來。

比如説令人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早期往往沒有任何臨牀症狀,患者的氣血、陰陽都很正常,這時進行中醫體檢一般發現不了,如果等到患者的氣血盛衰和陰陽平衡有明顯變化時,可能已經到了腫瘤的中期或晚期,那時再治療就為時已晚了。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有經驗的中醫師能通過問診和把脈發現某種早期惡性腫瘤。

相比之下,西醫更注重儀器的診斷,它可以通過抽血查腫瘤相關蛋白、胸部X線、腹部內臟B超,甚至CT、MRI(磁共振)等方面的檢查,及早發現早期癌症,早診斷、早治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除此以外,西醫有明確的檢查數據作為結果,而中醫體檢不借助任何儀器,主要靠受檢者主觀感受(如怕冷)和醫生的主觀判斷(如面色白、脈細弱),因而帶有較多的主觀性。如果接診醫生經驗不足,很可能會造成診斷不確切甚至誤診或漏診。

中西醫體檢各有所長,不存在誰替代誰的問題。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體檢方式。

如果是西醫體檢沒有發現問題,但身體總有不舒服(有臨牀症狀或體徵),或者希望瞭解自身的體質屬於哪種類型以便於調理(如孕前、體弱),或有慢性疾病而西醫久治不愈者,建議做中醫體檢。

如果是想預防各種多發病(心血管病、腫瘤、糖尿病、呼吸疾病)的發生,瞭解身體內部有無早期病變,還是老老實實去看西醫,做個全面檢查為好。

中醫體檢辨明體質九種情況辨證施治

對於許多市民尤其是都市白領而言,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長期疲勞、交際危機等,時常會體現出亞健康,影響着自身的健康和生活。

記者從河北區獲悉,自今年起至2015年,河北區將啟動中醫“治未病”全國試點工作,面向市民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將通過“健康小屋”等方式為居民“治未病”,力圖將“亞健康”等狀態防患於未然。

“治未病”的實質是預防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在全民保健的熱潮中它如何發揮功效?

河北區衞生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中醫“治未病”有一整套規範化流程,首先要進行一次中醫體檢,辨識九種體質,針對不同體質,從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調理,從而起到養生保健、亞健康調理、慢性病控制的作用。

“其實冬病夏治也算是中醫治未病的手段。”工作人員對記者説,比如,有些病人每到冬季都會發燒感冒,而他們剛剛出現感冒的症狀,覺得身上發緊、脖子硬、身上冷的時候到醫院的鍼灸門診扎扎大椎,或者拔拔火罐,不讓病發起來,這就是治未病的一種體現。

據瞭解,“治未病”的思想源自中醫最早的經典着作《黃帝內經》,其中提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治未病”的思想實質是以人為本的預防醫學思想,與現代醫學的發展非常相符。

國際衞生組織已經明確21世紀的醫學正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發展,從重治療向重預防發展,從重視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人體環境的改善發展。

中醫體檢辨明體質 對症下藥

那麼治未病和普通的看病有什麼不一樣呢?“首次就診的患者會建一箇中醫養生與健康管理檔案。來該門診就診最好能攜帶西醫體檢報告,醫生首先要對就診者進行中醫體檢辨明體質,中醫體檢的內容包括傳統的望聞問切和體質辨識。”

工作人員解釋道,目前,國家已經將九種體質的辨識製作了統一的“體質量表”評分表格,就診者只需要對錶60道選擇題進行挑勾即可由醫生判斷體質。

這60道選擇題都和日常精神狀態、生活起居相關,如“您容易疲乏嗎?”“您氣短氣促嗎?”“您説話聲音低弱無力嗎?”答案有“沒有”“很少”“有時”“經常”“總是”5個選項。就診者需仔細考慮後做出回答,因為這些回答將影響最後的體質辨識結果。

在西醫查體、中醫體檢的基礎上制定出具個體化的中醫治未病與健康養生方案,包括中醫膏方、膳食營養處方、運動處方和理療處方。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中醫查體和西醫查體不能相互替代,而應相互補充和協助。

健康分三種 中醫九種體質辨證施治

據介紹,現代醫學將人羣的健康狀態分為三種,一是健康,即中醫的未病態;二是亞健康狀態,即中醫欲病未病態,此時體內病理信息隱匿存在或已經有先兆症狀,但尚不足以診斷為某種疾病。

三是疾病狀態,即中醫已病未傳態,身體有了明顯病變。中醫“治未病”便針對這三種狀態發揮作用,旨在幫助人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中醫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都要根據體質下方。以往全憑醫家的經驗來確定體質,而現在規範為九種體質,為中醫“治未病”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途徑。

國人的九種體質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濕熱質、陰虛質、陽虛質、血瘀質、痰濕質、特稟質、氣鬱質。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症狀,他們的調理方式也不同。這種標準化的評判方式使中醫“治未病”更具規範化和可操作性,能真正實現個體化保健養生和疾病預防。

總結:雖然中醫有那麼多的好處,但是小編還是建議體檢應該中西結合,這樣才能更加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會有遺漏或者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