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管理情緒 從心理開始學會養生

心理健康 閲讀(8.43K)

每個人都有鬧情緒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帆風順的,當你遭遇挫折,自然會在情緒上出現波動變化。但是,通過不同的調節作用,卻能夠改善你的身體狀況。不是所有情緒發泄都是有害的,也不是永遠平靜無波的心理是健康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懂得正確調節自己的心思。

管理情緒 從心理開始學會養生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喜怒哀樂、人皆有之,多數心理變態者都在情緒上有困擾,因此,情緒的調適與心理健康關係最為密切。

一、正常情緒的功能

在正常的情緒下,情緒反應符合下列幾個條件:第一,它是由適當的原因引起的,該原因併為當事者本人所覺知。第二,情緒反應的強度,應和引起它的情境相稱。第三,當引起情緒的因素消失之後,反應會視情況而逐漸平復。

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積極的(愉快的)還是消極的(不愉快的),都有助於個體的行為適應。

(一)愉快而平穩的情緒,能使人的大腦處於最佳活動狀態,保證體內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協調一致,使得食慾旺盛,睡眠安穩,精力充沛,充分發揮有機體的潛能,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久力。

(二)愉快的情緒還能使整個機體的免疫系統和體內化學物質處於平衡狀態,從而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據説英國着名化學家法拉第,在年輕時由於工作緊張,神經失調,身體虛弱,久治無效。後來,一位名醫給他做了詳細檢查,沒有開藥方,只留下一句話:“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法拉第仔細琢磨,覺得有道理。從此以後,他經常抽空去看滑稽戲、馬戲和喜劇等,並在緊張的研究工作之後,到野外和海邊度假,調劑生活情趣,以保持經常的心境愉快,結果活了76歲,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有人調查發現,幾乎所有長壽老人平時都非常愉快,並且長期生活在一個家庭關係親密,感情融洽,精神上沒有壓力的環境中。

(三)達觀快樂的積極情緒還能使別人更喜歡接近自己,從而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美國心理學家傑·列文甚至認為:“會不會笑,是衡量一個人能否對周圍環境適應的尺度。”此種説法雖不免有些誇張,但真誠的笑,確能感染別人,消除隔閡。來了陌生的客人,相視一笑,即可握手言歡;打擾傷害了別人,歉然一笑,便能得到諒解;遇到異國朋友,投之一笑,彼此的心就通了。一個面孔陰鬱,從來不笑的人,很難説心理是健康的。無怪乎莎士比亞説:“如果你一天之中沒有笑一笑,那你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

(四)焦慮、憂愁、恐懼、憤怒等不愉快的情緒,只要適當(符合前邊講的三個條件),也是正常而有益的。個體在適度的焦慮情緒之下,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張力增加,思考能力亢進,反應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果。人們常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革命者要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這説明憂愁也有好的一面。過分的恐懼,固然反常,但對一切都不知懼怕,也是不正常的。適度的懼怕,可使人們小心警覺,避免危險,預防失敗。恐懼使個體進人緊張激動狀態,由於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脈搏加快加強,血壓、血糖和血中含氧量升高,血液循環加快,把大量營養輸向大腦和肌肉組織,血小板較平時增加很多,因之血液較易凝固,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將會減低,甚至完全停止,這種應激反應的作用,使身體有較多的能量來應付當前的危險。人在發怒時也有類似反應,面對敵人的挑釁,革命戰士義憤填膺,“天兵怒氣衝霄漢,橫掃千軍如卷席”。對這種積極的怒,不但不要遏制,相反還要激發。對壞人壞事就是要敢怒、敢言、敢鬥爭。麻木不仁,無動於衷,一錐子扎不出血來是不好的。

二、不良情緒的危害

所謂不良情緒是指兩種情形:一為過於強烈的情緒反應。二為持久性的消極情緒。二者對於人的健康和社會適應都是有害的。

(一)過於強烈的情緒反應

人的情緒雖然主要受皮層下中樞支配,但是當這一部分活動過強時,大腦皮層的高級心智活動,如推理、辨別等將受到抑制,使認識範圍縮小,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行動的意義及後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為的瓦解,並使工作和學習效率降低。國外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幾個大學生個別地進人實驗室,該室有四個門,其中三個門是鎖住的,只有一個門可以打開,實際上只要按順序將各門試一下,便能很快找到出路。但當實驗者用冷水、電擊、強光、大聲等強烈刺激同時加之於受試者,使之趨於緊張狀態時,好幾個被試者呈現慌亂現象,不知道按順序找出路,四面亂跑,已經試過是被鎖住的門,會重複地去嘗試,顯然是給弄糊塗了。像這一類因情緒激動而失去理智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

好些學生平時成績不錯,到了考試時,由於過分緊張,成績反而降低。有些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也常常因心情緊張而臨場發揮不好。過度的精神緊張,還可能引起超限抑制,一個人嚇得呆住或氣得説不出話來就是這種表現。在盛怒之下引起心臟病碎髮而突然死亡的事例,在臨牀上也時有所見。即使高興的情緒也需要適度,“樂極生悲”並不是聳人聽聞。心肌梗塞患者大笑容易發生意外,重症高血壓病人過度興奮可能誘發腦溢血。一位外國作家曾舉出過許多由於高度愉快而引起死亡的例子:有一個人得知三個兒子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同時奪得金牌後突然死亡。當一位哲學家去世時,他的侄女因為在他臨終牀頭找到了六萬法郎,就快活地死掉了。《儒林外史》中屢試不第的窮書生范進,在突然聽到自己中了舉人的消息後,喜極發瘋,患了癲狂病。

(二)持久性的消極情緒

另一種不利的情形是情緒的持久性反應。當人在焦慮、憂愁、悲傷、驚恐、憤怒、痛苦時,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這是正常現象,當情緒反應終了時,生理方面又將恢復平靜。通常此類變化為時短暫,沒有什麼不良的影響,但若情緒作用的時間延續下去,生理方面的變化也將延長。久而久之,就會通過神經機制和化學機制引起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各種軀體疾病。

有人用動物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A、B兩隻猴子的身體固定在相鄰的鐵架上,只讓前肢自由活動,下肢均有導線相連,可由一自動控制的儀器通電給以電擊。兩猴面前各置一彈簧開關(放鬆即自動彈回),所不同者A猴面前的開關可用以切斷電流,使兩猴都解除痛苦,人猴面前開關雖可操弄但無效用。實驗開始前,先讓猴子學會操縱開關。每次實驗時間為6個小時,然後休息6小時。實驗中每隔20秒電擊一次,在通電之前先亮燈為信號。由於A猴要時刻警覺,每隔20秒操縱一次開關(倘若疏忽,兩猴會同時受到電擊),因而比“坐以待擊”的B猴加倍緊張。實驗持續23天后A猴便不支死亡,經解剖發現其腸胃中已產生潰瘍,而B猴的腸胃卻安然無恙。

還有學者曾對五百多人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朗,人們在經歷一系列緊張事件後,各種疾病都有所增加。據醫學院報告,在所有門診病人中,屬於情緒緊張而患病的佔76%。這些病人因為長期陷於某種情緒狀態,對那種緊張心情已經習以為常,所以往往把注意集中到身體的症狀上,而不覺得它和情緒有關了。

三、情緒的自我調節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駕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虜。

合理宣泄

情緒既然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我們對正常的情緒就不能過多壓抑,而要加以宣泄。

當情緒發作時,人體內潛藏着一股能量,須借情緒的發泄來加以釋放,否則積聚起來,將有害身心。如果我們的情緒表達經常受到壓抑或禁制,便易引起身心疾病。在身體上常見的有胃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在心理上常見的是。動理緊張、神經症以及精神病。

情緒上所受的抑制太多,或所受的心理壓力太大,還能引起心智障礙,影響記憶、思維等心智活動的效率。如家庭或學校的氣氛過於嚴肅,加於兒童的限制太多,或對他們的好奇心不予滿足,都會導致“心智的僵固”,有礙智能的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

一個在情緒上受到過多限制的人,個性通常不夠開朗,而且可能產生不合作、不合羣、甚至反羣和反抗權威的行為,這自然會使他在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方面大受影響。

情緒的宣泄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緒。當直接發泄對於別人或自己不利時,則可用間接發泄使情緒得到出路。

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向組織和領導彙報,向周圍同志或親友傾訴,並接受他人的批評,通過自己感情的充分表露與從外界得到的反饋,增加自我認識而改變不適當的行為。

與人鬧了矛盾,要開誠佈公地與對方交換意見,解開疙瘩,消除誤會,千萬不要讓怒氣積壓在胸中。

萬不得已,在至親好友面前大哭一場,述説心中的委屈痛苦,得到安慰和同情,心裏也會好過一些。痛哭本身作為純真的感情爆發,是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釋放積聚能量用於排出體內毒素、調整機體平衡的一種方式。好比洪水暴漲,水庫即將決堤,打開溢洪道,便可避免一場滅頂之災。

體育鍛煉和文化娛樂活動也是消除心中鬱結、宣泄情緒的好方法。

情緒應該宣泄,但宣泄必須合理。有的人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對着引起自己不快的對象大發雷霆,甚至採取違反道德和法制的攻擊行動,這種直接發泄,常常引起不良後果。還有的人將不良情緒胡發亂泄,遷怒於人,找替罪羊。如:在工作中不順心的丈夫回家拿老婆孩子出氣,在愛情上受到挫折的服務員把火發在顧客身上。還有的人,不管什麼事,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便發牢騷、講怪話,以此發泄不滿情緒。這些泄憤方法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影響團結,妨礙工作,因而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