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中藥>

蒟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 閲讀(2.87W)

蒟醬是一種中藥材,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上可以涉及很多個方面,所以在對蒟醬選擇之前,一定要對它進行很好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下。

蒟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枸醬(《漢書》),蒟子(《廣志》),土蓽撥(《食療本草》),大蓽撥(《成都縣誌》),蒟青、檳榔蒟(《嶺南草藥志》),青蔞、香荖(《廣東中草藥》),蘆子(《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 蒟醬 果穗 。秋後果實成熟時採摘,曬一日後,縱剖為二,曬乾。

【原形態】蒟醬,又名:浮留藤(《唐本草》),扶留藤,扶惡士、蔞藤(《綱目》)。

【生境分佈】生長於陰濕的森林中。分佈於雲南、廣東、廣西、台灣等地。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果穗黑褐色,呈彎曲的長條狀,長約3~6釐米不等,果柄長約2~4釐米,具縱溝紋。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色較淺。氣特殊,味辛辣。以乾燥不黴,味辣而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根含β-谷甾醇。

【炮製】《雷公炮炙論》:"凡使蒟醬,採得後,以刀刮上粗皮,便搗,用生薑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干。每修事五兩,用生薑汁五兩,蒸乾為度。"

【性味】①《唐本草》:"味辛,温,無毒。"

【功能主治】温中,下氣,散結,消痰。治心腹冷痛,吐瀉,蟲痛,咳逆上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摻。

【附方】治牙痛:蒟醬、細辛各半兩,大皂莢五鋌(去子,每孔入青鹽,燒存性)。同研末,頻摻吐涎。(《御藥院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1.《唐本草》:蒟醬生巴蜀。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味辛香,實似桑椹,皮黑肉白。西戎亦時將來,細而辛烈,或渭二種。交州、愛州人云,蒟醬人家多種,蔓生,子長大。謂苗為浮留藤。取葉合擯榔食之, 幸而香也。又有蓽拔,叢生,子細昧辛,烈於蒟醬,此當信也。

由以上對蒟醬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蒟醬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症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