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都讚佩的翻譯官是誰?

風雲人物 閲讀(9.86K)

梁啟超説:“西洋留學生與本國思想界發生影響者,復其首也。”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都讚佩的翻譯官是誰?

蔡元培説:“五十年來介紹西洋哲學的,要推侯官嚴復為第一。”

胡適説:“嚴復是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李克強總理也曾説:“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嚴復。”

作為我國近代著名學者,傑出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畢生致力於傳播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他翻譯的《天演論》曾在20世紀初風行一時,其中的名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至今仍在傳誦。

可以説,嚴復是把資本主義的經典著作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在當時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嚴復憑藉“翻譯”這一“武器”,詮釋了那一代學者的命運與擔當。

1854年,嚴復出生在今天福建的一個中醫世家,因父親早逝,他13歲便進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除學習傳統封建典籍和英文外,還攻讀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課程。四年後,成為該學堂第一屆畢業生。

23歲時,嚴復被清政府派赴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海軍,期間潛心研讀了很多西方著作,為後來的翻譯工作打下基礎。學成回國後,在福州船政學堂和天津北洋水師學堂任教習和總辦,黎元洪曾是他的學生。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空前的民族危機令嚴復深受震撼,他開始大力推廣西學,在天津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他主張變法維新,還創辦了《國聞報》,並在報上首次發表《天演論》,第一次把進化論介紹到中國來,將人們的視角引向了不同的文化領域。同時,他還建立了中國最早的俄語學校——俄文館,並資助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自1895年起,嚴復除了擔任編譯局總辦、審定名詞館總纂等職務外,就主要從事翻譯工作。精通英文的他,20年間共翻譯了11部西方經典名著,這些著作主要收集在《嚴譯名著叢刊》中。經他翻譯的“西學”,主要宣傳天賦人權和白由博愛,這在當時的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扳聾發績的啟蒙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1898年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 “信”是忠實, “達”是通順,“雅”是爾雅,翻譯首先要求忠實原文,其次要求流暢順達, 最後力求美好典雅。

這是中國翻譯史上首次提出的系統標準,意義尤為重大。在他之前,翻譯西書的人都沒有討論到這個問題。嚴復首先提出了這三個標準,對後來譯書的人影響深遠。這項標準一個多世紀以來仍被翻譯界視為圭臬。

但在當時,也有些學者對嚴復的文言文譯文也頗有微詞,認為嚴復自己就未必能真正做到“信、達、雅”。不過,嚴復的譯書都是他自己精心研究的,凡與原書有關係的著作,他都涉獵過,並都能在所譯作品的按語中旁徵博引和詳明解説。如在《天演論》的按語裏就簡要介紹過達爾文的《物種原始》、斯賓塞的《綜合哲學》和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還提到了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學説。

事實證明,他的譯文不僅爾雅,而且具有文學價值。

嚴復和北京有着不解之緣。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因為他與嚴復在天津時是密友,於是任命嚴復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嚴復成為了北大第一任校長。雖然嚴復主事北大隻有八個月的時間,但其間他做了兩件意義深遠的大事。

一是主持了北大的改革,歸併了科目;規定在校教員必須專職教學,不得在政府內兼職;開設外語課程並開設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課程。

二是頂住了停辦北大的壓力。當時學校數月領不到經費,辦學情況岌岌可危,嚴復一方面幾處借款,另一方面上書議會,反對財政部為了解決財政危機而緊縮辦學。正是有了嚴復的多項措施,正常的教學工作才得以保證。

1920年,嚴復因哮喘病久治無效,回到福州養病。1921年10月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9歲。

2015年4月,李克強總理來到福建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在這個被譽為“近代名人聚居地”,他走進了嚴復故居,還特意詢問是否有嚴復在京師大學堂的照片。總理還指着展櫃內的《天演論》説:“嚴復的翻譯確實做到了信、達、雅,這本書我插隊時也讀過。”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嚴復。”他説,嚴復學貫中西,他向國人翻譯介紹西學,啟蒙了幾代中國人,同時又葆有一顆純正的“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