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細數 中國曆代屬“猴”的帝王將相

風雲人物 閲讀(5.78K)

今年是猴年,所以跟猴相關的影視人物都被大家扒了出來,形成了一股懷舊風。小編今天要説的也與猴有關,細數一下中國古代哪些帝王將相是屬猴的呢?

細數 中國曆代屬“猴”的帝王將相

猴是中國十二生肖排行第九的動物,對應的地支為“申”。我國農曆採用干支紀年,逢壬申年、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民間俗稱猴年,最近幾個猴年對應的公曆年份是1992、2004、2016、2028、2040。

雄才大略首開絲綢之路的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即丙申年生,西漢第七位皇帝。據《史記》、《漢書》的后妃傳記載,漢武帝母王氏,漢景帝劉啟之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后,漢景帝説:“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劉恆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也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劉徹16歲登基繼位,是為漢武帝。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另外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曆、興太學等也影響深遠。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一説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才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西漢版圖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範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其中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漢武帝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傑出的君主,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峯,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最強大的國家。他還開闢了廣大疆域,奠定了其後兩千餘年的中國版圖的基礎。《漢書》評敍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説“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説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後來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即甲申年生,幷州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聰敏美貌的女皇帝,是屬“猴”女中的“齊天大聖”。她自幼窈窕靈巧,貞觀十一年入宮為才人,侍奉唐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年方14歲,人稱“武媚娘”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治被他的魅力弄得神魂顛倒。

唐太宗死後,李治繼位,是為高宗,而武氏照例入感業寺為尼姑,她的哭泣引得高宗為之對泣。由於後、妃之間的爭鬥武氏得已重入宮,封為“昭儀”,他用盡心機贏得高宗專寵,反手為雲,覆手為雨,迷惑高宗廢掉王皇后,讓她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武則天精明聰慧,善於權謀,兼通文史書法,具有一個卓越的政治家的才幹。她不滿足後宮鬥爭的勝利,有心參與朝政。開了讓百官朝拜新皇后的先例,自顯慶元年,即公元656年起,便與高宗共決國事,當時稱為“二聖”。唐高宗生性懦弱,缺乏主見,一切聽武后裁決。

經過一番鬥爭,武則天終於擊敗了以顧命大臣國舅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門閥集團,權傾朝野,稱為天后。唐高宗於公元683年病例終,武后第三太子李顯繼位為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不久,廢中宗而立第四子李旦為睿宗。面對皇族諸王與朝野的反叛,她淡然一笑,果斷地調兵遣將,迅速平定了徐敬業等人的叛亂,顯示出特有的魄力和高度的軍事指揮才能。

好的確“心比天高”,要得到一切至高無上的榮耀。公元688年,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公元690年,宣佈改制,自稱“聖神皇帝”,終於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皇。與歷來的男性帝王相比,武則天也是少見的有作為的君主,她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重視農業生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他實際執政近五十年,當時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有所發展。武則天臨終前,清醒地還位於其子中宗李顯。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南唐開國皇帝“文藝青年”李昪

李昪,字正倫,公元888年,即戊申年生,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於公元937年稱帝,國號齊。公元939年改國號為唐,年號升元,史稱南唐。他從小是孤兒,為楊行密於爭戰中所擄,並收為養子,後因楊行密兒子們不容他,只得將他交給部將徐温撫養,取名徐知誥,稱帝后改名為李昪。

登上皇帝大位後,李昪對外堅持弭兵休戰,以保境安民,對內則興利除弊。他在治理國政上禮賢下士,並能虛心納諫。由於連年征戰,從中原一帶流落江淮的難民很多,李昪對此積極妥善安置,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使南唐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一躍成為“五代十國”中的強者。

李昪在青年時代就“以文藝自好”,崇文重教,當政後非常重視徵集文獻圖集。他將從各地徵集的三千多捲圖書,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時設置的“建業書房”,為南唐日後成為“文獻之地”開了先河。

其實,李昪對國家教育的重視也為後世所稱道。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設國子監,興辦太學、國小,培養國子博士和四門博士外,還在廬山五老峯下白鹿洞建置學館,號曰廬山國學。着名詩人江為、伍喬、劉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學。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有為人才。

在位6年期間,李昪親政愛民、力行節儉、奉行睦鄰外交,為實現南唐的穩定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昪的文學基因十分優秀,詩作《詠燈》入選全唐詩。升元七年,即公元943年,李昪因丹藥中毒而死,廟號烈祖,諡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丞相文天祥

文天祥,公元1236年,即丙申年生。初名雲孫,後改名天祥,改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人。是南宋末年的丞相,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之一。

身處末世,文天祥從小立志氫國,刻苦攻讀,才華出眾,20歲時高中頭名狀元。面對元軍的強大攻勢,文天祥力主抗戰,以一介書生奉詔起兵,毀家赴難,傾家產募集了義軍一萬人,保衞國都臨安,被朝廷任命為右丞相,作為朝廷代表出城與元軍談判。文天祥大義凜然,置生死於不顧,卻被元軍無理扣留。在押送途中,他冒險逃脱。重組義軍抗戰,雖一度收復許多州縣,終於寡不敵眾而被俘。但無論元軍威脅或利誘,他都嚴辭拒絕。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他以指南針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忠心。把自己的文集取名《指南錄》。他在元軍的獄中寫下了着名的《正氣歌》,其開首説:“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寒蒼冥。”這首長篇抒志詩列舉了自古以來正氣浩然的志士仁人,真誠地歌頌了他們“垂丹青”、“貫日月”的高風亮節,也是文天祥自我人格的光輝寫照。

文天祥執着的懷抱“成仁取義”的座右銘,從容赴難,慷慨捐軀,用他的充滿正氣的生命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之魂的壯烈詩章。文天祥的高尚人格和他的這兩句詩一樣千古流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元名將、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

徐達,字天德,生於1332年,即壬申年生,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和着名將領,濠州鍾離,即今日安徽鳳陽東北人,農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即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

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攻入大都,即今日北京,元朝滅亡。以後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徐達一生驍勇善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中國曆代還有很多屬猴的有識之士,小編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小編雖然崇尚科學不迷信,但是也覺得屬相對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響力。縱觀這麼多屬猴的帝王將相,是不是也有一絲絲相似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