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揭祕:蔣介石起初想殺張學良為啥又改成軟禁?

歷史解密 閲讀(2.06W)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全世界的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揭祕:蔣介石起初想殺張學良為啥又改成軟禁?

這次事變推動了中國反侵略的抗日戰爭,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張學良卻被軟禁起來,遠離了政治。

張學良從1936年被軟禁,到2001年病逝,這65年間,早已經物是人非,有些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似乎一切都變得不重要。

最近,相關史料證實,老蔣最開始是想殺掉張學良,而不是軟禁,關鍵時刻,一個女人起了決定性作用!

如果蔣介石下手晚,也許宋美齡就是張學良的夫人!

這個女人就是宋美齡。

1910年,宋美齡跟隨赴美留學的二姐宋慶齡到了美國,後就讀於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大學。此時,宋美齡在思想、舉止和談吐上已全盤西化。

1917年8月,宋美齡從美國回到上海,她決心要掌握流利的漢語,精通祖國的古典文學,於是請了一位私塾先生。這對她後來寫一些文字稿和公開的演講稿都起了很大作用。由於社交能力強,宋美齡很快成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標。

1922年12月的一天,宋美齡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孫中山寓所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晚會,蔣介石也應邀參加。就是在這次晚會上,蔣介石第一次見到了年輕漂亮、氣質出眾的宋美齡,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娶她為妻。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蔣介石結婚。

而張學良和宋美齡相識於1925年,也是在上海。

1925年6月14日晚9時,在上海美國領事館,張學良和宋美齡邂逅了。

這一年,他24歲,已婚,已有一妻一妾;她28歲,未婚。

在第一次見面時,張學良肯定不會想到:一,他這一生,居然會最愛這個女人;二,他和這個女人的友誼和交往,居然會持續七十多年,一直到雙方的百歲以後;三,他一個大男人的生命安全,居然會需要這個外表看起來非常柔弱的女人來保護。

當時,張學良只知道,他對宋美齡的印象非常好,以至於到了晚年,他還念念不忘地多次談到他當年初到上海和宋美齡結識的經過,他説:“76年前我第一次進上海的時候,和當時還是小姑娘獨處的宋美齡見面,驚為天人,極為傾倒,一度想追求……當時她還沒結婚,我立刻為她的氣質所傾倒,真是美如天仙,還和她約會了幾次。如果當時沒有太太,説不定還要猛追她呢……大約就在這時候,我不知道蔣先生也在追她,而目追得很兇,還跑到了東京,最後她還是嫁給了蔣先生。”

也就是説,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宋美齡,印象特好。怎奈自己當時已有了老婆于鳳至,人身不大自由,真要為一個剛剛邂逅的女人來考慮摧毀一切建設一切,張學良還是頗費思量。

張學良在猶豫,可有人不猶豫。已有三次婚姻但當時已是單身的蔣介石,趕緊衝了上去,抱得美人歸。

當了蔣介石夫人的宋美齡,仍然和張學良保持着良好的友誼。

初識的好感還在持續,而且,這種好感已逐漸升華為兩人之間的友誼,轉化為彼此之間的信任。而兩人之間在平時積累的這種信任,在即將到來的關鍵時刻,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是經得起考驗的。

張學良稱老蔣起初要槍斃他!

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最後一刻,張學良正是在美女朋友宋美齡的目光注視下,登上了送蔣介石回南京的飛機,從而自投羅網的。

張學良到達南京即失去了人身自由。對於蔣介石的出爾反爾,宋美齡也非常反感。在種種努力失敗以後,她開始致力於保證張學良的人身安全。

張學良曾説:“西安事變後我沒死,關鍵是蔣夫人幫我。我認為蔣夫人是我的知己,蔣夫人對我這個人很瞭解,她説西安事變,他(張學良)不要金錢,也不要地盤,他要什麼,他要的是犧牲。蔣先生原本是要槍斃我的,這個情形,我原先也不知道,但我後來看到一份文件,是美國的駐華公使JOHNSON寫的,他寫道:宋(指宋美齡)對蔣先生説,‘如果你對那個小傢伙(即張學良)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離開台灣,還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佈出去’。”

“那個小傢伙”,指的就是張學良。

她的威脅起了作用。從此,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了半個世紀之久,既不殺,也不放。

在張學良被扣押期間,宋美齡多次不惜以蔣夫人之尊,採取多種方式關心和改善張學良的生活待遇。在台灣期間,也是如此。

1950年,張學良50歲生日,蔣介石發來賀信。這當然是宋美齡努力的結果了;1953年,宋美齡甚至親自前來囚禁地,看望張學良。

老蔣為啥不殺張學良?

事實上,關於宋美齡成為自己生命的保護神,張學良本人也心知肚明。所以,在他獲得自由後,才有這樣一句感慨:“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其實,除宋美齡外,還有幾個原因,蔣介石不能殺張學良。首先,張學良西安事變並不僅僅是針對蔣、其核心是“擁蔣抗日”,而這一點,無疑也是更順應潮流的;明白了這一點,就能明白為什麼張學良堅決不殺掉蔣介石、以及在事變解決之後,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去——這行為既是表明自己任其處置、更相當於負荊請罪,其含義就相當於:大哥呀,小弟覺得你攘外必先安內做錯了,但是您又不聽我的建議,我只能出此下策了,我知道我做的不對,我給你道歉認錯,怎麼罰都行可以麼?

當然這是張學良一廂情願,他以為取得了蔣介石的諒解,他於行前告訴孫銘九“我抓了他,現在送他回去,是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再送我回來,也是一抓一送。這樣豈不成了千古美談!”

另一方面,西安事變的解決過程中,蔣和張面子上是和解了的,如果轉身就殺,極可能造成下屬的軍心波動——當初徐州會戰,蔣介石一意孤行殺了王天培,和被逼下野有直接關係,只要智商正常,就不會再犯這錯誤,何況殺了張學良幾乎等於逼反東北軍,豈可輕易為之,但就算軟禁,也讓居中調解的宋美齡、宋子文等大為不爽,宋美齡説過“我們對不起漢卿”,宋子文也覺得“無以對朋友,一怒而走上海,直至抗戰未擔任政府正式工作”。

可見如果真殺了,只會觸動更大,從時局出發,更不能殺。

政治家和常人的區別,就在於個人因素總是要靠後的,説蔣介石因為個人因素不殺,我認為確實很可能,但也只是原因之一,並不是主要原因。

張學良終獲自由之後,到美國定居。

宋美齡的晚年,亦因種種原因來到美國定居。這一對交往了一生的異性好朋友,依舊年年互贈聖誕禮物,把近乎神聖的友情維繫到了百歲之後。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以101歲高齡,在美國檀香山病逝。舉行葬禮時,宋美齡託人送去花圈,緞帶上寫着:“送張漢卿先生遠行。蔣宋美齡敬輓。”

他倆一生的友誼,她對他一生的影響,就此定格。

兩年後,2003年10月24日宋美齡也在美國逝世。她比張學良更為高壽,活了106歲。

張學良始終認為,西安事變後,蔣介石之所以不殺他,是因為有宋美齡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