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解密:民國文人章太炎是如何粉碎清室復辟圖謀?

歷史解密 閲讀(1.56W)

1933年章太炎先生對學生演講《民國光復》,有一段這樣説:“宋案發生,孫、黃欲舉岑春煊,岑受樑鼎芬、鄭孝胥之愚,議舉溥偉(清室宗社黨核心分子)為總統,以誘致馮國璋,餘力斥之,岑翻然悟,拒樑、鄭,樑大罵而去。若餘不阻之,雖滿清不能興,然於黃一生功績將受影響矣。”(馬勇編:《章太炎講演集》,184頁;亦收錄之於《章太炎學術文化隨筆 》等處)這一段意思中,有些地方並不難理解:樑、鄭固然為擁戴清室者,而所謂“誘致馮國璋”,大概是因為馮國璋在辛亥時效忠清室,“惟一以平亂為己任”的取態。

解密:民國文人章太炎是如何粉碎清室復辟圖謀?

此事梗概,今人也有所注意,如郭衞東先生論文中提到岑氏有過趁二次革命倒袁之機,舉清宗室溥偉當元首,甚至實現宣統復辟的糊塗議論,朱宗震先生也曾提及此事。此事之具體細節,可合觀之於章氏自定年譜,中有云:

宋案之後,黃興起兵江寧,“自知力不制北,又以江蘇人怨之,嘗欲以軍事屬雲階(岑春煊)。雲階語餘:‘事若克捷,宜以清宗室為大總統,庶幾袁氏舊部不能為變。’餘曰:‘君欲復辟耶?’雲階曰:‘非也,宣統帝不可為元首。屬之恭親王,暫主大政,不為子孫萬世基。’因説春時馮國璋、張勛皆與謀(復辟),今乘其機以覆袁氏,易為力。餘曰:‘項城之罪,在殺宋教仁,非得罪民國也。覆項城而戴清之宗室,名曰總統,實與天子無異。倒行逆施,誰助公者。’雲階曰:‘嘗問諸有經驗者,皆善是策。’餘曰:‘有經驗者,非鄭孝胥耶。彼有大清之經驗,未有民國之經驗也。是策行,則南北皆倳刃於君矣。’雲階議始寢。”[《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245-246頁,亦收錄於 《章太炎生平與學術自述》]

又,1928年章太炎為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作序文時説自己對於中華民國開國前後最大的一處貢獻就是宋案後,“清故恭親王潛謀復辟,因緣張勛,與南方人士相聞,同志不深觀其利病,欲因勢而用之,餘力言其非,始已。不然,與宗社黨同污,所謂志士者竟安在耶?此猶可以自慊者也”。章氏以此頗為自得:若非自己力阻,革命黨中“不肖者”恐將事於復辟,而使自身蒙羞,並留下千古奇譚[《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516頁]。

此三種史料,其事相近相合,且內中所含機理,也大略相同:第一者雲之所以推舉溥偉主要是為了“誘致馮國璋”,第二者則謂此舉主要是為了動“袁氏舊部”之心,使其“不能為變”,意思就是説一旦反袁成功,中樞空虛,需要以清宗室出長,以使北洋諸將順服,而此際北洋系中之馮國璋、張勛(均屬直系)等人本有復辟之意,正可資為利用,第三者講的相對更為客觀,此事主謀者當為張勛,馮國璋應該涉入較淺。

總之,章太炎三次提及此事,並非隨便為之,其意在突出自己不廣為外人所知的,在關鍵時刻拯救民國的行為。

章太炎向岑春煊進言痛批此邀清室成員任為總統之策,固屬於高瞻遠矚。此策當然是個極愚蠢的辦法,最簡單的一點就是馮國璋等北洋系核心骨幹不會為了復辟而去反袁,而且孫、黃又怎麼可能接受岑春煊夾帶私貨,去擁護清室的溥偉當民國總統呢?

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種擁立清宗室為總統的見解最初竟也與章太炎有幾分關係!辛亥革命時,梁啟超派遣盛先覺向章太炎致意,盛向章提出:聽説您以前曾有“共和政府成立之後,首立清帝為大總統,後再黜而竟廢之之議”,不知您現在還持此見麼?章太炎苦笑着回答盛:“昔亦誠有是,然今大勢已粗定,清廷萬無能為力,且革命黨勢甚囂囂,再作此言必大受辱,吾今亦不敢妄談矣。”[《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211頁]

雖然章太炎所述此事似未見之於別種史料,但似乎不是一己憑空捏造,而實與清室復辟之歷史正合:早在宋案發生之前,張勛已經與溥偉等人謀劃1913年4月間“濟南復辟”,為袁世凱偵悉而中途破產。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張勛又暗中聯絡馮國璋等,企圖以“按兵不動”的消極態度,“以要袁氏復辟”,因馮不肯合作而告失敗。再後來,張勛遂按袁世凱心意而行事,不敢再流露覆闢蹤跡,世人皆知“二次革命作,(勛)遂率師南下,破江寧,縱兵大掠,袁嘉其功,授江蘇都督”。如此説來,如果樑鼎芬、鄭孝胥當時確實有此計誆騙神經大條的岑春煊,使其破產的因素一方面是固然由章太炎對岑春煊剖析大勢,分解時局而卻之,但另一方面也是由馮國璋不肯與張勛同流合作而導致。

章氏作為“有學問的革命家”,憎惡馮國璋算不上什麼新鮮事。1918年一處演講中章即説:“馮國璋對於民國,何功可言?張勛復辟,馮氏實亦予謀。以功罪論,對於民國,袁則有功有罪,馮則有罪無功。”(《章太炎講演集》,67頁)但是,硬把馮國璋歸為清室復辟派恐怕有所不妥,不要説清室復辟馮不會支持,就算是袁帝制自為,“馮在外,段(祺瑞)在內,同以反對帝制聞”(當然,也有的史料説得更乾脆,馮、段同聲反對袁氏帝制自為的核心理由是兩人均以袁之繼承人自命)。

民初史事震盪翻覆,如馮氏領導之直系,在民國初元與革命黨大是為敵,反而段派的皖系勢力卻“促清帝退位,以贊成共和號召天下”,但不久之後,護法運動起,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對南方政府執行慰撫政策,較之段祺瑞所主的“武力統一”論則要平和許多,更使孫中山一度頗有借“馮段不相能已久”,聯馮以分化北洋派之想法。再到後來的1920年代,晚年孫中山卻又視直系吳佩孚為仇讎,苦鬥不休,號召各省共舉“討伐旗幟”。此中翻覆,讀史者非窮心盡力,細緻考索,實難以察其全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