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荷馬史詩》的疑惑 其作者究竟是誰?

歷史解密 閲讀(1.42W)

《荷馬史詩》是《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這兩部史詩的合稱。相傳這兩部古希臘長篇敍事史詩中記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的故事,這兩部宏大的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全景展現,也是人類藝術殿堂中的絕唱,但畢竟這是一部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敍事史詩,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歷史的痕跡可能被抹掉,人們對《荷馬史詩》的疑惑也逐漸產生。

《荷馬史詩》的疑惑 其作者究竟是誰?

《荷馬史詩》的疑惑一:荷馬其人是否真的存在?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據史學家推斷,他應該是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前8世紀。但歷史上是否真有荷馬其人?《荷馬史詩》是否真是他所寫?這些問題在西方學術界爭論已久。

早在古希臘時代,着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都十分肯定荷馬就是這兩部史詩的作者,直到18世紀初,歐洲人仍然認為荷馬是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的一位偉大詩人。但也是在18世紀,人們開始產生了懷疑。

18世紀初,法國的僧正多比雍與維柯則率先發難。他們認為,此前人們一直篤信不疑的偉大的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並不存在,他只不過是古希臘説唱藝人的總代表,而不是一個人。他們的理由是:《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兩部史詩前後相隔數百年,不可能是一人一時之作。這一新的觀點,可謂石破天驚,迅速在西方學術界引起轟動,“荷馬問題”驟起。

1795年,德國學者沃爾夫沿着這一思路對史詩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從而斷言,史詩的每一部分都曾作為獨立的詩歌由歌手們演唱過,後經多次整理加工,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後來,沃爾夫的同胞拉赫曼更為明確地闡述了他的觀點,從而形成了《荷馬史詩》的“短歌説”。

與之相對立的是以德國學者尼奇為代表的“統一説”。此説實質上是對有關荷馬的傳統看法的復活。他認為,荷馬確有其人,他生活的年代應當不晚於公元前9世紀。他認為荷馬對古代民間詩歌素材進行重新加工、整理,使之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結構。

荷馬的生平現在已無從考證,但是關於荷馬的時代異説頗多。古代曾有一篇《荷馬傳》流傳下來,但那是紀元前後的人根據傳説杜撰的,根本不能當做可靠的史料來認定荷馬其人是確實存在的。但從別的文獻中我們幸運地發現了一些關於荷馬的資料。這些資料能不能證明荷馬這個人的確存在過呢?

最早關於荷馬的記載,見於殘存的公元前6世紀克塞諾芬尼的諷刺詩,但是根據希臘地方誌家鮑薩尼阿斯的記載,在公元前7世紀初的詩人卡利諾斯的詩篇裏已經有關於荷馬的記載,所以荷馬這個名字早在公元前8—前7世紀已經為人所共知。古希臘歷史學家泰奧彭波斯説荷馬生於公元前686年,這個年份似乎晚了一點。

另一個古代傳説認為荷馬生於公元前1159年,即公元前12世紀中葉,這個説法似乎又太早了一點。從這些資料來看,古代可能有過這樣一位詩人,而他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9—前8世紀。現在西方學者根據史詩的語言和內容,推測他可能是生在公元前9—前8世紀。

關於荷馬的出生地,説法也不一致;從古至今大概有十幾處地方都被説成是他的出生地。有人説他是雅典一帶的人,有人説是希臘北部人,有人説他出生在希臘東部靠近小亞細亞一帶的地方……多數古代記載者稱他是希俄斯島人,或生在小亞細亞的斯彌爾納,這兩處都在愛琴海東邊。因此人們通常採用了這種“東方説”,認為他生活在愛琴海東部。

關於荷馬這個名字,西方學者們也有過不少考證。有人説是“人質”的意思,就是説荷馬大概本是俘虜出身;也有人説這個名字含有“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説荷馬這個名字是附會出來的,史詩名是為了表示它實際上是許多散篇傳説組合而成,而並不是表示是“荷馬”這人創作的。但這些都只是猜測,真實的含義我們現在也無法考證。

關於荷馬的職業,也有不同的説法,有人認為他是個盲人樂師。他們根據古代傳説認為這一論斷是相對可行的。因為古代的職業樂師往往是盲人,荷馬也許就是這樣一位專業藝人。他在從業生涯中有機會廣泛地接觸到民間詩歌,從而能將它們收集起來整理成冊,這不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認為荷馬是古代希臘在公眾場合表演吟誦詩歌的人,即古希臘人所稱的“吟唱詩人”。理由是古希臘人恰好在荷馬時代之前不會使用文字。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地中海東部的腓尼基人教古希臘人學習字母之前,古希臘人根本無法書寫記載。

在荷馬以前,故事傳説只是憑藉口頭傳播,之所以採取歌謠形式,是為了使“吟唱詩人”容易記誦,較有才能的吟唱者也可以即興發揮,並且,每次表演的細節都不完全一樣。每個吟唱者都將詩歌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修改,一首詩經過日積月累,就會不斷髮展。而荷馬也正是通過吟唱接觸到這些經過不斷修改的史詩,並不斷把它們記載下來的。《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這兩部史詩最終寫成時,肯定是歷經潤色增補的最後定稿。不管是何種猜測,可以肯定的是,荷馬就是一個民間藝人,他有充足的條件去接觸這些詩歌,為了表演的方便,他也有充分的理由把它們記錄下來。

《荷馬史詩》的疑惑二:《荷馬史詩》的作者究竟是誰?

不管荷馬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但《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這兩部不朽的史詩,卻是真實存在的,至今仍有其獨特的文學價值。那麼這兩部史詩究竟是經何人之手創作完成的呢?

18世紀之前,人們一直深信這兩部偉大的史詩是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創作的。但自18世紀以來,就一直存在着對荷馬其人真偽的討論,這更加深了人們對《荷馬史詩》創作者的猜測,綜合起來講不外乎就是這樣一個爭議:《荷馬史詩》是一人單獨完成,還是一個團體或多人合力所作?

從荷馬史詩的創作風格可以看出,有些段落帶有明顯的短詩的味道,而且詩中若干事件發生的時代似乎比其他部分更早,這充分證明了荷馬史詩是歷時很長的一部作品,它很可能是由很多“作者”共同創作完成的。那麼歷時數百年的詩歌是由不同人不斷記錄充實進這本書的嗎?顯然不是,因為文字的使用限制了這一點,從史料上來看,荷馬時代的古希臘人根本不懂得文字,也就根本不可能用文字進行記載。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地中海東部的腓尼基人才教會古希臘人學習字母,在這之前所有的詩歌都應該是口頭流傳的。而就在古希臘人從腓尼基人處學會字母,知道如何書寫的時候,一個天賦極高的吟唱詩人出現了,他將大量口傳詩歌彙集在一起,並把它們通過文字加工整理成兩部具有豐富內涵的史詩,這便是後來的《荷馬史詩》,很可能這個彙編者就是“荷馬”。

但是隨之又有疑問產生了:因為除了《伊利昂記》中某些用語似乎比《奧德修記》的時代早之外,這兩部史詩的語調與主題的差異也很大。比如,《伊利昂記》描寫的主要是發生在幾日內的事,並且對戰陣軍功極為強調;而《奧德修記》所述的事蹟則長達十年之久,同時專寫幻想和神仙魔鬼。因為《奧德修記》內容幾乎沒有涉及到戰爭殘酷的一面,所以19世紀英國小説家巴特勒指出:《奧德修記》作者應該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因此也有人認為這兩部史詩不僅不是一個人創作的,就連彙編也不是同一個人完成的。

無論如何,這兩部史詩寫成之後,並非一成不變,在之後的吟唱詩人們很可能又在已寫下的史詩上作了新的補充和潤色。雖然在留存至今的這兩部史詩的手抄本中,沒有早於公元前3世紀的,但是兩部史詩呈現出相仿的風格,足以表明某一個時期確實有一個統攝的力量,促成了這兩部史詩。但這統攝力量源於何處?是個人還是某個團體?為什麼找不到任何記載?也許這些疑問還將長期困擾着文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