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温是被神化了?揭祕真實的劉伯温

歷史解密 閲讀(2.13W)

歷史上只是一個官癮很大的儒生———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温是被神化了?揭祕真實的劉伯温

劉基,字伯温。現在許多書籍説他才智卓絕、料事如神,深富文韜武略,在歷次的主要戰役中出奇謀、劃妙策,協助朱元璋靖平宇內各股叛亂勢力,並於軍政、財務等各方面為新王朝建立了完備的制度,開創了明初的第一個盛世。説什麼“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温”。那麼,歷史上的劉伯温真有如此偉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歷史上的劉伯温既不是什麼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謀略家,也不是什麼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連高潔的隱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個官癮很大的儒生而已。

“劉基之功,不亞於漢初之張良。”劉伯温真是天才軍師嗎?

大多數書籍提到劉伯温的軍事才能時都説,他“神采飛逸,性格剛毅,抱負不凡,朱元璋一見大喜過望,拜劉伯温為軍師,朱元璋能掃平元末羣雄,一統天下,劉基之功,不亞於漢初之張良。”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劉伯温共寫過兩本與軍事有關的書。一本是《百戰奇略》,一本是《時務十八策》。可是這兩本書不但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被引用的記錄,現在甚至連具體的內容也很少被提及,可見是兩本沒有什麼價值的書。

從劉伯温的實際從軍記錄來看,一部分是在元朝官府當軍事參謀,鎮壓農民起義;一部分是投奔農民起義軍朱元璋,做起義軍的參謀。

從他總共合計在元朝官府三四年的從軍經歷來看,他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出色的軍事才華。

1360年到1363年9月,他做朱元璋的隨軍參謀,其中還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實際上從軍的時間勉強接近兩年,也只是朱元璋眾多隨軍參謀之一,甚至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官銜的普通參謀之一。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時已經不需要他隨軍,而這時朱元璋的仗還遠沒有打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劉伯温這個軍事參謀其實對朱元璋來説,幾乎是可有可無的。

消滅陳友諒,然後再消滅張士誠是劉伯温制定的“平定天下大計”?

一些書籍都把朱元璋首先消滅陳友諒,然後再消滅張士誠,説成是劉伯温制定的平定天下的大計。甚至還將這一大計等同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佟平認為,這純粹是穿鑿附會、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説法。

這場大戰發生在1363年,劉伯温是1360年初就在朱手下當軍事參謀,到這時已經當了三年,可是當陳友諒打上門來的時候,朱元璋才匆忙趕造戰船來迎戰,哪裏有什麼先打陳友諒的“平定天下大計”的影子?更加可怕的是,在這場大戰中,朱元璋曾被敵軍團團包圍在一條指揮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將官韓成與朱元璋換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殺騙過敵軍,朱元璋很可能在這場大戰中被殺。如果劉伯温真是一名出色的軍師,能如此讓主帥涉險嗎?

這場大戰的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朱元璋奪得天下的大勢,如果劉伯温真是這場戰爭的主要功臣,而不只是一名普通的隨軍參謀,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時能不想到劉伯温嗎?可是在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單中原來根本就沒有劉伯温的名字,直到封賞完畢後的二十天,才補封了兩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後一名排到了劉伯温。

佟平認為,朱元璋之所以補封劉伯温一個最末一位的伯爵,主要不是看中他的軍事貢獻,更多的是看中他在籌備登基、修建南京城、擔當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復科舉等“建國”方面的成績,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着朱元璋十年、這時他也已經六十歲了,所以才象徵性地封了他一個爵位。

劉伯温是漢代張良一樣功成身退的隱士,這種觀點是否站得住腳?

劉伯温的功成身退和多次辭官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亮點,尤其是明清兩朝的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們,更是刻意把劉伯温打扮成張良一樣功成身退的隱士,這是否站得住腳?

佟平在文章中指出,只要略微分析一下劉伯温每次辭官和每次“辭而不甘”的表現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每一次辭官都幾乎與做隱士沒有什麼關係。

劉伯温第一次辭官是在1340年,在元朝做了四五年副縣長之後,嫌官職太小、沒有提升的機會,又與同僚關係不好才辭官的。1349年,第二次辭官是由於他越界舉報其他官員受到上司責問不得不辭官。儘管有過兩次辭官的經歷,卻還是看不開,1352年一旦有朋友推薦他去做“平亂”的官,他立刻毫不猶豫地就答應去做了。

劉伯温1358年第三次辭官,是因為一度被升為五品,又被降為七品,還被剝奪了參與軍事的資格,才憤而辭官的。也幸虧有此辭官,才後來可能被朱元璋聘去做官。

劉伯温在元朝做了25年的地方官,在朱元璋手下做了十年中央官。雖然劉也屬於朱的開國元勛之一,卻沒有想到只被象徵性地補充封在了最末一位,這對於官欲很強的劉伯温來説恐怕是深感失落的吧。正是這種失落感,再加上當時已經六十歲,眼見着繼續下去也沒有指望得到更大的升遷,於是想試一試辭官這一招,看看朱元璋會不會因此而特別挽留他而給他加官,遺憾的是朱皇帝立刻就毫不在意地讓他回家了。

在劉伯温去世139年之後,明朝廷為什麼這時會想到去神化他呢?

1514年,在劉伯温去世139年之後,明朝廷卻突然加贈劉伯温太師銜,?u文成。説他“慷慨有志,剛毅多謀,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為什麼明朝皇帝在劉伯温去世139年之後突然想到贈封他?

佟平認為,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其一,跟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中,許多人被朱元璋殺掉了,所以才輪到了劉伯温。據史家統計,1370年所封功臣37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殺、被充軍、被除爵的達到了31人,其中還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這些人已經被朱元璋定為壞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時候自然就不能再用這些人來做陪襯了,這樣就將原本排在40名之後的劉伯温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其二,劉伯温在朱元璋手下擔當的是太史令,這個官職除了編制曆書等,還負責觀察天象,同時兼管起草文書、策命、記史事、編史書、國家典籍、祭祀等。通過劉伯温來預測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騙性。

其三,劉伯温寫了許多文章,這樣方便在文人中宣傳推廣。

其四,劉伯温在朱元璋的開國元勛中學歷最高,是前朝的進士,讓前朝的進士為沒有正規上過學的朱元璋當老師,面子上好看,而且劉伯温比朱元璋大將近20歲。

其五,劉伯温是有文才又有從軍經歷的人,適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

(本文相關資料主要來自佟平先生的《真假劉伯温淺析》一文,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