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文史百科>

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係 孫中山為何重用蔣介石?

文史百科 閲讀(3.33W)

1918年3月5日 孫中山起用蔣介石

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係 孫中山為何重用蔣介石?

1918年3月5日,蔣介石接到孫中山急電,由上海趕赴廣州。這是孫中山首次起用蔣介石。

1917年9月20日,蔣介石寄給孫中山一份《對北軍作戰計劃》;10月,蔣介石又寄《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引起孫中山重視。

此時,孫中山身邊正缺乏軍事人才,遂於3月5日電召蔣介石南下。3月15日,孫中山派蔣介石到汕頭任職。後因粵軍中派系觀念很強,蔣介石難有作為,幾個月後即辭職。

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係

蔣介石1908年經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1910年在東京首次見到了孫中山。1913年孫中山號召討伐袁世凱,蔣回國相助,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東渡日本,重組“中華革命黨”,蔣尚在滬祕密部署討袁軍事,乃首先宣誓加入。之後赴日本,面見孫中山,託付以重要革命任務。1914年蔣先後於上海及東北籌劃策動軍事,並研究革命哲學,最初以“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為心得,後經孫中山指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才合革命的宗旨,並提示應研究《大學》《中庸》之道。蔣於是對於學庸之研究,終其一生,未嘗間斷。1917年張勛復辟,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蔣奉命留上海主持黨務軍事。1918年,蔣經孫中山介紹,在陳炯明的粵軍中擔任作戰科主任,旋即因與陳炯明不合而離去。1922年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決裂,發生炮擊廣州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上,蔣聞訊後赴粵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會合,協同指揮作戰40余天,8月9日脱險隨孫中山回到上海,著《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孫中山作序。1923年,孫中山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建立國民革命政府。同年,孫派蔣等人赴蘇俄學習蘇維埃體制的政治及軍事系統。1924年,蔣回到廣州。隨後,孫中山任命其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掌握國民黨軍權。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當時蔣正率黃埔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攻克五華、興寧後,3月22日遙祭孫中山,誓言:“敬遵總理遺囑、繼承總理之志、實行國民革命、至死不渝”。一般認為國民黨汪精衞將繼續領導國民黨,不過蔣所掌握的軍事力量使他擊退汪精衞,取得國民黨的主導權。

1926年7月蔣介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1927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及蘇聯顧問鮑羅廷的支持下,國民政府自廣州遷往武漢,汪精衞出任國民政府主席。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解除了蔣的中央常委會主席和軍人部長的職務。同月,北伐軍攻克南京。蔣隨後在上海策劃清黨、分共,於4月12日在上海採取行動,抓捕處決共產黨員和左派工農羣眾,史稱四一二政變,蔣介石自此與共產黨決裂,並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

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衞隨後也開始清黨,並驅逐了蘇聯顧問,至7月,寧漢複合,史稱寧漢合流。9月,桂系軍人和西山會議派掌握南京政府,汪精衞下野。10月,汪精衞到廣東否定南京政府。1928年4月,蔣介石親自指揮北伐軍渡過黃河。12月,東北的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北伐至此結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

孫中山為何重用蔣介石?

孫中山在軍事上信任和重用蔣介石,是由於革命鬥爭形式的需要,並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

孫中山在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自始自終一直把武裝鬥爭放在重要地位,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終於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進行武裝鬥爭,主要依靠黃興等人。尤其黃興被稱為“最有力量,最有才具,最勇敢的革命黨人”。但因“宋案”之後,在是否武裝討袁和重新組建中華革命黨等問題上和孫中山發生分歧,繼而赴美長期不歸。這就使孫中山失去了以黃興為首的一大批在軍界和政界有影響的得力將領。他們的離去,無疑是一大損失。

中華革命黨時期,孫中山依靠的主要軍事領導人有陳其美、朱執信、鄧堅、許崇智等人。陳其美早年加入同盟會,曾是上海青幫要人。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時“他力排眾議”,第一個打手印加入,深得孫中山信任。護國討袁,陳在江浙一帶搞了一些軍事鬥爭。1916年5月,被張宗昌部下刺殺於上海寓所;朱執信是民主革命的理論家、社會政治活動家,曾被孫中山譽之為“革命中之聖人”,尚宣傳、著述甚多,軍旅之中頗有卓識,更為孫中山所倚重。但不幸1920年被桂系軍閥殺害於虎門;許崇智是孫中山部下軍界前輩,歷任要職,在福建、廣東軍隊中有一定影響。但出身貴門,沉湎酒色,運籌征戰,頗顯才短。1921年,忠於孫中山、深明革命大義的青年將領鄧堅被陳炯明部下殺害,尤為孫中山痛心的是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公開叛變。這就更使孫中山感到軍中無人,亦是他在軍事上愈來愈信任和重用蔣介石的緣故。

孫中山信任和重用蔣介石也經歷了一個實踐認識的過程。

蔣介石早年在日本學習軍事,1908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在陳其美部下任職。開始在浙江運動新軍,曾率領敢死隊參加起義。後來回到上海,任滬軍第五團團長,幫助陳其美謀定江蘇。“二次革命”時曾帶領部隊進攻上海製造局和吳淞炮台,失敗後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對蔣介石的印象是“在我們的革命運動中我們正需要此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帝國主義忙於歐戰,無暇東顧。根據形式發展,蔣介石向孫中山提出統一全國各省力量,擬以江蘇為根據地,“聚集精鋭以赴之”的倒袁計劃。為了配合這個總體計劃,1915年蔣介石又親手擬訂了《蔣中正凇滬起義軍事計劃書》。其中包括起義的一般計劃、攻擊計劃、攻取吳淞以及經營海軍與龍華炮台等三個計劃。這與孫中山正籌備的全國性武裝起義,恰相吻合。1917年9月,孫中山南下護法,在廣東組織大元帥府,積極準備北伐。20日,蔣介石上書孫中山,提出《對北軍作戰計劃》。他對敵我雙方力量的分析和提出的以長江沿岸為主要戰場、先克武昌,次定南京,擊潰敵軍長江一帶的勢力後直搗北京的戰略設想,亦深得孫中山的讚揚和重視。於是,次年三月孫中山電召蔣介石到廣州協助策劃軍事,逐步得到重用。6月,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避難永豐艦。蔣介石應孫中山電召由寧波回到廣東,登艦和孫中山一起指揮作戰。更加得到孫中山的信任。繼而,委任蔣介石為大本營參謀長。1924年5月2日,又委任蔣介石兼粵軍司令部參謀長。同日,特任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1924年10月平定商團叛亂中,蔣介石表現堅決果斷,特別是軍校學生軍(其中不少是共產黨人、進步青年)在戰鬥中發揮出來的決定性作用,使孫中山讚歎不已。此後,孫中山親臨黃埔,檢閲軍校學生戰術演習。檢閲後和蔣介石談話中對黃埔軍校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這既是對黃埔軍校學生的高度讚揚,也包含着對蔣介石的信任。

由此可見,數年之間,蔣介石的某些見解和作為贏得了孫中山的歡心。孫中山經過實際考察,雖然對蔣介石的有些做法不甚滿意,但畢竟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