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野史祕聞>

卧薪嚐膽是誰寫的 歷史上真有卧薪和嘗膽嗎

野史祕聞 閲讀(1.25W)

卧薪嚐膽是誰寫的,卧薪嚐膽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對於它的歷史故事也是眾人熟知的,講的是越王勾踐吃苦數十年,每天在柴房裏睡覺,吃苦膽,堅忍數十年後終於重新奪回政權的故事,而這個最初是在《史記》裏面就有記載的。

卧薪嚐膽是誰寫的 歷史上真有卧薪和嘗膽嗎

卧薪嚐膽典故: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説:"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着眼淚説:"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説:"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説:"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説:"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説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説,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着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着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嚐膽"。

出處:

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卧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裏僅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這是蘇軾發揮想象,戲説孫權“卧薪嚐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歷史考證:

勾踐卧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的故事一直在流傳,然而有人提出疑問:歷史上真有“卧薪和嘗膽”這回事嗎?

《左傳》的“定公”“哀公”兩代君王歷史部分,大量記述了越王勾踐當政國事,但沒有提過他有卧薪嚐膽之事,《國語》中的《吳語》和《越語》記載了吳越爭鬥經過,卻也沒有勾踐卧薪嚐膽的敍述。《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僅記載勾踐:牀前懸掛苦膽,坐卧都看得到,吃飯時嚐嚐苦膽的滋味。司馬遷認定勾踐有嘗膽之事,但沒提卧薪之事。什麼時候出現“卧薪嚐膽”這個成語呢?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一篇《擬孫權答曹操書》。北宋的蘇軾為三國孫權虛擬一篇書信給曹操,信中,蘇軾發揮想像,戲説孫權“卧薪嚐膽”。這個無中生有的事,與勾踐並不相關。到南宋時期,呂祖謙在《左氏傳説》中,談到吳王夫差“坐薪嘗膽”。明朝張溥在《春秋列國論》中説,夫差位,為報父仇,卧薪嚐膽激勵自己。這種説法把夫差舉出來,沒勾踐什麼事兒了。

南宋的書籍卻屢屢提到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明末樑魚的《浣溪沙》劇本,又極力渲染勾踐苦心志、勞筋骨卧薪嚐膽的英雄作為。明末作家馮夢龍在自己的歷史小中,也多次提到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

《吳越春秋》中《勾踐歸國外傳》又是如此記載説:王歸國後,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嘗膽”是嘴體味苦滋味,“卧薪”則是“目卧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上睡覺。後人把“卧薪”説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吳越春秋》的誤解,誤傳。

卧薪嚐膽的故事催人奮進千百年,如果説是假的,後世人好生尷尬。如果説是真的,又有許多證據反駁它。總之,真真假假,讓人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