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長城抗戰的歷史意義 堅定了中華民族抗戰信心

戰史風雲 閲讀(2.36W)

長城抗戰雖然失敗了,但是長城抗戰的精神史載千秋,長城抗戰的英勇事蹟,永遠激勵着國人。

長城抗戰的歷史意義 堅定了中華民族抗戰信心

一、“長城抗戰”是中國早期抗日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特別是喜峯口戰役,是中國軍隊自“九·一八”以來,對日作戰取得唯一的一次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長城抗戰是一場為民族生存、為民族尊嚴而進行的戰爭。愛國將士以生命與鮮血捍衞了民族尊嚴,使飽受屈辱的中國人抬起了頭,挺直了腰。“長城抗戰”向全世界宣佈,同時也告訴他的敵人,中華民族是不可欺辱的,中國人民是不能任人宰割的。任何膽敢發動侵略的敵人,喜峯口戰場就是他們的榜樣。侵略者的腳下就是他們的墳墓。

二、“長城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經典之戰,為愛好和平的世界各民族樹立了榜樣,為全人類所尊敬。

天津《益世報》説:“法國人忘不了凡爾登(Verdum)的英雄。中國人永世萬代亦不能忘記喜峯口的英雄。”法國人在凡爾登抗擊德軍5個月,致使德國死傷的士兵30多萬人,結果德國人畢竟沒有越過凡爾登過去,從此,不僅法國人,連德國人也十分佩服凡爾登的英雄。

“做凡爾登的英雄易,做喜峯口的英雄難。”法國軍隊守凡爾登有堅固的陣地,武器裝備與德軍不相上下。喜峯口的英雄卻是使着中古時代的大刀,毛瑟槍。日本進攻喜峯口,飛機坦克車配合,機關槍、迫擊炮是通常的武器。最殘酷的是喜峯口英雄去接替敗退了的防線,敵人已登上高山,佔據了好的地勢,喜峯口英雄跑步趕上前線陣地。沒有掩體工事,沒有飛機大炮掩護,冒着槍林彈雨,揮刀上陣,這絕非凡爾登英雄們所夢想得到的環境。但是他們搶回了陣地、佔據了山頭、收回了喜峯口。比凡爾登的故事還威武壯烈、永生難忘。

三、長城抗戰極大堅定了中華民族抗戰心理,鼓舞了全體中國人的抗日信心。“其最大功效在於挽回因熱戰急敗而消沉之士氣及民氣,提高為生存而奮鬥的民族自信心。”

之前很多人認為:中國目前要想反攻日本,收復失地,是件絕對不可能的事,喜峯口英雄,又證明這個不可能實為可能,宋哲元將軍的軍隊可打勝仗,其他中國軍隊難道就不能打勝仗嗎。時下中國有幾百萬軍隊,有幾百個軍長師長,倘都像喜峯口一班英雄們一樣盡忠報國,足以與日軍抗衡。喜峯口幾次勝仗,又證明收復失地,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是肯不肯做的問題,不是有沒有科學器械的問題,是有沒有忠勇的問題。

四、長城抗戰期間,全體愛國將士的英勇表現,證明了一個真理:愛國精神高於一切黨派、集團的利益。參與長城抗戰的有中央軍、西北軍、東北軍、晉軍、晉綏軍、義勇軍,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之間也曾有芥蒂,甚至有過爭鬥和摩擦。但是在強敵面前,當祖國受到外國勢力的侵略,中華民族面臨危難的時刻,民族利益高於一切,他們拋棄前嫌,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共同對敵。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為中華民族全民抗戰,奠定了基礎。

五、戰爭從來就是國家實力的較量,但精神和文化素質最終要起決定性作用。

宋部之所以能殺敵致果,原因很多,最關鍵的是他們是一支有信仰,有靈魂的部隊。一是該部訓練有素,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始終,一般將士深感國恥奇痛,民族意識特高。第二,得力於官長身先士卒,士兵勇於犧牲,如喜峯口10日11日激戰,旅長趙登禹親揮寶劍,身臨前線,身受數傷,不下火線。營長王寶良,甘冒彈雨,率先衝鋒,力戰死之。如羅文峪17日之戰,師長劉汝明親自督戰,團長李曾志受傷不退,營長王和春率大刀隊搶敵之機關槍,明知必死,死不後退,有這樣的精神,有這樣的將士,焉能不勝。第三,得力於特種戰術訓練,宋部長於夜戰、陣地戰及白刃戰,夜戰使敵不能充分利用新式戰具,大刀技術之神奇,令敵膽戰心驚。主陣地戰工事構築得法,所受敵軍大炮及飛機轟炸之損害較少。第四,得力於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反攻、迂迴、出奇制勝。

長城抗戰雖然失敗,但以29軍為代表的廣大官兵在戰鬥中的表現卻是值得中國軍人驕傲的。喜峯口、羅文峪的勝利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氣節,也顯示了中國軍隊抵禦外侮的能力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與該民族能否堅持、弘揚本民族的主體精神關係至巨。經歷了數千年風雨滄桑的中華民族,在其發展歷程中,之所以不斷顯示出頑強、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她有非常優秀的民族精神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到了近代,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度過八年抗戰等艱苦卓絕的難關,扭轉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屢戰屢敗的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國人民為自強不息、不畏強權、熱愛和平、保家衞國的民族精神所鼓舞,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與日本帝國主義和一切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感天動地的活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