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先從轉變教育思想做起

幼兒教育 閲讀(1.56W)

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先從轉變教育思想做起

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首先從轉變教育思想做起

常常聽到有人説:現在很難尋找到真正的“男子漢”!這與孩子們後天的生活環境不無關係。不信你看:

孩子呱呱墜地脱離母體,首先投入母親的懷抱。母親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是女性打的“底色”;進入托兒所、幼兒園,教師和阿姨是“清一色”的女性,又給孩子們的身上加上一層“女性”的色彩;進入國小,教師羣體中雖然間或有個把男性,但也只是個“點綴”,基本上仍舊是女人的“世界”;到中學,男性教師多了一些,但也還是充當“配角兒”,女性教師照樣還是唱“主角兒”;長大成人,娶了媳婦,母親不再管了,但不少男人還是“妻管嚴”,仍舊還得乖乖地接受女人的“調教”和“管制”……

從出生的那天開始,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託兒所、幼兒園、學校,被女性“包圍”了,就像《紅樓夢》賈府的賈寶玉似的,生活在“母系社會”,掉到女人“窩”裏了。你説,上哪裏去尋找真正的“男子漢”呢?

人是環境的產物。孩子從家裏到學校都被女人包圍,孩子缺少男人的陽剛之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好像是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把今天的孩子缺少陽剛之氣的原因歸結為“學校男教師少”,似乎顯得膚淺。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

幼兒園、學校男教師少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長期以來就是這樣。那過去怎麼沒有發現孩子缺少“陽剛之氣”的現象,或者説這種現象不是特別突出呢?這很值得人們深思。

説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但主要是社會環境。而社會環境主要指的是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經常跟什麼人生活在一起,潛移默化,耳濡目染,肯定會受到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生態環境,教師的性別、性格、氣質的差異,對孩子也是有影響的。

但我認為,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受教師的審美觀念、價值取向,即教育思想的影響最為深刻。

現代的幼教機構和中國小,向來是女教師多男教師少,並不是今天才是這樣“陰盛陽衰”的教師“性別結構”。那為什麼這個問題過去不明顯,不突出。根本原因是幼教機構和學校的教育思想觀念端正,是按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培養、教育、訓練。

而今天人們發現孩子缺少應有的陽剛之氣,首先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思想觀念出了問題。

必須看到,這個問題反映強烈是發生在子女大為減少的近二三十年。特別是獨生子女大批出現以後,家長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少能夠通像過去那樣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勇敢、堅強、探索、冒險、不畏艱難的精神氣質。家長對“獨一無二”、“絕無僅有”、“不可多得”的寶貝疙瘩過度嬌慣、擔心、保護,生怕孩子有什麼“閃失”,希望孩子“毫髮未損”地平平安安地成長,使得很多孩子怕難、怕苦、怕累、怕風險,心理變得越來越怯懦、脆弱。

不僅家長不放手鍛鍊孩子,學校也不敢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孩子。孩子們的陽剛之氣不是通過説教獲得的,而是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的。

目前,大中國小校的體育課大大減輕運動量、劇烈程度,培養孩子勇敢、堅強、冒險的體育項目幾乎完全取消。很多大學取消了長跑運動項目,孩子們喜歡的“跳馬”、“跳箱”、“三鐵”都“馬掛南山刀入庫”,有的中學體育課老師上課時帶領學生們做幼兒園孩子玩的遊戲,極個別國小的體育課甚至只是讓學生們在墊子上練“匍匐前進”,孩子們的體質越來越差,“陽剛之氣”的物質基礎嚴重缺乏。

春遊、秋遊等學生喜歡的活動戛然而止,學工、學農等社會實踐全部取消。孩子們都成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男”、“宅女”,你上哪裏去找陽剛之氣?

幼兒園、中國小增加男教師的比例是個不壞的建議。但如果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不徹底更新、改變,就是把幼兒園、學校的教師都換成“清一色的男爺兒們”,也還是“換湯不換藥”,教師受不正常教育思想觀念的束縛、制約、限制,怕學生出事故家長不依不饒,照樣是不敢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不敢進行培養陽剛之氣的體育活動、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孩子們的陽剛之氣照樣是無從談起。

一些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政府官員關心教育,關心孩子們的氣質養成問題,值得讚賞;希望改變目前幼兒園、中國小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也很有價值。

但要徹底改變孩子們缺乏陽剛之氣的現狀,只是改變教師的“性別”,不關心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恐怕還是“捨本逐末”,治標不治本,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還是要從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特別是首先從轉變家長的教育思想觀念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