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寶寶學説話訓練 及時矯正發音不清

幼兒教育 閲讀(1.59W)

寶寶學説話訓練 及時矯正發音不清

寶寶學説話訓練 及時矯正發音不清

一、怎麼訓練寶寶説話

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是接受知識的工具。要按順序和規律培養教育,使小兒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語言能力是可以訓練的,當小兒開口説話後,就可以根據小兒的年齡進行相應的語言訓練了,包括嬰幼兒語言能力訓練、多字口頭造句訓練、表達相同內容的訓練和語言寓意訓練等。

創造一個能促使嬰兒不斷咿呀學語的愉快環境,以提高嬰兒的發音質量。媽媽的愛撫、語言和笑聲,最能鼓勵嬰兒做出咿呀反應。家長儘量多和嬰兒交談,長時間的沉默會使嬰兒感到寂寞。

①培養嬰幼兒理解語言,要和小兒生活中的事物聯繫起來,就是幹什麼説什麼,比如,吃餅乾時,就告訴孩子:“等媽媽給你拿餅乾去。”拿着餅乾時,媽媽還可強化一下,對嬰兒説:“這是餅乾,多好吃埃”

②小兒會説話時,也要本着做什麼學什麼的原則,教孩子説話。

③教小兒説話要趣味化、遊戲化。如要教會孩子説“請”,媽媽就可説:“汽車來接熊貓了,寧寧快説,請熊貓上車吧。”如要教會孩子説“再見”,媽媽説:“爸爸上班去了,寧寧快説,爸爸再見。”用這樣的方式訓練,孩子就容易學會。

多字口頭造句訓練

多字口頭造句訓練是作文訓練的第一步,它不僅能夠培養小兒語言的自覺性和完整性,還能夠培養小兒語言的分析能力和組織能力。這是一項可以長期堅持的訓練。

據研究發現,那些長期堅持訓練的小兒,詞彙量豐富,表達清楚,口頭作文能力很強,能在很短的時間裏完成出色的短文,入國小後作文能力遠遠超過同齡人。

表達相同內容的訓練

讓小兒用不同的詞彙,説出相同內容的話,能有效地訓練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發展小兒學會多種表達思想的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孩子有目的、有條理地自我整理語言材料的能力。

例如,找出相同的句子,家長就可以引導小兒從多方面去思考。如從出生年代的方面就有“甲的出生年代比乙早”,從甲、乙所受的教育方面有“甲上大學,乙上國小”,從生活方面有“甲每天上班,乙的媽媽每天送他上幼兒園”等。另外,還可以從稱謂方面、親屬關係方面造句。

總之,只要小兒學會了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就會找出很多符合要求的句子,小兒表達方式也會逐漸豐富起來,語言會變得靈活、生動、準確、充滿智慧。

語言寓意訓練

對語言寓意的理解,以及成功地講出富含寓意的句子,可以認為是很好地掌握了一種語言的標誌。

研究表明,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不能理解一些寓意深刻的句子與文章。當然,小兒學習理解充滿寓意的句子的難度是較大的,但並不是不可以,只要家長耐心地指導,不斷實踐,小兒是能夠較好地完成的。

要培養小兒理解語言的寓意,家長首先應向孩子講解一些充滿寓意的句子,並讓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反覆應用,讓他們真正學會去領悟語意中的寓意。

另外,家長還應為小兒創造必要的環境,在適合的環境中説出含有寓意的句子,這樣有利於孩子理解和掌握。例如,語言中的“説反話”是最常見的含有寓意的句子,家長可以在小兒做了錯事時“表揚”他,以此來讓他“身臨其境”地悟到“家長的表揚”實際上是最嚴厲的批評。漸漸地小兒就會在不同環境中學會去領悟他人語言中的寓意,並根據具體情況説出含有寓意的句子。

二、寶寶説話結巴怎麼辦

語言學習的確是小兒成長髮育的一大關鍵問題。家長若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孩子就容易形成不良語言習慣或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發音不標準、口吃等問題。對於無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家長要及早着手進行糾正。因為越早糾正,越容易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語言時)便有一個發音清楚、條理性強、語法規範的基礎。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語言能力並形成習慣以後,再糾正錯誤就比較困難了。

糾正口吃的方法有:

①不要訓斥和譏諷孩子,要耐心地做示範。

②讓孩子聽廣播和電視裏播音員的發聲,並鼓勵孩子模仿正確發音。

③發現孩子在模仿不良發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時,要及時制止,並把正確的發音告訴孩子。

④減少小兒心理緊張的環境,可以事先告知讓他準備充分或減慢語速等,讓小兒心情放鬆。

三、寶寶學説話時間

①多和孩子説話。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講話,別以為孩子不會講話,覺得對他們説話沒用,他們也聽不懂。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們能聽懂你説的任何一句話。

②對6個月以後的孩子就可以用普通話給他們講故事、念兒歌,讓他們多接觸豐富多彩的語言和標準的普通話。

③給孩子準備一個放音機,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喜好給他們放兒歌、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知識百寶箱等,這樣既可以給家長節省時間,而且孩子也能學到標準的普通話。

孩子通常在10~13個月開始能説出簡單的話,少數孩子可能較早些,較遲的要到15個月。如果過了這個階段還不能説,應找醫生檢查。不要等到孩子2歲後才去檢查。因為第二年是孩子需要學習很多語言的重要時刻,如果放任自流,將失去解決語言問題的機會。

四、矯正小兒發音不清

經常會有這樣的孩子,檢查時並沒有發現有器質性的病變,可就是發音不清楚,説話經常是除了媽媽以外別人難以聽懂。這種情況和孩子的語言環境很有關係,如在學習語言的早期階段與發音含糊不清的家長較長期地一起生活,通過模仿就學習到發音不準確的語言。有的家長聽到孩子不準確的發音,並不太在意,只是善意地笑笑,孩子得到這樣的暗示,會加重發音不清的現象。

一般認為,在漢語普通話中,正常的語音發育期在出生後到5歲之間,5歲時小兒的語言發育基本完成。所以,如果孩子在5歲以後發音仍然不清晰的話,則應找醫生做檢查,對症下藥,及時糾正。

此時,父母説話要順暢、清晰,給孩子以效仿的表率;要鼓勵孩子大膽説話,樹立信心,開始時語言表達的節奏不妨放慢一些,逐漸加快;還有,多唱歌、背誦兒歌或朗誦詩詞,藉以調整心理,可使語言表達趨於正常。

五、莫輕視小兒聲音嘶啞

小兒聲帶較細,位於喉腔氣管的最上端。出現聲音嘶啞,最常見的原因是發生了急性喉炎。容易有呼吸困難或窒息,需要毫不猶豫地去看醫生。小兒聲音嘶啞除了患急性喉炎以外,還有如下可能:

①當説話比較多、大聲喊叫或比較勞累的時候可出現聲音嘶啞。

②有慢性喉炎,聲帶肥厚,聲音會變得低啞。

③有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等,導致聲帶閉合不嚴,聲音嘶啞。

④聲帶張力差,如聲帶鬆弛,不能拉緊,閉合時聲帶間形成梭形空隙,閉合不嚴,造成聲音嘶啞。

⑤聲帶運動受限,如聲帶麻痺、喉狹窄、受損的聲帶不能向中間閉合,發聲時會因為漏氣而感到費力而且嘶啞。

六、小兒舌繫帶過短要警惕

小兒發音不清的原因

發音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舌繫帶過短是其中原因之一。應及早發現舌繫帶過短,早糾正,避免影響小兒語言發育。

舌繫帶是位於舌下正中的一個帶,連接着舌體及口腔底部,正常的舌繫帶不影響舌的活動。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舌繫帶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在舌的發育過程中,繫帶逐漸向舌根部退縮,2歲以後舌尖遠離繫帶。

發育不正常的小兒可出現舌繫帶過短,表現為舌不能前伸,舌向上抬時也觸不到前牙內側。舌繫帶過短表現為髮捲舌音(zh、ch、sh、r)時語音不清,舌伸出時舌尖出現“W”型凹陷,嬰幼兒還可因為舌前伸時舌繫帶與下頜前牙經常摩擦,從而形成舌繫帶附近潰瘍。

小兒舌繫帶短有辦法

如果舌繫帶過短影響舌前伸,妨礙吐音,一般可簡單地把舌繫帶薄膜的前部剪開,不需要局部麻醉。如果繫帶發生纖維化,短而粗硬,即舌繫帶短縮,則應進行手術

治療一般可以去口腔科就診,做舌繫帶矯正術即可解決問題。舌繫帶過短的治療比較簡單,只需在門診做個小手術就可解決,但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如小兒還不足6個月,建議不做治療,繼續觀察。因為有的小兒有一過性的舌繫帶短。待6~7個月小兒下前牙萌出後,牙齦向下降,舌繫帶就不顯得短了。如下前牙已萌出,舌繫帶仍較短,且嬰兒舌繫帶薄,無血管通過,可在6~7個月進行舌繫帶切斷術。若嬰兒舌繫帶過粗,有血管通過,或1歲後才發現舌繫帶過短,則宜在小兒2週歲後進行手術。此手術比較複雜,所以早期發現小兒舌繫帶短很重要。

七、給孩子“飯桌演講”的機會

小兒到了5~6歲時,一坐到飯桌前,就喜歡開始他的“演講”、講他和小朋友的故事,講他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把大人給他講的故事再講給大人聽。有時講得興致勃勃、眉飛色舞。忘記了吃飯。遇到這種情形,部分家長總是板着面孔制止孩子:“有話吃完飯再説。”但到吃完飯後,孩子又不想講了,就連大人叫他複述吃飯時講的故事,也講不全了。

其實,此時的小兒其智力開始飛躍發展,飯桌上的演講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父母不應該對這種現象予以簡單甚至粗暴的制止,而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並將這種自發的“飯桌演講”發展成為有目的、有組織地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自覺行動。比如,組織“家庭演講會”、“星期日家庭演講比賽”、“鄰里間小朋友的演講會”等形式,以培養孩子的觀察、思維、記憶、語言表達等各種能力,並要指點孩子把事情講清楚,把話説明白。可對孩子的演講題目劃範圍、提要求,但不要限定得過多過死。可把孩子所講的過程錄下來,再播放給孩子聽,以提高孩子的興趣。

孩子剛開始演講時,可能講得不那麼流暢自然,家長一定要耐心細緻地誘導、鼓勵。並注意克服孩子的語病,鍛鍊孩子的觀察力、感受力、想像力,提高口語表達的完整和準確程度。孩子初學演講時的內容,應限定在兒童的社會活動範圍,注意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可以利用一些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兒童讀物上的小故事讓孩子複述、演講,這對初學演講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