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寶寶如廁訓練 應從何時開始?

幼兒教育 閲讀(4.99K)

什麼時候開始給嬰幼兒進行大小便和如廁訓練的問題,目前專家們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時也為此爭論不休。

一些西方專家,以本傑明●斯波克(著有《斯波克育兒經》)為代表的延遲訓練觀點認為:孩子獨立大小便是種相當複雜的行為,孩子需要感到來自腸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義,理解保持褲子乾淨和上廁所間的關係。應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後再開始訓練,否則會給孩子帶來過多壓力,給親子關係帶來緊張,也會延遲完成訓練的時間,因此他們認為早期訓練的確有害,建議父母等孩子在身體、精神、感情上都準備就緒時再開始訓練其大小便。

美國約克懷勒大學心理諮詢教授、教育學碩士、醫學博士、琳達●索娜在她寫的《嬰幼兒早期大小便訓練》一書針鋒相對批評道:“ 從20世紀60年代起,一次性尿布行業已擁有幾十億美元的資產,其嬰幼兒顧問極力主張晚一些進行大小便訓練會更好。此後不久,很多兒科醫生和嬰幼兒專家響應這一建議,等孩子到2歲以後才開始訓練。專家們告訴父母,早期練習會造成心理傷害,並會惹來長期的麻煩。家長們深信不疑,他們認為早期訓練的確有害。延遲訓練曾給商家和父母都帶來利益”,同時她認為“在把孩子當作朋友的養育觀念的新時代裏,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開心那麼他們就會身心健康……這種教養方法無疑使大小便訓練更加困難。”

寶寶如廁訓練 應從何時開始?

另外一些權威兒科專家,尤其是我國一些兒科專家,在《褚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明確提出:“小嬰兒的膀胱粘膜柔嫩,肌肉層和彈力纖維發育不良,埋於膀胱粘膜下的輸尿管短而直,抗尿液返流能力差易發生膀胱輸尿管返流。隨着年齡的增長,此段輸尿管增長,肌肉發育成熟,抗返流機制逐漸增強。5~6個月後條件反射逐漸形成,在正常的教養下,1~1歲半可以養成主動控制排尿的能力。”所以應該儘早的給孩子進行大小便訓練,以便形成條件反射,孩子享受到皮膚乾爽,清潔帶來的舒適和滿足,就逐漸學會控制大小便,完成如廁訓練。更何況1歲半~2歲還是孩子養成如廁習慣的關鍵期。琳達.索娜教授在《嬰幼兒早期大小便訓練》一書中也闡明瞭這種觀點,並且批駁了《斯波克育兒經》所宣揚的自由的、以孩子為中心的觀點,並列舉了延遲進行大小便訓練所造成的種種危害。琳達.索娜教授認為:“延遲訓練曾給商家和父母都帶來利益,但同時它也將一個本是很自然的學習過程變成無數家庭緊張、無助、代價沉重的噩夢……在美國1961年,有90%的兒童都是在2歲半完成大小便訓練的,到了1998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2%。根據《兒科救護學》發表的一份研究,到2001年,孩子們只有到35個月(女孩)和39個月(男孩)時才完成大小便訓練。” 所以我在美國看到3~4歲的還繫着紙尿褲的孩子就絲毫不感到驚奇了。

及早建立排便和排尿的條件反射,進行大小便和如廁訓練是有助於孩子身心發展。一個人的正常排尿過程是這樣的:在腎臟生成的尿液經過輸尿管運送到膀胱儲存,當膀胱儲存到一定的容量時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當尿液的壓力刺激位於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由牽張感受器發出的排尿信號經周圍神經系統傳導至大腦皮層排尿反射高級中樞,併產生尿意。該指令到達膀胱,膀胱逼尿肌收縮,引起尿道括約肌鬆馳、從而將尿液排出體外。在排尿時腹肌和膈肌的強烈收縮,也能產生較高的腹內壓,協助克服排尿的阻力,直到尿液排泄為止。

琳達.索娜教授在《嬰幼兒早期大小便訓練》談到:“專家認為,嬰兒具有延遲排便的能力,在2-3個月時就可以根據提示使用便盆……孩子在嬰兒末期,可以感受到膀胱充盈,並能調節肌肉以推遲小便。”但是如果延遲訓練的話,孩子習慣了邊走路邊在尿布上大小便,那麼孩子在以後學着坐便時就不會用力;而且因為隨時、多次小便,膀胱儲存尿的功能和排空的功能就得不到鍛鍊;而且使用一次性的尿褲或尿布如果再不及時換的話,污染的尿褲和尿布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發生尿布疹。一旦孩子習慣了髒兮兮的尿布的氣味和它潮濕的感覺,孩子對排尿和排便就失去了敏感性,建立排尿和排便的條件反射很難建立,錯過了大小便訓練和如廁訓練的敏感期,那麼以後再訓練就會遇到很多麻煩,因此也就會困難很多。

尤其是孩子過了1歲,自我意識情緒逐漸發展,害羞的情緒開始產生,隨之而來的是羞愧感產生,如果到了3歲還在使用紙尿褲和尿布的話,孩子會為此感到羞恥,就會產生自卑感、孤獨、焦慮、膽怯等心理,而且我們臨牀發現3歲以後的孩子發生原發性遺尿症(夜尿症)和遺糞症往往由於從小缺乏大小便訓練而導致的,所以兒科醫生尤其是行為兒科學的醫生認為在嬰兒期應該進行大小便訓練,幼兒期進行如廁訓練,爭取2歲~2歲半完成如廁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