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孩子“戀物” 父母要糾正嗎

幼兒教育 閲讀(5.64K)

你家寶貝會對小被子總是愛戀不捨嗎?你家寶貝會對着一個玩具悄悄傾訴嗎?你家寶貝會抓着很髒很舊的娃娃玩偶難捨難分嗎?如果家長把這些東西從孩子手中拿過來,孩子就會大吵大鬧。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戀物行為?你有沒有為這樣的情況而着急生氣呢?需要糾正孩子嗎?

孩子“戀物” 父母要糾正嗎

3歲的琪琪,每天身邊都要戴着一塊白色小毛巾,這條白色毛巾由於洗的次數多,已經發黃沒有光澤了,而且有些破舊。可琪琪沒事幹的時候,就玩她的小毛巾,如果她找不到了,就會急的大哭。好多人都建議琪琪媽去帶孩子看病,擔心孩子有戀物癖。琪琪媽很煩惱,孩子真的有戀物癖嗎?該怎麼辦呢?

琪琪只能説有“戀物行為”,還沒達到癖的程度。“戀物癖”是變態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戀物癖患者通過撫弄、嗅、咬或玩弄某物來獲取性快感。戀物行為是指孩子對某種特定物品的依戀,一旦離開它,容易哭鬧、焦躁不安。

戀物行為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嬰兒一般依戀毯子比較多;而稍大些的孩子大多會依戀那些比較柔軟的玩具,比如説毛巾、毛毯、布娃娃、長毛絨玩具等。

提醒:戀物行為並無好壞!

孩子戀物並無所謂的好、壞,即使程度偏重也可能只是與寶寶的先天氣質有關,代表這個特定的依戀行為較不容易被處理,不代表寶寶是心理不正常,絕不能因此去斥責孩子。

追溯:為什麼會有戀物行為呢?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能保護他們不受外界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能在害怕時,從媽媽那兒找到安全。但是,由於父母平時工作繁忙,孩子沒法從他們那裏找到安全,得到依戀。於是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會轉移注意力:既然不能時時刻刻戀“人”,那隻能轉而求其次,即“戀物”。有專家認為:當孩子在需要媽媽而得不到滿足時,把某些物品作為媽媽的象徵或替代品,從中獲得安慰。

支招:父母嘗試4做到

1.適當減少孩子的獨處時間。因為孩子在一個人的時候,最有可能需要依戀物的陪伴。

2.睡覺時爸爸或媽媽陪伴孩子並給他講故事,減少孩子一個人獨睡的恐懼。

3.多準備幾個遷移物,如兩三個小枕頭、幾個相似的小毛巾,讓孩子難以對某一個“情有獨鍾”。

4.設置一個情節,讓孩子把所“戀”之物送給她最喜歡的小朋友。比如,孩子既喜歡小毛巾,又喜歡阿姨剛生下來的小寶寶。可以建議她把小毛巾送給小寶寶,做個小姐姐。

孩子戀物是一種心理需求的體現,一般不要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強制的方式,這種行會隨着他的成長慢慢消失,但這並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對此不聞不問。關於孩子戀物,父母要多審視一下自己,孩子的安全感的缺失家長必須時刻關注,多陪陪孩子,多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