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母嬰>幼兒教育>

父母比較的越多對孩子的傷害則越大

幼兒教育 閲讀(5.53K)

父母比較的越多對孩子的傷害則越大

父母比較的越多對孩子的傷害則越大

花花4歲多了,活潑可愛,喜歡畫畫,於是媽媽給她報了繪畫班,跟同事的女兒歡歡一起上課。

每天上課結束,接花花時,媽媽總愛把她的畫和歡歡的進行比較:“花花,你畫的雲彩怎麼不像啊?你看歡歡畫的花朵多好看。”“花花,你畫的樹葉比歡歡的少了幾個線條,下次要記得添些曲線上去才更漂亮。”……沒過幾天,花花就不肯去繪畫班了,而且也不喜歡拿畫筆畫畫了。媽媽還很困惑:這個孩子學東西怎麼這麼沒耐性呢?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詞彙,背誦更多古詩,或者在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表現出天賦或潛能。但合理的、適應的期望有助於喚起孩子的進取心,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創造力,過多的比較,過高的期望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無力無助甚至是絕望的感覺。

父母如何提出對孩子的合理期望呢,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應該建立在孩子自身發展的基礎上。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沒有考慮孩子自身的特點,有些甚至是父母們之間攀比的結果,這些期望無疑是不合理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以孩子自身為參照,事先評估孩子的智能特點、興趣範圍、個性特徵等優勢,對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要侷限於學習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孩子的智能至少可以分為語言、數學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自我認知、自然認知8個範疇,傳統意義的學業只屬於孩子智能中的一部分。父母要避免以智能高低、學業成績來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標準。

3、讓孩子擁有將期望變成現實的內在動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能否實現,關鍵在於孩子能否認可,並能否主動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動力。如果父母是以嘮叨或逼迫的方式去督促孩子,孩子處於一種無所謂的被動角色,就會造成孩子不求進取的狀態。父母應該給孩子寬鬆的氛圍,讓孩子自己判斷、選擇,引導孩子養成濃厚的興趣,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