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老人飯後血壓低怎麼辦

老人健康 閲讀(1.2W)

聽説過高血壓、低血壓,但你可知道老年人很容易飯後血壓低嗎?這是怎麼一回事?如果預防餐後低血壓呢?

老人飯後血壓低怎麼辦

張老爹今年65歲,平時身體還挺健康的,可最近總是出現進餐後頭暈的症狀,到醫院就診,醫生説是餐後低血壓,這是怎麼回事呢?

餐後低血壓指的是就餐後收縮壓顯着下降,即進餐2小時內收縮壓下降》20mmHg(現在也有研究認為餐後收縮壓下降30mmHg才能定為餐後低血壓);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而餐後收縮壓<90mmHg。若進餐後收縮壓下降幅度雖未達到上述標準,但超過腦血流自身調節能力而出現頭暈、暈厥等,也屬於餐後低血壓範疇。

餐後低血壓是老年人中常見的現象,多見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截癱、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統器官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也可見於健康老人。

據國外報道,老年人餐後低血壓患病率36%~70%。我國有學者報道,住院老年人餐後低血壓患病率為74.7%,比體位性低血壓更常見。餐後低血壓的危害性不亞於高血壓,它不僅引起生活質量降低,工作效率下降,還可導致心腦缺血癥狀。

哪些原因容易發生餐後低血壓呢?可能的危險因素有:

1、高血壓;

2、高齡 ;

3、進餐時的體位:久坐進餐時易引起餐後低血壓;

4、藥物:如抗帕金森病藥、降壓藥、利尿藥易引起餐後低血壓;

5、餐前基礎血壓:餐前血壓不穩定者易引起餐後低血壓;

6、膳食的成分:碳水化合物(特別是葡萄糖)較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更易引起餐後低血壓;

7、食物的温度:進熱食物較冷食更易引起ppH。

餐後低血壓主要發生於早餐(65%),而中餐(19%)、晚餐(16%)亦可發生。多數餐後低血壓患者無症狀,少數可表現為餐後心絞痛、頭昏、暈厥、黑矇、乏力、吐詞不清、跌倒、一過性腦缺血等心腦缺血癥狀,多發生在危險人羣中。

那麼,怎樣早期發現餐後低血壓呢?老年人餐後發生跌倒、頭暈、暈厥等現象時,應考慮到這些症狀與飲食的關係,通過餐前和餐後血壓的測定,能很容易發現餐後低血壓。另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於診斷。當診斷後,要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瞭解有無脱水、高血壓、自主神經疾病,並對患者所用藥物進行評估。

飯後血壓低怎麼辦?老年人要如何預防餐後低血壓的發生呢?

一般來説,可以通過改變一些生活習慣來達到。具體表現為:飲食不宜過熱,温度在40℃~45℃為宜;要注意混合飲食,不要單純食用以澱粉或葡萄糖為主的食物作為早餐;餐後在沙發或椅子上多坐一會兒,5~10分鐘後再起立活動;已發生過餐後低血壓症狀的老年人,進早餐前可先喝一小杯涼開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比如不要長久站立、勞累,不要突然改變體位,不要餐後立即洗澡,更不要長時間浸泡在熱水裏。

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避免餐後低血壓,最好服用小劑量長效的降壓藥。老年人平時應進行適當的鍛鍊,以加強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增加機體的適應能力。

高齡老人的血壓控制

我的母親是一位81歲的老人。我發現母親的血壓總是很不穩定,有時一下子特別高,尤其是在早晨;主要是收縮壓高,脈壓差大,有時可以達到160/65mmHg。這種時候,母親便感覺頭暈。我想問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老年人的血壓控制在多少合適呢?

北京 李女士

李女士:

人口老齡化的一個現代特點是高齡老人(≥80或≥85歲)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該年齡組與其他老年人(≥60或≥65歲)相比增長更為迅速,估計至2050年,全球高齡老人數將從目前的1.02億升高至4億,其中中國從1800萬至1.01億。然而,目前該人羣並未引起研究者太多注意。

普通成人高血壓和低齡老年(60~69歲)高血壓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中齡老人(70~79歲)或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血壓不宜降得太低,降壓目標值為<150/90mmHg。

高齡老人高血壓有其特殊性,表現為: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低(即脈壓增大),血壓波動大,常有晝夜節律異常,白大衣高血壓多,假性高血壓多,清晨高血壓、餐後低血壓和直立性低血壓等更顯着。高齡老人高血壓之所以有別於一般成人高血壓,與年齡增加相關的動脈硬化、動脈彈性降低、血管對血容量和壓力的感受能力及調節能力降低、對藥物的不良反應耐受能力差等因素有關。

另外,老年高血壓的急性併發症多、死亡率高,特別是伴有心、腦、腎疾病或外周動脈明顯狹窄的高齡老人,血壓過高或偏低都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急性事件。

老年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收縮壓達標,避免過度降低血壓,選擇平穩、有效、安全、服藥簡便、依從性好的藥物,注意保持24小時血壓達標,尤其要控制夜間和晨峯血壓,才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治療措施的選擇首先要強調生活方式改變,再根據血壓的波動特點,選擇如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任何一種藥物作為初始治療,但絕大多數老年高血壓需要2種以上的藥物聯合應用,要在醫生指導下經常測血壓,選擇合適的服藥時間並進行劑量或種類的調整。

王朝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綜合科(老年醫學/幹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市心血管病分會委員兼祕書、中華醫學會武漢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健康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湖北省康復醫學會理事、中華預防醫學會武漢分會慢病預防與社區衞生服務分學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老年心血管疾病及冠心病免疫炎症性血栓形成機制研究。

結語:老人養生之道在於控制好自己的血壓,不論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都是健康的攔路虎!(文章原載於《大眾健康》,刊期:2012.10,作者:李雲橋、王朝暉、楊彬,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