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老人養生 如何擁有孩子般的心態

老人健康 閲讀(2.62W)

很多時候有人會用老小孩這個詞來形容一些比較快樂的老年人。孩子的心理是最簡單的。人到老年的時候也應該如此,簡簡單單的才是幸福。

老人養生 如何擁有孩子般的心態

老人養生 如何擁有孩子般的心態

常聽人説,“老小老小”,意思是“老人如小孩”,仔細琢磨,這話含有哲理。人到老年,不為名利所累,心境變得如小孩般單純,迴歸到“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心境。這樣有助於保持心態的年輕,益壽延年。那麼,怎樣才能做個“老小孩”呢?

放下身份甘當小觀眾

人生如戲,每個人工作幾十年都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離退休就是從台上的演員變成了台下的觀眾,一定要很快從原來的環境和感情中走出來,從心裏徹底迴歸普通,做普通人,幹普通事,在觀眾席上找準自己的位置,甘當小觀眾。

與時俱進當好小學生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要享受晚年的幸福時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虛心好學,當好國小生。要有進取心,經常讀書看報。這樣天天用腦,不僅能使人心胸開闊,益智增神,延緩身心的衰老,而且能使人思想不落伍。現代科技給人們提供了時尚的生活享受,老年人最好能學會電腦,享受網上閲讀、聊天、購物等時尚的生活方式,這樣老年人才不會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活得才自信。

多與小孩交朋友

老年人常和兒童在一起遊樂、玩耍,會從小孩的神態和言談舉止中重温童年的時光,在心靈上感到極大的安慰。許多名人都有這方面的實踐,馬克思每當工作累了時,就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趴在地上讓孩子當馬騎,享受童心童趣的快樂。宋代大詩人陸游深諳童心養生之道:“老翁垂七十,其實似兒童”,“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羣兒竹馬嬉”,“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隨處一悠哉”。所以,他能高壽到85歲,並留下了9000多首詩。

古人養生講究“玩”,認為“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老年人只要把玩和個人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當個“老小孩”,成為“老頑童”,這樣就可以“玩”得開心,“玩”出快樂指數,忘掉煩惱,從中找到精神寄託,獲得無窮樂趣。

老人沒病找病也是病

疑病症是一種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牀特徵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由於預期擔心或相信自己患嚴重軀體疾病而痛苦、焦慮併到處尋求幫助,如屢次盲目就醫等。由於老年人的年齡特點,疑病症患者中大多數都是老年人。要擺脱疑病困擾,除了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外,疑病症患者應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建立良好的應對策略。

1.培養正確的疾病與生命觀,把精力、精神集中到與“病”無關的事上,漸漸打斷固有思考習慣的干擾,使心理得到調整。

2.要相信醫生的各種檢查、解釋、勸告和結論,相信現代醫學有很好的醫療設備可用於軀體疾病的診斷與鑑別。

3.要學會思考,問一問為什麼在健康與疾病問題上自己總與別人的觀點不一致,並搞得自己焦頭爛額。過分焦慮、嚴重的疑病傾向,就是一種心理病。

4.有疑病傾向或疑病症患者,最好少看點有關醫學方面的書以減少“對號入座”。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斷,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強加於醫生。

5.通過自我暗示法加以調節。自我暗示語可以是:“我的身體其實是很好的,這已被所有檢查過的和化驗過的結果所證實,醫生也都説我是沒有任何疾病的,現在我應該堅信這點了。過去我感覺到這兒痛那兒痛、這兒不舒適那兒不舒適,都是我太敏感的緣故。我今後不去想它了,不舒適的感覺就會消失了。”

近三成老人經常鬱悶

經常鬱悶影響老人健康

調查資料顯示,有28%的老年人有明顯的憂鬱、自卑等諸多心理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專家指出,目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見的病症主要有三種:一是由於退休以後,一時難以適應社會角色和社會交往的變化,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多愁善感,產生憂鬱心態,時間長了會出現抑鬱、傷感、頭暈等症狀。二是與子女關係不融洽或是缺少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感情疏遠,產生自卑感、孤獨感,遇事急躁,易動肝火。三是敏感、多疑,對人有敵視態度,不輕易相信別人。這種現象極易出現在60歲以後的女性身上。為此,一旦患了心理疾病,就要及時地進行心理治療,以免出現嚴重後果

為何老年人好猜疑

人到老年,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的現象,如視覺不明,聽覺不靈,記憶不強,行動不便等。而有些老年人當自己看不明、聽不清又記不住時,就愛反覆地發問,如果得不到比較滿意的答覆,有時就會主觀臆斷別人是在背後議論他,甚至是在有意諷刺、挖苦、欺侮、排斥、冷落和陷害他。個別的老年人,還會疑神疑鬼地感到別人是在算計他,想偷竊他的財物。

所以,有些老年人常愛把存款之類的錢物東塞西藏,結果到後來自己也記不清和找不到時,就認為它果然被人偷走了。還有少數老年人,常常對鄰居和子女婿媳的一言一行斤斤計較,甚至發展為懷疑心理,輕者可以變成老年乖僻,重者可以患上以猜疑為主要特徵的“老年期妄想症”。

心理健康也要“補鈣”

要想解決好當前十分突出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要想方設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社會、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會上應該加強對老年心理問題的重視,加強社區老年文化建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諮詢機構。其次,子女和晚輩應該重視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應該經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強和老人的交流溝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煩惱,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對生活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自己多關心自己、多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時應培養一些業餘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充實起來。

再婚老人要學會遺忘

60多歲的吳女士前幾年老伴去世,去年經人介紹認識了某局退休幹部“王局長”,並很快結了婚。可不到一年就離婚了。據吳女士的老友講,原因在於吳女士平時嘴上總説“和孩子他爸比……”

據媒體報道,再婚老人離婚率達百分之六十。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正確對待追懷前老伴的感情。

大多數老年人再婚,都是由於喪偶。這些老人即使再婚,也難免觸景生情,緬懷前任。這雖然可以理解,但過於戀舊,尤其是在與對方產生矛盾衝突時,不能抑制這種情感的流露,往往就會使矛盾升級,稍不留意,就會使婚姻走到盡頭。

老年人再婚要學會遺忘,不要比較。過去的再美好,都已成過去,提及過去只會傷害現實。再婚老人切忌經常對前後家庭、前後老伴進行對比。人在不同的感情和情緒狀態下,往往會進行不同的比較。應多看現在老伴的長處,不要在產生矛盾時,把現在老伴的缺點同前老伴的優點相比,以及把現在家庭中的不足與過去家庭中的美滿相比。否則,對新建的家庭十分不利。再婚老人應懂得,過去的已不再來,而對新的家庭,只有雙方盡力縮短心理距離,才能創造幸福和諧的氣氛。

學會傾聽

一位老人,在公園裏拉二胡,跑調了。拉完,他朝我微笑,説:“謝謝,你能聽完。”

我愕然。其實我站在旁邊看風景,根本沒在意他的二胡聲。

老人挺幽默:“我在家練,孫子、孫女、老伴、兒子都説難聽,把我給轟出來了。”

我不想掃了他的興,言不由衷地説:“不錯,聽得出來是《二泉映月》。”

我看到老人高興壞了。

現在要做一個傾聽者很難,你要獲得一個傾聽者更難。身居鬧市,面對生活工作雙重的壓力,你在心裏盤點一下,你有幾位忠實的傾聽者?

大家都很忙。忙得沒有時間聽別人説話,忙得只剩下疲憊不堪。

有一位年輕的義工,她喜歡與福利院孩子在一起,她會經常買一些文具送給他們。有一天,義工聯盟讓她去敬老院陪老人説説話,她欣然答應了。

她是中午去的,直到傍晚才回來。她説自己快瘋掉了。因為整整四個小時,她一直在聽一位老人在説自己“光輝的歷史”,説兒子兒媳的不是,説單位哪個領導對不住他……她沒有機會插嘴,只得坐在那裏聽,一直聽,聽得頭皮發麻,聽得哈欠連天。但老人根本不在意,他還在説,説啊説。

説到太陽西沉。老人心滿意足,也累了。他説要小睡一會兒,晚上想吃一碗熱米粥。

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年輕的義工第二天接到了一個電話,是敬老院工作人員打來的。説那個老人要謝謝她,這麼多年了,只有她能把他的故事聽完。

香港有個義工叫蘇金妹,雖然她腿有殘疾,但幫助過許多人。她説,慈善有時候並不是付出金錢,而是時間。用這些時間來傾聽,傾聽那些孤苦者、受困者、抑鬱者的心聲,這也是一種救助,這也是一種精神慈善。

雖然,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裏,要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真的很難。

結語:和孩子們交朋友吧!做一個心胸開闊的老人。(文章原載於《養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6,作者:鍾秉才,楊晨冰,鬆雲,流沙,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