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男性健康>

腳底發冷 竟是這裏出了問題!警惕!

男性健康 閲讀(6.61K)

我們每天不管做什麼都要靠自己的這雙腳去邁出第一步,然而估計很少人會關注自己的腳,每天穿上鞋看不見,脱下鞋也不觀察。其實,臨牀醫生早期發現疾病,就離不開腳上的各種表現。

腳底發冷 竟是這裏出了問題!警惕!

大腳趾突然變“胖”:警惕痛風

如果這種症狀突然發作,一段時間後又好轉,很可能是痛風。痛風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50%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大腳趾),在以後的病程中,90%患者累及該部位。

趾甲發黃:當心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癬可能出現大腳趾甲厚重、發黃,並可波及全部的腳趾甲甚至手指甲,發出難聞的氣味,顏色變深。

腳發麻:查查血糖

神經系統對高血糖很敏感,過高的血糖使神經系統代謝異常,導致神經纖維腫脹、變性,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出現腳痛、腳麻等症狀。其中,疼痛多為燒灼痛,麻木感好像穿着襪子的感覺。

腳底發冷:查甲狀腺

許多下肢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也會導致腳發冷。此外,甲狀腺是調節新陳代謝和體温的器官,出現甲狀腺功能減低時會導致肢體末端感覺冷。40歲以上女性若有長期腳冷現象,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不足所致。

腳跟疼:可能是足踝病

足跟痛多由骨刺、運動勞損等造成,也與常穿薄底鞋、高跟鞋、鬆糕鞋、雪地靴等有關。是足踝病的一種表現。

我們每天都要走路,足踝承受的壓力是自身重量的幾倍。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和處理足踝問題,可能會對身體其他部位(如膝關節、髖關節、腰椎、頸椎等)帶來損傷。

護腳保健康:可見,腳部的“顏值”和感受,反映了全身的健康狀況。所以,養護好腳,也有利於全身健康。

腳部保暖防胃痛

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雙腳離心臟遠,血流量小,腳面的温度比身上低,一旦受涼、寒凝,就會影響氣血的運行。血液循環差,不但皮膚受損,還會出現胃痛、腰腿痛、痛經等病症,這就是“養樹護根,養人護腳”的道理所在。

建議注意腳部保暖,避免腳部被冷風直吹,下雨時最好穿雨鞋。即便是夏天,老年人也應儘量穿雙薄點的棉襪或透氣性好的絲襪,在皮膚和鞋之間建成一道“屏障”,避免腳部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