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手足口病症狀和治療 兒童患病後有哪些表現

嬰幼兒 閲讀(2.27W)

到了秋季,手足口病又到了高發季節,這個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多多瞭解關於手足口病的病症以及治療方法,避免耽誤患兒病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手足口病症狀和治療的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快往下看吧。

手足口病症狀和治療 兒童患病後有哪些表現

手足口病發病原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A組的2、4、5、7、9、10、16型等,B組的1、2、3、4、5型等;腸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較為常見。

通常腸道病毒喜歡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傳播,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並且75%酒精和5%來蘇亦都不能將它殺死,但是這種病毒對於紫外線和乾燥敏感。

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滅活,但1mol濃度二價陽離子環境可以提高病毒對熱滅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以長期存活。

手足口病症狀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幹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大多數患者都是小於3歲者兒童,會出現肺水腫、腦膜炎、腦脊髓炎、腦炎等現象。

(1)呼吸系統表現為

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脣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

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

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

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裏,如嘴脣、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裏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手足口病的治療

1、一般治療

本病如無併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週內痊癒。主要為對症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者,用康復新液含漱或塗患處,也可將思密達調成糊狀於飯後用棉籤敷在潰瘍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潔,衣着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4)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7)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2、合併治療

(1)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3)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鬆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藥物。

(4)出現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5)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藥物。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現在對於手足口病症狀和治療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多加預防,積極治療,為了孩子的健康大家平時一定要多多瞭解這些知識,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