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疾病調理>

夏天腹瀉怎麼辦 肝脾不調傷食腹瀉藥膳方

疾病調理 閲讀(8.76K)

天氣炎熱,高温容易導致食物變質。吃這樣的食物,很容易滋生腸道細菌導致腹瀉了。那麼夏天腹瀉怎麼辦呢?腹瀉吃什麼好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夏天腹瀉怎麼辦 肝脾不調傷食腹瀉藥膳方

腹瀉食療藥膳方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而且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一般不帶膿血,腹痛或有或無。腹瀉可分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者大多為腸道感染所致,慢性腹瀉多為腹瀉反覆發生,或遷延數月至數年,經久不愈,其病因較複雜,西醫多分為慢性炎症性腹瀉,如慢性腸炎、腸結核、吸收不良性腹瀉、功能性腹瀉,如腸功能紊亂、過敏性結腸炎、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肝、膽、胰腺疾病引起的腹瀉等。中醫稱腹瀉為“泄瀉”,通常為寒濕(風寒)型泄瀉、濕熱(暑濕)型泄瀉,傷食型泄瀉、脾虛型泄瀉、陽虛型泄瀉、肝脾不調型泄瀉。

香酥山藥(驗方)

原料:山藥500g,白糖125g,植物油、醋、澱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法:山藥洗淨,上籠武火蒸爛後取出,去皮,切成3cm一段,再一剖兩片,用力拍扁,鍋中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山藥,炸至金黃色時撈出,鍋內留餘油少許,再放炸好的山藥、白糖、水(約100mL),文火燒5分鐘後轉武火,加醋、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卜香油即可,隨意服食。

功效:健睥養胃,補肺益腎,適用於脾虛食少、泄瀉、慢性腸炎,消化吸收不良者食用,功在健脾,適宜脾虛型泄瀉者經常服食。

蓮子豬肚(醫學發明)

原料:豬肚一個,水發蓮子40個,香油、精鹽、葱、姜、蒜各適量。

製法:將豬肚反覆洗淨,內裝去心水發蓮子,用線縫合,放入沙鍋,加清水,燉熟透;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細絲,同蓮子一起放入盤中。將香油、精鹽、葱、姜、蒜與豬肚絲、蓮子拌勻即成,可單服,亦可佐餐食。

功效:健脾養胃。適用於脾虛食少、消瘦、泄瀉、水腫等。蓮子性味甘澀,能補脾澀腸,故適宜脾虛久瀉型之人食用。

鍋巴肉片(中國食療大全)

原料:鍋巴150g(用生大米50g製成),豬裏脊l50g,玉蘭片30g。泡辣椒5g.白糖2g,葱l0g,味精2g,澱粉15g,豬油20g,植物油lOOg(約耗30g)。

製法:豬裏脊肉去筋切成3.2cm長,2.4cm寬的薄片,盛人碗中加鹽、料酒入味,再加水澱粉拌勻,玉蘭片、葱、薑切片,泡辣椒、葱切成短節。將白糖、醋、醬油、味精、水澱粉對成濃汁,炒鍋放武火將豬油燒至五成熱,入漿好的肉片煸炒,再加葱、姜、蒜、泡椒、玉蘭片炒勻,倒入兑好的水澱粉盛入碗內。鍋內放植物油,將鍋巴炸酥脆呈黃色,及時撈出盛盤.鍋巴與肉片同時上桌,即時將肉片倒在鍋巴上,這時會發出沙沙的響聲,盤內噴出白色雲霧,同時有一種濃烈的香味。

功效:《綱目拾遺》認為它能“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故對慢性脾虛型泄瀉和傷食型泄瀉頗為適宜。《粱侯瀛集驗良方》中介紹:“治老幼脾虛久瀉不愈,鍋焦、蓮肉、白糖各120g,共和勻,每服三、五匙,日三次,空腹服。”

姜桔椒魚羹(食醫心鑑)

原料:姜30g,桔皮l0g,胡椒3g,鮮鯽魚1條(約250g),精鹽適量。

製法:將鮮鯽魚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將姜洗淨,切片,與桔皮、胡椒共裝入紗布袋內,包紮好後,填入鯽魚腹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煨熟即成,食用時,除去鯽魚腹中的藥袋,加精鹽少許即可供食,單食。

功效:温胃散寒,適用於胃寒疼痛、虛弱無力、消化不良、生薑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故受涼引起的泄瀉,或稱胃腸型感冒者,食之尤宜,《會約醫鏡》:“煨姜,治胃寒,泄瀉。”

板栗煨雞(家常食療養生藥膳)

原料:帶骨雞肉750g,板栗肉l50g,料酒50mL,調味適量。

製法:將雞肉剔粗骨,剁成方塊,慄肉洗淨瀝乾,葱切段,薑切片,鍋放豬油燒六成熱,放板栗肉炸成金黃色,倒出瀝油,炒鍋放豬油(90g),旺火燒至八成熱,下雞塊煸炒至水乾,烹入料酒,再放薑片、鹽、醬油、肉清湯,燜3分鐘左右;取大瓦缽用箅子墊底,將炒鍋中的肉及湯一齊倒入,置小火煨八成爛時,加入炸好的慄肉,繼續煨至軟爛,再人炒鍋內,放入味精、葱段,撒上胡椒粉,燒開,淋人麻油出鍋即盛盤上桌。

功效:益氣健脾,養胃止瀉,明·李時珍曾介紹“煨慄:有人內寒,暴瀉如注,多食煨慄20~30粒頓愈。”

芡實八珍粉(中國食療大全)

原料:芡實、山藥、茯苓、白朮、蓮肉、薏苡仁、扁豆各30g,人蔘8g,米粉500g。

製法:將以上諸藥共研為細末,與米粉和勻,每次取6g,開水調服,加糖調味,日服2~3次。功效:健脾、止瀉、祛濕,適用於脾虛不運,久瀉不止,食少乏力,消瘦等症。芡實味甘澀,功在補脾止瀉,適宜脾虛之人大便泄瀉者食用,方中扁豆有健脾和中與消暑化濕兩大功用,所以既適宜脾虛型腹瀉,又適宜暑濕型泄瀉,方中白朮性温,味甘苦,《本草匯言》:“白朮,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痺,消食除痞之要藥也。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

安神食藥膳

豆麥湯:原料:黑豆3 0g.浮小麥3 0g,蓮子7粒,黑棗7個。

製作:先煮黑豆、小麥取汁去渣。用豆、麥汁再煮蓮子、黑棗至熟。亦可放入冰糖少許。

效用:斂汗,益心腎。凡因心腎不安而引起的心煩盜汗、神疲乏力、記憶減退、健忘等症,可輔飲此湯。

甘麥大棗湯

原料:小麥30g.大棗10個,甘草6g。

製作:三物水煮去渣。代茶飲。

效用:養心寧神,和中緩急。適於因心脾不足而引起的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悲傷欲哭、呵欠頻作等症。

栗子桂圓

原料:栗子10個(去殼用肉),桂圓肉15g,粳米50g.白糖少許。

製作:栗子切成小碎塊,與米同煮,如常法做粥,熟粥後放人桂圓肉,食時加入白糖少許。

效用:補心腎,益腰膝。適宜於因心腎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心悸、失眠、腰膝痠軟等症。

冰穗蓮子

原料:鮮蓮子300g,冰糖200g,白糖200g,京糕30g,桂花滷少許。

製作:蓮子用水浸泡,漲發後用温水洗兩三遍,倒入碗中加卜開水(以漫過蓮子為宜)上屜蒸50分鐘左右取心備用。鍋置於火上,加涼水2000mL,開鍋後將冰糖、白糖一齊下入,開鍋後撇去浮沫。然後用乾淨白布將糖水過濾,將蓮子倒人海碗,將京糕切成小丁,撒在蓮子上,加入桂花滷,再將過濾好的糖汁澆入即成。

效用:補腎健脾,養心安神。適宜於脾虛泄瀉、遺精,崩漏帶下、心煩不寐、多夢易醒、心火尿赤、淋濁澀痛等症。

荷葉煎

原料:鮮荷葉2張,紅糖50g。

製作:荷葉切成細條,與紅糖同煮後去荷葉渣,温服。

效用:止血安神。適宜於因衝脈氣盛、妊娠初期出現胎漏下血等症。

銀耳雞湯

原料:銀耳20g,雞湯250g,精鹽、白糖少許。

製作:銀耳泡發洗淨,加水燒透後兑人雞湯,加精鹽、白糖調味,再燉沸即成。分早、晚食用。

效用:滋陰潤肺,補脾安神。適宜於心煩失眠、乾咳痰少、口乾咽乾等症。也可作為食少乏力患者的補益食療。

桂圓童子雞

原料:幹桂圓肉l00g,淨童子雞1只(約重100%),料酒lO0g,葱、姜各l0g,精鹽5g。

製作:淨雞剁去爪,把腿別在雞翅上面,使其團起來。放入沸水鍋中汆一下,撈出洗淨。桂圓肉也用清水洗淨。取湯鍋把雞放入,再加桂圓、料酒、葱、姜、鹽和清水500mL上屜蒸l小時左右,取出葱、姜即成。

效用:補氣血、安心神。適宜於貧血、失眠、心悸患者禽用。也適宜病後、產後體虛者的康復。

香櫞漿

原料:鮮香櫞2個,麥芽糖適量。

製作:香櫞切碎與麥芽糖同放入帶蓋的碗中,隔水蒸數小時。以香櫞稀爛為度。

效用:理氣寬胸,養心寧神。適宜於因心氣不足、氣阻痰擾而引起的胸痺、胸中壅塞、時而作痛、痰水較多等症。

防治耳鳴食療方

耳鳴是指自覺耳中有響聲。臨牀治療分為虛實兩類型。實症多因風熱,肝火、痰水所致,耳內嗚響如蛙叫、潮聲、暴鳴而聲大;虛症多由腎精虧損、中氣下損所致,響聲如蟬鳴、簫聲,常嗚而聲細。

芹菜100g,槐花20g,車前子20g,水煎服,每日2次。

木耳10g,桑椹子30g,荷葉15g,水煎服,每日l—2次。

冬瓜皮30g,菊花30g,蘆根30g,水煎服,每日1—2次。

將鮮桑椹搗爛取汁,與酒麴共釀酒,每次服1匙,能飲酒者可服l小杯,每日早、晚各服1次。

核桃仁3枚,五味子7粒,蜂蜜適量,於睡覺前嚼服。

粟子肉7枚,豬腎1個,山藥30g。將粟子風乾,豬腎切粒,山藥切塊,同大米煮為稀粥,每日l劑。

豬腰500g,黃花菜50g。將豬腰切開剝去筋膜,切成條塊;黃花菜水泡發,撕成小條。先爆炒渚腰片,炒至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食鹽等調料炒片刻,即可食用。

將1只母雞宰殺後,洗淨去除內臟,剁去雞腳,月龍眼肉、荔枝肉、黑棗(去核)、蓮子肉(去皮去心)15g,加冰糖、食鹽、清水適量,隔水蒸2小時後,即可食用。

將鴿子1只剁碎,加食鹽少許拌勻後蒸熟,加入天麻粉3-6g,食用。

鵪鶉蛋2~5個,何首烏30g,生地黃15g。先將何首烏、生地黃加水l000mL左右,煎取濃計,待藥汁涼後,放入鵪鶉蛋同煮,蛋熟後剝去蛋殼,再放入藥汁中煮片刻,吃蛋喝湯。每日或隔日吃1次,宜經常服用。

淡菜15g(焙烤研成細末),松花蛋l只;蘸淡菜末食用,每晚1次吃完,連續吃5—7天。

用豬腰子和韭菜炒着吃,經常食用。

百合粉適量,每次服用6g,每日服用2次月温開水送服,連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