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生活百科>家庭生活>

古代上學的雅稱叫什麼

家庭生活 閲讀(9.69K)

古代上學的雅稱叫什麼

古代上學的雅稱叫去私塾。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成立前夕,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學童因為土地被充公而喪失了聘請塾師的能力。同時,隨着對塾師的思想改造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部分塾師感到不再適合設館謀生,便另圖他業。新中國成立後,私塾逐漸消失。

私塾是私學的一種,清代地方儒學有名無實,青少年真正讀書受教育的場所,除義學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塾裏。因此清代學塾發達,遍佈城鄉。以經費來源區分,一為富貴之家聘師在家教讀子弟,稱教館或坐館;二為地方(村)、宗族捐助錢財、學田,聘師設塾以教貧寒子弟,稱村塾、族塾(宗塾);三為塾師私人設館收費教授生徒的,稱門館、家塾、學館、書屋。

追根溯源,私塾是從更早的塾發展過來的。西周時期,塾只是鄉學中的一種形式。《學記》追述西周的學制説: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當時,學在官府,官師合一,塾的主持人是年老告歸的官員,負責在地方推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