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脾胃虛寒的症狀及治療主要有哪些

常見疾病 閲讀(5.67K)

脾胃出現問題時多數人會選擇中醫的方式調理,按照其性質可劃分五類,其醫治的方式與用藥均有區別。以脾胃虛寒來看,此時是出現了寒的性質,從而出現脾胃有虛弱的現象。但是也與其它四種脾胃虛有相似的症狀,患者得按照其症狀進行分析診斷,其醫治則會更合理。那麼脾胃虛寒的症狀及治療主要有哪些呢?

脾胃虛寒的症狀及治療主要有哪些

脾胃虛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包括脾陽虛和胃陽虛(亦有認為單指脾陽虛),多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脾陽虛證可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胃陽虛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温症狀減輕。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胃陽虛證以胃失和降症狀及陽虛證表現為辨證要點,脾陽虛證則以脾虛失運見症和虛寒證表現為辨證要點。

脾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又稱脾陽虛寒症。多由脾氣虛症發展而來,或過食生冷,或腎陽虛,火不生土所致。臨牀表現,腹脹納少,腹滿時減,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質稀,小腹下墜,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脾胃虛寒證,以脾失健運和寒象表現為辨證要點。脾陽不足,運化失健,則腹脹納少;陽虛陰盛,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温喜按;陰寒之氣內盛,水濕不化,見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則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腫。婦女帶下清稀、腰腹酸沉,屬寒濕下注。治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湯。

脾胃虛寒食療方:

1、胡椒豬肚湯

〖 原 料 〗: 胡椒12克,豬肚1個(約600克),蜜棗5枚。

〖 做 法 〗: 豬肚用生粉、鹽擦洗內外,洗淨。將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與蜜棗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3小時,調味後,飲湯吃豬肚、蜜棗。

〖 功 效 〗: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屬脾胃虛寒者,症見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脹欲嘔、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2、糯米500克,淮山藥50克,共炒熟,研成細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許,開水沖服。可治脾胃虛寒,久瀉,飲食減少。

3、鰱魚一條去鱗、鰓及腸雜,切片,乾薑6克,食鹽適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補脾胃之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等症。

脾胃虛寒的症狀及治療主要有哪些呢?文章中講解了脾胃虛寒時所出現的症狀,患者在判斷時則要謹慎些,判斷清楚後治療就要跟進。治療的進度與效果與用藥有聯繫,患者宜遵從醫囑,治療時還要搭配好飲食,從飲食上對脾胃調理,則更加有利於其恢復,治療的這個過程有些長,要以調理為主,忌諱盲目的進補,容易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