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校園羣體心理疾病悄然蔓延

心理健康 閲讀(1.08W)

近年來,校園裏與學習環境和生態環境有關的疾病在不斷增多。諸如圖書室綜合徵、集體宿舍綜合徵、電腦綜合徵、時尚流行過敏徵、幻想綜合徵、煩惱綜合徵、黏膜刺激綜合徵等,其徵狀多有頭昏、頭痛、乏力、瘙癢、眼乾、流淚、喉幹、噁心、暈眩、味覺異常和異臭味等。這些徵狀通常隨青少年學習日的推進而加重。美國教育安全和衞生研究所的調查發現,這些病徵的發生除與建築、裝飾材料、微波電子、化學品等引起的室內空氣污染有關外,與社會心理因素和羣體活動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有人把青少年的這些病徵叫作羣體心理疾病。

校園羣體心理疾病悄然蔓延

發生羣體心理疾病的羣體中,常有僵硬的教育方法和專制的管理特徵。由於教師和學生思想交換少,有的教師可能經常粗暴簡單地回答青少年學生的問題和請求,或者用責難、蔑視的言語態度作答,使學生感到被貶低了身分,傷害了自尊,或被剝奪了某種權利,因而厭煩學習,產生孤獨感、自卑感、不安全感和消極情緒,促進了心理緊張。在緊張的學習和來自優勝羣體的壓力下,一批青少年常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渺小、自卑、冷漠的感覺;若再遭受挫折,或遇到不幸事件的發生,往往會感覺心理壓力過重,身心疲憊懶散,容易喪失信心,有的甚至精神崩潰。現代青少年因為有強烈的自主性,當需要與慾望不能被滿足時,則會產生沮喪、焦慮、憂愁、憎恨、憤怒,導致信心瓦解,陷入脆弱的心理低谷。此外,現代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裝備的科技化,使一部分青少年認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給自己帶來了威脅,常可發生各種憂慮綜合徵。

對待這些心理上的病徵,教育工作者和醫生必須以冷靜、關心的態度認真接受,使患者感到自己痛苦的感覺正在被重視。要承認他們的徵狀是有根據的,並努力為這些徵狀作出他們可接受的解釋。這就是新近出現的臨牀生態學方法,即用非正統的診斷和臨牀上一般無效的處方滿足這些特殊患者的不恰當要求,例如:不將病者送醫院,但要由同一權威檢查,避免意見紛爭,減少危險感覺;對較重患者隔離,預防徵狀在未受影響者中因心理傳染而擴散;查清環境理化因素,消除有害污染,做好解釋工作,採取補救措施消除患者心理壓力。最重要的防治措施,就是要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創造優越寬鬆的學習環境,培養鍛鍊他們健康的心理,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健全認知過程健康的認知,首先是有自知之明,對於自己的氣質特徵、智能結構、潛在能力以及在集體中的位置等,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的評價;其次是正確認識他人,多看別人的長處,為人際關係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就是在認知過程中提高自己,諸如鍛鍊敏捷的思維、良好的記憶、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2.講究情緒調適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將劣性情緒強行積鬱在胸,顯然不妥。消極情緒產生時,可以設法調節,諸如做一些自己愛做的事,參加文體娛樂活動等等;也可以適度宣泄,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為快。青少年的情感豐富多樣,然而表現的強度和時間應能為他人所接受。

3.培養健康個性有健康個性的人,具有寬廣的襟懷,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又實事求是地着眼於現在,分清主次做好每一件事;對人坦誠,而不是虛偽浮誇或自命清高;富有創新意識,並勇於負責,而絕非消極懈怠,墨守陳規。

4.注意磨鍊意志意志的磨鍊可從多方面做起,如對於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受流言蜚語和偏見的束縛,培養韌性和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去實現。意志也應是可控的,如在制定和執行計劃時,既不盲目隨大流,又善於集思廣益,需要作出決定時,既能深思熟慮又能當機立斷;有時為了目標的實現能控制一時的感情衝動,約束自己的言行。

5.融洽人際關係良好的同學、師生關係有益於心理健康和學習進步。現代青少年應該樂於交際,接觸別人時持積極態度,能夠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思想情感,並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集體中既有廣泛的朋友,又有一兩位知己,而不都是平庸之輩或泛泛之交。

6.避免心理異常要善於把握和控制自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抵禦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避免產生心理障礙和疾患,並能有效地杜絕超越社會規範的不良行為以及常人難以接受的情緒發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