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風雲人物>

霍元甲的後代 追尋遠離霍家拳的霍元甲後代揭祕

風雲人物 閲讀(3.17W)

霍元甲的後代:霍元甲,清末時期著名的愛國武術家,他的武藝十分出眾。霍元甲成為了一名家喻户曉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家説説霍元甲的後代。

霍元甲的後代 追尋遠離霍家拳的霍元甲後代揭祕

霍家後人中,有人願意做“宣傳部長”,把霍元甲的名聲傳揚下去,有人則不想與先人有絲毫關聯。但無論是誰、無論主動抑或被動,霍家後人都與霍家迷蹤拳漸行漸遠。“元甲公,一生俠義,尚武修德,麗九天而垂象;蓋世英雄,韶賢懿行,光萬世以騰文;一毫不蒙外辱,著於簡冊,卓然不化朽壤;兩敗夷人暗遁,頓堪驚世。迷宗巨燭不熄,光延萬國後士;精武大川長流,以告中華高靈。”

11月13日上午,在天津小南河村霍元甲陵園舉行的對這位一代宗師的公祭儀式上,伴隨着祭文恭讀聲,身披黃色佩巾的國內外精武會代表和武林界人士,集體向霍元甲陵墓行三鞠躬禮。曾經執導81版電視劇《霍元甲》而揚名的香港導演徐小明,來到陵墓前雙膝跪下,向霍元甲深深叩拜。禮畢,霍元甲的曾孫霍自正迎了上來。兩人雙手相握許久。

徐小明的虔誠膜拜,緣於拍攝霍元甲成就了自己。而在霍自正看來,《霍元甲》於霍家後人同樣意義非常——在霍元甲離世至今的百年間,之前的七十多年霍元甲並不被世人所熟知,而自電視劇《霍元甲》上映後,連霍家後人也因此“沾光不少”。

如同霍元甲在巔峯時刻戛然而止的人生一樣,自霍元甲離開家鄉天津後,霍家拳術在小南河村霍家後人中的傳承便青黃不接。一代宗師的後人練不好家傳拳術,這或許成為霍家人低調生活背後的隱痛。如今已在印尼生活的霍元甲曾孫霍公正,就對《小康》記者坦言,對家傳拳術後繼無人“尤感痛心”。而目前霍家後人中唯一一位以習武為職業的霍靜虹則直言,霍家拳的傳承流失在所難免。

南洋一脈,只剩醫術

霍元甲有兩個兒子,長子霍東章,次子霍東閣。其中,霍東章不善武術,霍東閣聰明過人,文武雙全。霍元甲去世後,16歲的霍東閣隨叔叔霍元卿去上海精武會任教。1919年,霍東閣被調至廣州精武會,因為不堪戰亂,他於1923年遠走南洋。1924年,霍東閣在南洋泗水成立精武會,侄兒霍壽嵩應召前往相助。一談起爺爺霍東閣,霍自正就眉飛色舞。“我爺爺很聰明,想要個嘛就研究製出個嘛來。”霍家的老相冊裏,霍東閣與兩尊自塑像合影的照片和駕駛飛天自行車的照片,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霍自正的説法。

凡是武術世家都懂得接骨療傷的外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佔領印尼,精武會難以為繼之際,霍氏叔侄索性改行,在缺醫少藥的南洋開起了骨科診所,並很快就成為當地有名的醫師。霍壽嵩的兒子霍公正,生於1947年,比霍自正年長三歲。他順利的繼承了霍氏家傳醫術。11月12日,一個越洋電話,遠在印尼的霍公正向《小康》記者道出了無盡的遺憾。原來,幾個月前,霍公正就接到天津方面的邀請,希望他能回津參加霍元甲逝世百年的紀念活動。霍公正自己很想回來,但苦於求醫問診的病人太多,廣州亞運會期間機票還不好買,最後只有放棄。

霍公正説,他九歲開始隨父學醫,18歲時就在父親的督導下工作,迄今為止,已經工作近45年。“霍家是武術世家,在治療跌打上有自己的一套,在製藥方面,我一邊學習一邊創新,算是對霍家傳統的另一種傳承吧。”霍公正的兒子,目前在廣州學習醫術。武術方面,從霍公正開始,霍家的南洋一脈就徹底告別了迷蹤拳。“霍家的拳術沒有傳承下來,有沒有覺得可惜?”記者問。“可惜啊,很可惜,非常可惜。”霍公正三聲歎息。

天津後人,閒時比劃

至於生活在天津的霍自正,大部分日子裏,他是個普通的農民;每年精武學校開學典禮時,他就化身成“名譽校長”;最近的人口普查中,他還被聘任為臨時普查員;在打名譽官司、做電視訪談,開新聞發佈會的時候,他又儼然成了霍氏家族史料的保管者和“宣傳部長”。在Google裏搜索“霍元甲曾孫霍自正”,你會得到130000個結果。可見,這位“宣傳部長”名氣之大。

霍自正翻着家裏那本無數人翻閲過的老相冊,兀自感歎:“霍元甲是武術大師;我爺爺霍東閣漂洋過海,將霍家的武術和醫術發揚光大;父親霍文亭聰明過人,但沒在爺爺身邊,學到的東西不多;到我這一代,就是閒着比劃比劃;孩子們更差了,就是不想吃這個苦了。霍家有本事有能耐的都走了,剩下這些廢物人,都低頭種地,沒出息。”

霍自正家裏還有迷蹤拳的拳譜,自己閒時也會練一練,他認為,自己的拳術不高,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長期從事農活,沒把心思放在武術上,二是父親霍文亭重文輕武。

霍文亭是霍東閣的次子,自小習武。1935年,霍東閣從南洋回國,想把愛子霍文亭帶走,但被霍文亭拒絕了。失去了父親的督促,霍文亭的習武之路沒有堅持走下去,卻在國文方面自學成才。

解放前,八路軍的地下黨委任霍文亭為小南河國小校長,1958年,因有海外關係,霍文亭被安排支農,直到1980年才得以平反。

為什麼只有南洋一脈傳承到了霍家的醫術?霍自正説,因為歷史原因,霍家的很多書籍都被燒燬了。

“其實,霍家拳術也算是傳承下來了。”霍自正説,“就是沒有練精。咱有拳譜,咱也會練,要想學,咱就教,不想學也不強迫,挺隨便的。迷蹤拳是個很大的門派,在天津市很多人練迷蹤拳。上海市也有很多人練,現在有光盤了,不用我手把手教了。再説了,習武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練什麼不重要。我們霍家人也有練別的武術的。”

在霍自正看來,自己學藝不精,無法將家族拳術很好的傳承,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事情接待好,宣傳了,讓霍元甲的名聲傳揚下去。”

和其他裹挾進拆遷熱浪的城中村一樣,小南河也未逃脱被拆的命運,霍自正現在居住的地方,是一紅排磚砌成的小平房,獨門獨户還有小院子,平時,霍自正就在自家小院裏打拳。他笑説:“明年的現在,這房子就沒有了。”

如何傳承,為何紀念

在天津商業大學任武術教師的霍靜虹是霍元甲的玄孫女,她五歲半開始習武,是目前霍元甲的後人裏唯一以武術為職業的人,令人意外的是,她並沒有繼承霍家拳術。

霍元甲這個人,在霍靜紅的理解中,就是一個民族英雄。她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教學的內容,和霍元甲主張的東西,沒有太大的聯繫。但作為霍家後人,當很多人問她為何沒有繼承家族拳術時,她仍覺得非常尷尬

很多時候,霍靜紅並不想“生活在霍元甲的光環之下”。她説她不喜歡跟家族裏面的人和事混在一起,也不喜歡別人關注她的生活,更不會主動跟人提起自己是霍元甲後人。

霍靜虹並不是很看重家族傳承,她認為,武術不拘泥於形式,而且物質的東西在傳承的過程中,會有流失和變化,作為後人,能夠傳承的也就是一種精神罷了。

霍靜虹一家都住在天津,每年春節,她的父親跟伯父都會回到小南河祭祖。

“前兩年我去過一次,祖輩們的墳墓都在一起,按照輩分排開來,一橫排一橫排這樣的,先給我爺爺燒點紙,然後是霍東閣,然後是霍元甲。但是前段時間,我聽我父親講,那邊可能是墓地也改造了,都分得很清楚了,把霍元甲‘調’出來了,給了個‘單間’。所以這就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他利用的東西不一樣。對於我們來説可能沒有任何價值,但對於有些人來説,就有價值,很大的價值。”

11月13日上午,總投資2億元的霍元甲陵園擴建和霍元甲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包括公祭霍元甲在內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在此間舉行。和霍靜虹一樣,霍元甲的其他後人也沒有受邀出現在這個本應感受祖上榮光的場合,只有霍自正成為霍家的唯一代表。

活動結束後,1981版電視劇《霍元甲》陳真扮演者樑小龍來到精武廣場留影。鏡頭前的樑小龍不忘一展武姿,手背上碩大的老繭清晰可見。“假若時空穿越你會對霍元甲説什麼?”樑小龍告訴《小康》記者,自己會二話不説拜霍元甲為師。

“各門派武術家和全世界精武會代表今天匯聚於此,彰顯了對霍元甲老師的尊敬。”徐小明被媒體記者團團圍住接受採訪。這位螳螂拳的第9代傳人,在之前結束的活動現場再唱《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

在寒意襲人的初冬,數百面寫有“精武”二字的旗子在北風中獵獵作響,中華武林園的精武廣場上,表演霍家拳的精武武術學校上千名學員正在散去。霍自正站在主席台,霍元甲的巨型石像正背對着他,這一刻,霍元甲已長睡百年。